一種藥品,出廠價3元,零售價最高29元;超市里一只肉粽賣3.5元,廠家只能賺幾分錢,而超市通過“進場費”等各類名目,可以“旱澇保收”地拿走1元以上;還有報道說,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約18%,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種種跡象表明,在我國的經濟運行體系中,流通領域占用的資源和獲得的利益已經過高。如何給流通費用“瘦身”,需要明確的理論思路和切實的政策措施。傳統思路不足以根治流通頑癥。
生產和流通是社會經濟的兩大部門,二者既有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關系,又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互相擠占資源的矛盾。一般來說,生產是經濟運行的首要環節,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而必要的流通能夠加快商品交換,促進經濟發展,因而不可忽視。不過,雖然生產比流通重要,但流通往往比生產更容易賺錢。2000多年前司馬遷說過:“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如何調節流通領域的利潤水平,如何控制生產和流通的適當比重,歷朝歷代都在尋求對策。
如西漢時期,“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少者坐列販賣,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亡農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導致農業人口銳減、生產凋敝,為此漢武帝采納桑弘羊之策,放棄經濟上的“無為而治”,轉而建立壓抑民間商業的“鹽鐵官營”體制,至少在表面上,統治者希望通過政府對重要商品的專賣來實行價格管制,以此打擊不法商人,穩定市場物價,鼓勵農業生產,增加財政收入。
再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計劃經濟時期,為了最大限度地確保工農業生產,避免生產和需求脫節,市場的作用遭到否定,商業部門的工作大大縮減,代之而起的是行政主導的統購統銷、產銷見面等政策。
從實施后果看,不管是古時候的官商體制,還是重生產、輕流通的計劃體制,在短時期內都是有效的。但由于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優勢無法發揮,供求信息無法順暢通達,價格激勵機制受到扭曲,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被阻止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效用最終未能增進。
時下,某些治理流通亂象的點子,也有上述思路的特點。如有人主張壓縮甚至消除藥品流通的中間環節,由國家直接向企業定點定期收購并供給醫院,再以平價提供給患者。針對米價、肉價上漲較快的情況,又有人提出由政府專賣。這些建議的出發點固然不錯,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的今天,實施成本會很高,實施效果也很難盡如人意。打破壟斷是實現流通“瘦身”的關鍵。
既然流通比生產更容易賺錢,趨之若鶩的“社會相”便不難理解。既然流通是市場經濟的必要環節和主要特征,減少或取消自然不宜。問題在于如何使流通環節健康有活力,而不臃腫并危害社會經濟肌體。
市場經濟為什么有效率?是由于它能最大量地集中和篩選各種經濟信息,通過市場主體的分散決策和自由競爭,一方面增進競爭者的個人利益,另一方面實現公共利益的增進;一方面避免經濟風險的集聚化,另一方面達到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多樣化和競爭性是市場經濟的精髓,在生產領域是這樣,在流通領域也是這樣。
經濟學上的壟斷分為自然壟斷和行政壟斷。如果說自然壟斷產生于市場之中,那么行政壟斷則具有明顯的外部性和超經濟干預特征,在許多場合,這兩種壟斷是互相結合的。例如,我國物流成本畸高,很大程度上緣于油價和公路收費的“助推”,而這兩個“助推”因素都具有行政壟斷+自然壟斷的特點。因此,要切實消除我國流通領域的臃腫弊病,當務之急是打破業已形成的各種壟斷。
破除行政壟斷需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從經營型轉變為服務型,使“利益中人”變為“局外人”;而消除自然壟斷的根本途徑是降低門檻,鼓勵競爭,改變越大越好、幾家獨大甚至一家獨大的態勢。政府部門要有勇氣逐步退出利益競爭。
壟斷形成和發展的惟一理由是具有“規模效應”。但大有大的風險,由于壟斷減少或排除了競爭,大流通商就掌控了單向的定價權,消費者的選擇權被剝奪,資源配置的優化機會減少。大流通節約了決策成本,但出于逐利本能可能隱瞞重要的商業信息,導致系統的“市場失靈”。流通領域的壟斷傾向不僅損害著消費者的權益,而且會擠占生產者的利益,打擊生產者提供優質創新產品的積極性,阻礙社會經濟健康發展。還有,流通領域的壟斷所攫取的不義之財加劇了社會分配的不公,其造成的民眾不滿等負面影響不可小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讓更多的主體加入競爭,使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才能使流通利潤趨于合理,才能把虛高的流通價格降下來。
在消除流通壟斷方面,政府部門不僅要有勇氣逐步退出利益競爭,還必須大力發揮社會力量和行業組織的作用。加強社會管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的分工如此之細,市場經濟的知識如此之多,使得政府行使管理職能越來越困難,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培育和發展社會力量和行業組織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從現實看,無論是消除流通領域的行政壟斷,還是治理流通領域的自然壟斷,單單依靠政府一家,是勉為其難的,只有同時依靠社會力量和行業組織,才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據悉,為了解決超市商品進場費過高的問題,商務部正會同有關部門起草新的零供關系規范——這里的“有關部門”,除了生產廠家和銷售商家,當然還應該包括相關的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