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企業的經濟活動與經濟效益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是經營企業的根本性目標,這一目標受到企業日常經營收入、成本和經營外收支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納稅支出就是眾多影響因素中對經營成本影響極為重大的一塊,因此各個企業都在積極研究減輕稅賦的方式,于是納稅籌劃應運而生。
納稅籌劃是指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前提下,事先對企業籌資、投資和日常運作等經濟活動做出計劃和安排,以期通過降低應交稅賦來增大企業的整體利潤率。從對全世界各國稅法的分析來看,每個國家由于經濟發展需要而產生的政策導向總會使得不同地區、行業和企業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產生稅率差別,這就產生了對稅收籌劃的需要并為其營造出了良好的機會。稅收籌劃大體上可分為避稅籌劃和節稅籌劃兩類,相對于前者是鉆國家法律法規的漏洞而言,節稅籌劃實際上更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有利于經濟發展。
一、納稅籌劃對于企業運營的意義
由于我國的納稅籌劃起步較晚,其理論亟待進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但現階段的稅收籌劃工作對于企業的良好運營仍然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良好的稅收籌劃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一方面,一個企業的競爭力與其財務管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財務管理機制可使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事半功倍,反之,不健全的財務管理機制會在企業的前進過程中埋下不少地雷。作為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對稅收籌劃方式的積極探索有助于完善現有財務管理理論,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另一方面,稅賦成本是企業經濟活動成本的重要來源,有效降低應繳稅款可以提升企業的總體利潤,從而增加資本積累的速度,這對提升企業的發展活力大有裨益。
其次,正確的稅收籌劃能夠維護企業經濟生活中的合法權利。稅制向來就是一個種類繁多、項目龐雜的體系,加之我國的稅法體系正處在不斷發展和健全的階段,所以很多條款都處在不斷修訂和改版的狀態。如果一個納稅人對稅收條款吃不透,甚至是不熟悉,很容易造成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沒有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甚至是重復納稅的現象,有損企業的整體利益;反之預先對我國稅收政策進行深入了解,然后對企業的涉稅活動做出整體規劃并隨時調整,這樣不僅可以通過合法操作減少稅費,增加納稅人的經濟收入,還可以促進企業的整體化運作。
二、納稅籌劃在企業運營中的運用
(一)納稅籌劃在籌資過程中的運用
企業籌資是指企業向外部有關單位或個人及向企業內部籌措和集中企業所需資金的財務活動。籌資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稅收籌劃,可以幫助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并通過優化資產結構來提高所有者權益的比例。
股票和債券是企業外部籌資的兩種主要形式,兩種籌資形式的優劣比較會根據考核指標的不同而變換結果。單從納稅籌劃的角度來說,其實債券籌資相對于股票籌資來說更具比較優勢:依照財務制度的相關規定,債券發行所產生的各項手續費和利息能夠歸入在建工程或者財務費用項下,作為抵稅項目而在稅前列支的財務費用可有效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另外,在股票發行過程中,企業支付的股利來源于稅后利潤,這種變化大大增加了納稅人應支付的稅收費用。因此,籌資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債券籌資的比例。
綜上所述,在符合國家經濟政策的情況下,稅收籌劃可以實現企業籌資和降低稅賦的雙重目的。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通常稅賦的降低并不一定意味著企業總體收益的增加,因此關注籌資所得稅的同時,更應該將稅后利潤最大化作為選擇籌資方案的第一標準。
(二)稅收籌劃在投資過程中的運用
投資決策是指企業根據自身能力和項目狀況等多重因素來敲定投資項目的過程。在實際經濟生活中,企業的投資決策常常受到稅賦輕重的左右,而影響稅賦輕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投資地點的選擇。稅收制度是根據各國的實際情況和根本利益制定的,所以各國、各地區的稅收制度都存在著差異性。對于跨國和跨地區的企業來說,稅收籌劃可以根據這些差異來選擇投資地點,從而降低企業承擔的稅賦。最為典型的例子是發展中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正在吸引大量發達國家的項目投資。
其次,是投資產業的選擇。各國會根據自身的發展方向給予有關產業一定程度的稅收優惠,例如發達國家的稅收優惠集中在高新技術和能源環保方面,而我國為了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通常會給經濟區或某行業普遍優惠。因此,在不同國家選擇正確的投資行業對稅收籌劃有重要意義。
最后,是投資組織形式的選擇。組織形式是指內資或外資、全資或合資、法人或非法人、公司制或合伙制。不同的組織形式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的稅率計算方法,因此稅收籌劃必須將組織形式的選擇納入考慮因素。
(三)稅收籌劃在經營過程中的運用
會計核算方法的確定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稅收籌劃面臨的主要問題,根據實際情況所確定的不同會計方法可以通過縮小稅基和延期納稅來降底稅費。會計實務主要包括存貨計價、固定資產折舊和費用列支等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首先,對于成本計價方式來說,通縮環境中的先進后出法和通脹環境中的后進先出法可有效降低企業所得稅;其次,在企業所得稅率多年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加速折舊法,這種對固定資產在初始年費多提折舊、在后續年費少提折舊的方法等同于無息貸款,企業可以從中得到延期納稅的好處;最后,由于各國稅法對各種企業費用開支的額度和范圍都有嚴格規定,因此全方位掌握稅法體系中相關費用的列支情況有益于稅收規劃的有效性。例如,許多西方國家都可以在稅前向境外管理企業支付一定額度的管理費來降低所得稅,而中國是禁止這樣做的。
企業應該熟練掌握所在地的稅收制度,并根據宏觀經濟狀況和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會計核算方式,達到降低企業所得稅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洪.試論納稅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J].財經界,2012(02).
[2]鄭素芬,焦曉靜.納稅籌劃動因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03).
[3]萬理.淺談會計處理方法與納稅籌劃[J].中國外資,2012(02).
[4]王芳.淺談企業納稅籌劃的幾種方法[J].經濟師,2012(01).
[5]孟芳,于金紅.企業所得稅納稅分析研究[J].商業經濟,2012(02).
作者簡介:馮春艷(1970-),女,滿族,河北承德人,中級職稱,研究方向:企業內控。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