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生的重要社會地位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歷史的責任。青年在任何社會制度中,都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群體。他們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未來充滿了熱情和幻想。任何有遠見的民族,都會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在中國,大學生又是青年中文化水平較高、政治基礎較好的群體,他們的政治素質、政治信仰將直接影響中國社會未來的走向,影響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處于大學時期,是人生發展的特殊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關鍵時期。中國民主改革進程下,怎樣處理好理想與現實、權利與義務、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的關系,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怎樣的生活才有意義,怎樣的人生追求才有價值等人生課題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更大的考驗。
二、我國的民主改革進程中司法體制的瓶頸
我國的民主改革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這一偉大目標實踐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就我國的司法體制方面來看,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楊的概括為:司法權力地方化,審判活動行政化、法官職業大眾化。一直以來,我國的司法體制存在不足和問題是眾多法律學者關心研究的。現今對社會的看法的人大體可分為兩種:一是漠不關心的。二是關心批判的。而批判的又可分為三種:一是無能為力發發牢騷。二是持批判態度,一旦成為政府職員便不再堅持以往觀點。三是有那個條件可以進行一定的改變,最后發現在改變現實的過程中自身已被改變。費孝通在其《鄉土中國》中指出:中國鄉村人際關系具有特定的結構原理,用圖像來表示,就像一枚石頭扔進寧靜的池塘,泛起一圈圈漣漪:漣漪外形酷似一圈圈同心圓,以自己為中心,一層一層向外推,向外擴散。這個同心圓圖式有三個要點:(1)中國鄉村社會的組織結構以自己為中心,而不是以外在的別人、有形的團體或國家為中心;(2)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均等,有親疏之分。越是靠近中心,越是親近;越是遠離圓心,關系越疏遠;(3)個人與每一圈上親疏不同的人際關系,都有特定的倫理規范和各自不同的相處之道,方式規則各不相同。這一現實情況下,我國民主改革阻力太多,壓力太大,動力不足。法律學者極容易讓人覺得批判性太強、建設性不足。哪怕一些關于司法體制的建議做法在理論上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然而,在西方國家有效實施的制度移植到我國的過程中要么成為一紙空文,要么被人情關系的社會改變了原有的內涵。從上到下,肯定有各個階層的人會看到現今司法體制的弊端,然而在面對現實中的“國情”始終是無法進行改變的。對比國外的司法制度,我國的司法體制在各個方面呈現著本不該存在的“特殊性”。以至于有人戲稱“中國的公檢法應該是魏蜀吳的關系,現在卻變成劉關張了”。基于社會現實,將國外的的司法做法加以改變應用于我國會不會缺少其發展的土壤?法律人渴望有所改變的司法體制,是不是應該轉變在于創新出適應中國制度社會的法律體制?借鑒別國的做法在中國似乎總是難以實施。
民主的發展是必然的,中國的現狀則需要一定穩定持久的政治環境。一旦著手解決一些問題,勢必對時局造成影響。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實現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是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要指導方針。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沒有穩定,什么事情也辦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
三、民主改革過程中,大學生的歷史責任
如此我國的民主改革下我們大學生是不是只能作為“看客”,等待著其到來?顯然不是。其實對問題的認識,對問題前因后果的深入思考,隨時關注問題就是對問題本身的一種解決方式。時代呼喚人才,希望寄于青年。中國民主改革進程需要大學生的參與,這一歷史使命需要大學生為之奮斗。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明確成才目標:德是人才素質的靈魂,智是人才素質的基本內容、體是人才素質的基礎、美是人才素質的綜合體現。塑造出當代大學生的嶄新形象:理想遠大,熱愛祖國;追求真理,善于創新;德才兼備,全面發展;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知行統一,腳踏實地。在世紀之交,江澤民就向全國大學生明確指出:\"從二十世紀進入二十一世紀,你們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一代。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第三步戰略目標將在你們這一代手中實現。你們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學到什么樣的知識,具有什么樣的能力,對于祖國和民族的未來關系重大。”胡錦濤主席在清華百年校慶上也說道:“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青年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黨和人民對包括廣大青年學生在內的全國青年寄予厚望。在這里,我想給清華大學的同學們和全國青年學生提3點希望。第一,希望同學們把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緊密結合起來。
第二,希望同學們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第三,希望同學們把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國推進民主化的進程,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提供了創造精彩人生的廣闊舞臺。生長在這樣一個偉大時代,作為大學生應該大有作為,也必將大有作為。讓我們緊緊攜起手來,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共同為我國民主改革,為偉大祖國、偉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奮斗、奮斗、再奮斗!
參考文獻
[1] 朱小萍、劉若斐 . 當代大學生政治信仰現狀研究[J].上海
[2]胡錦濤. 在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對策研究.2012(5)
作者簡介:董沛(1994-),男,漢族,重慶市,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研究方向:國際法。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