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PC+BOT模式
EPC+BOT模式,即政府向企業頒布特許,允許其在一定時間內進行項目建設和運營,企業在建設過程中進行工程總承包施工,特許期結束后向政府移交項目。該模式的優點在于,政府能夠引入社會資本解決大型公共項目投入不足的問題,綜合實力雄厚的企業能夠發揮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追求較大利潤空間,擺脫激烈的低層次競爭,符合國家投資體制改革要求和政策鼓勵方向。
作為投資人和總承包人的企業參與該類項目面臨的最大風險是投資風險,包括資金安全得不到保障、投資成本難以控制、投資收益無法實現等,必須采取有效方式進行防控,爭取利益最大化。
二、項目基本情況
該高速公路項目為某直轄巿政府“十二五”規劃建設項目,總投資近50億元,其中建安費逾30億元,征地拆遷費5億元,項目資本金為總投資的25%,工期3年。政府以EPC+BOT方式招標引進央企作為項目參股投資人暨總承包施工方,中標后由政府授權主體與中標方組建項目公司并按股權比例籌集資本金,中標方占比40%,其余建設資金由項目公司以收費權質押申請銀行貸款。項目公司對項目實行全過程負責,在特許經營期滿后無償移交給政府指定機構。項目總承包價按照中標價實行總價包干。
三、項目主要投資風險
某集團參與該EPC+BOT項目的主要目的是以少量投入獲取總承包施工任務,但作為參股投資人和總承包方,面臨著投資風險,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項目退出風險。由于總承包方只有作為參股方才能獲得EPC合同,在建設期獲得的絕大部分施工利潤實際上轉化為項目股權。如不能轉讓出去,根據項目投資評估,參股方從該項目獲得的經濟效益不大,施工利潤將凍結在項目股權上,短期內無法變現。
(二)資金風險。項目資本金的風險在于施工利潤形成滯后,前期啟動資金投入大,以及資本金比例提高。銀行貸款的風險主要是不能按時提款和利率增加。運營前期資金風險主要是項目收費不足以維持項目公司經營。
(三)成本控制風險。由于合同總價和建設工期固定,較大幅度的工程量變動、材料價格變化、設計變更都將對總承包方的成本控制和施工利潤造成影響。
四、投資風險控制對策
(一)以股權變現為目的制定參與方案。通過對項目招標文件及政府有關規定的分析,項目進入運營期后經招標人批準可在母子公司間轉讓股權,為完全退出留下了操作空間。為此,集團引入合作方組建合資公司,在運營期將項目股權轉讓給合資公司間接變現。同時,為應對參與項目運營的可能性,在與政府及授權主體的投資協議中要求政府不新建改擴建競爭性道路;同時要求政府配套部分開發用地,并要求政府授權主體將所屬房地產用地與集團聯合開發,以房地產收益支持項目運營。
(二)多渠道降低資金風險。一是分散前期資金投入過大風險,引入合作方獲得了大部分資本金融資,緩解了前期出資壓力,并通過施工利潤覆蓋后續出資。二是針對資本金比例提高的風險,在投資協議中保留提高總承包價或無損失退出的權利。三是防范銀行貸款風險,爭取項目列入政府重點工程,取得優先提款權,并根據資金到位情況控制施工進度;對于利率提高的風險,采取調整概算、增加建設期利息的措施予以防范。
(三)嚴密防控合作方風險。集團通過引入合作方解決了項目股權變現和啟動資金問題,合作方愿意承接項目股權以獲得工程施工份額,但集團面臨著合作風險。為此,集團在對合作方進行盡職調查的基礎上簽訂了合作協議,對合作方從出資到回購的各個環節風險嚴密防范,并通過現金和資產擔保、掌握分包結算權等方式保障雙方合作方案有效實施。
(四)爭取總承包的利潤空間。一是爭取在項目公司取得項目概算、設計變更等環節的共同決定權;二是爭取減少概算下浮幅度;三是選派優秀的項目經理和項目公司經理,提高項目施工創利能力;四是充分發揮合作方的作用,加強與有關方面溝通,為項目爭取較好條件;五是用足項目預留費。
(五)加強與政府有關方面的工作。積極與政府、銀行等建立密切聯系和良好的合作關系,為項目運作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和操作環境,降低投資及施工風險。
(六)積極參與項目公司管理。為保證參股方權益并為總承包施工爭取有利條件,集團要求一是設立完整的項目公司治理結構,二是交叉確定董事長、總經理、財務負責人,三是實施財務雙簽制。
五、參與該EPC+BOT項目投資實踐的體會
通過對該項目投資風險的充分識別、評估和防范,某集團成功擬定了前期以較小投入,撬動30億元總承包施工任務,實現上億元的施工利潤的投資建設方案并付諸實施,積累了如下實踐經驗與體會:
(一)EPC+BOT模式是搶占市場資源的現實需要,也是建筑企業擺脫價格戰的有效途徑。由于總承包方同時是項目股東,掌握多個環節的主動權,市場地位和施工利潤明顯高于純粹承包施工。
(二)選擇好條件合適的投資項目。一是經濟發達、政府誠信地區的重點項目,有合法文件批準;二是工程難度適當,工期合理,投資規模可以承受;三是有操作彈性,能夠切實發揮影響力爭取有利地位和權利。
(三)加強觀念創新與方式創新。一是深化經營理念,將競爭優勢從施工技術提升到資源整合能力,贏得新競爭優勢。二是與資金實力強和承建能力強的企業合作,填補資源缺口,降低經營風險和適應競爭環境。
(四)嚴格投資項目全過程管理。一是做好市場和投資機會跟蹤;二是遵循集團投資管理流程,仔細論證項目,認真制定方案;三是負責領導牽頭,有關部門單位協作,最終促成了該投資項目成功運作,探索出一條以投資帶動市場開發的新路。
作者簡介:胡慶(1974-),男,漢族,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戰略投資部,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投資管理。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