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規定及人口老齡化現狀
我國現行退休年齡的兩個基本規定源于1978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以及《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按照相關規定,我國法定退休年齡男性統一為60歲,而女性則分化為女干部55歲,女工人50歲。對特殊行業、特殊工種以及殘疾重病人員等情況,國家另有規定。同國際對比,我國存在著退休年齡偏低、男女性退休年齡差距大、女性退休年齡不統一的問題。
我國退休年齡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更加凸顯其不適用。當一個國家60歲及以上的人口超過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的7%,該國家就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達10.33%,也就是說,在21世紀初中國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而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占總人口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18831709,占總人口8.87%,所有數據顯示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從全球人口運行趨勢看,人口老齡化問題是世界大多數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各國的老齡化進程不同,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轉變為老年型僅用了18年,而國外最早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法國用了115年,美國用了66年,其中日本最短也是用了25年。這些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高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即所謂的“先富后老”,而我國目前的情況則是“未富先老”,因此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的影響更大。
二、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與退休年齡偏低的矛盾
我國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規定源自于20世紀50年代的退休制度設計,當時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僅有50歲左右。目前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了73.5歲左右,但是規定的退休年齡卻沒有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而延遲。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中,退休后領取養老金的預期余命時間規定是50歲退休為195個月,55歲退休為170個月,60歲退休為139個月。按此規定計算,50歲退休的預期壽命為66.5歲,55歲退休為69.1歲,60歲退休為71.6歲,顯然與我國目前的人口預期壽命差距太大。在預期壽命延長的同時,我國的人力資本的時間投入也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加大,也就是人們參加工作的年齡比以前推遲了許多,顯然人們的工作年限就不可避免的縮減了。要保持原有的工作年限,延長退休年齡是唯一的辦法。
(二)男女退休差距大,女性退休年齡不統一
從現行退休制度可知,我國男女退休年齡差距是5或10歲,但是實際上男性的預期壽命卻比女性低。據有關專家推測,女性的預期壽命大約比男性高3.8歲,但是退休年齡卻比男性早,表現出嚴重的男女不平等。隨著社會發展,大多的家庭都只生育一個小孩,婦女從傳統的家庭中逐漸解放出來,擁有更多的時間來工作。另外,隨著男女平等工作的推進,女性也越來越多地接受高等教育,女大學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等都是比比皆是。此時的女性參加工作的年齡延后了,是一種嚴重的人力資源浪費。因此,無論是從男女平等、男女預期壽命差距,還是從現代女性解放發展來看,統一男女退休年齡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我國對于不同職位的女性實行不一樣的退休年齡規定,在強調民主平等的現代社會中也是不合理的,應當消除這種職位歧視,統一女性退休年齡。
(三)退休年齡偏低加重養老保險制度的經濟負擔
在人口老齡化還沒有開始之前,我國的養老保險就一直處于“空賬”運行,最高的時候曾達到8000億“空賬”。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退休人員越來越多,并且因為人口預期壽命延長,每個人領取養老金的時間也不斷延長,給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帶來巨大壓力。延長法定退休年齡可以在增加養老保險收入的同時減少養老保險支出,從而逐漸將養老保險資金缺口收攏,彌補原有的制度設計缺陷。
三、關于我國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爭議
(一)延遲退休年齡會增加年輕人就業壓力
在關于延遲退休年齡的討論中,許多專家提出了延遲退休會加大年輕人的就業壓力,使得更多的大學生面臨“一畢業就失業”的境遇。確實今年我國大學畢業生日漸增多,就業不容樂觀。2011年我國畢業大學生有660萬人,初次就業率僅達到73%左右,接近180萬大學生在初次就業中沒有機會。但是筆者認為就業壓力的根源不在于勞動力供給大于需求,而是勞動力與崗位的匹配度較低。在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劇的同時,我們也會了解到企業由于招收不到合適的員工而焦慮,所以我國的就業現實是有供給也有需求,只是供給需求沒有嚴密匹配導致部分勞動力市場不和諧。所以延遲退休年齡只是讓年紀大有足夠經驗的老人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用,不會在根本上擠壓年輕人的就業,年輕人應當多方面發展自己,適應崗位需求。
(二)延遲退休年齡剝奪了公民自我選擇的權利
也有很多專家認為延遲退休年齡剝脫了老年人自我選擇的權利,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有的人偏好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最大化,而有的人則偏好于閑暇舒適和親情培養等。所以對于先行退休年齡,有的人支持延遲,也有人反對延遲。對于這種情況,在改革退休制度時應當向國際學習實行彈性退休制度,盡可能滿足大家的意愿。
參考文獻
[1]孫玄.關于退休年齡問題的探析與前瞻[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
[2]金剛.中國退休年齡的現狀、問題及實施延遲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會保障研究,2010(02).
作者簡介:羅丹(1991-),女,漢族,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研究方向:保險學。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