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因技術的發展現狀
1985年由美國科學家率先發起,提出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HGP),該計劃于1990年正式啟動,我國亦參與其中。該計劃的目的在于解密人體內的10萬個基因密碼,繪制出人類基因的譜圖。2003年,該計劃提前2年完成,成功繪制出了人類基因譜圖。
根據壽險行業的特征,我們把基因技術主要分為基因測試技術和基因治療技術。
基因測試技術現在應用的比較廣泛,能夠對異?;蜃龀龇治觯话阌腥N情況:
(1)必然罹患疾病的基因。
(2)疾病攜帶者。
(3)某種疾病的誘因。雖然同一基因在不同環境下的表達可能不同,但結合當事人的生活、工作環境可以更加準確的預測當事人患特定疾病的可能性。
基因治療技術是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猜想,源于20世紀60年代,但是基因治療真正具有可行性是進入21世紀以后。基因治療技術與常規治療不同,通過轉基因技術修改人體內特定的基因序列,達到糾正基因異常的目的。
二、基因技術為壽險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基因技術為壽險業帶來的機遇
在以往的壽險業務中,如果被保人能夠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為了減少在不幸罹患該病時的治療費用,被保人會在未患此病時進行投保。此時保險公司無法得知對稱的信息,這便構成了被保人的逆向選擇。如果在該業務中使用了基因測試技術,則保險公司能夠獲得較為對稱的病理信息,能夠判斷被保人罹患某些疾病的概率區間。從而保險公司對特定疾病等壽險業務可以做出拒保或者增加保費等措施以合理定價產品,降低被保人逆向選擇的風險。如某基因異變必然導致被保人罹患某疾病,在此種情況下發生賠付的概率為1,保險公司則可拒保或者收取預計發生賠付金額的貼現額作為保費等。相對于原來的定價水平,保險公司便可進一步獲得盈利空間。
(二)基因技術為壽險業帶來的挑戰
雖然基因測試效果較好,但是出于隱私保護、禁止歧視等原因,保險公司往往是被禁止使用被保人的基因測試信息用于保險目的的。這使得信息更加不對稱,假設所有的被保人都進行了基因測試并都知道結果,那么對于同一保險產品每個被保人所面臨的風險是不同的。而保險公司并不能獲取這些結果,只能根據統計結果進行單一產品的設計和定價,這使得產品的風險水平保持在平均水平。而低于該水平的被保人便不再愿意投保,高于該水平的被保人則會逆向選擇購買保險。這便使得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實際風險增大,而應對該情況,保險公司會進一步提高保費以對應風險上升,最終使保險公司承受最高水平的風險,這便違背了保險風險分散和補償損失的初衷。
即便允許保險公司使用基因測試技術獲得對稱信息,進行基因測試的費用也必將增加被保人的支出。使得被保人的實際支出水平高于實際風險價格。仍會導致保險費用最終螺旋上升至最高水平。
基因技術的出現使得壽險行業不得不向產品差異化方向發展,原來統一定價的單一產品無法再通過概率事件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這也意味著保險公司統一設計產品,大規模銷售的現狀必須向由精細化、專業化的團隊進行產品定制、銷售管理的方向發展。
三、相關政策分析建議
歐洲各國的基因技術應用較早,伴隨著實踐的發展,也是最先關注此問題的(這里我改了)。目前大部分歐美國家是禁止將基因測試的結果用于保險業務中。并且規定了只有在巨額保險中才可以使用部分相關的基因信息。但也有部分歐美國家規定在保險中必須披露基因信息,譬如德國和英國。事實上,歐美國家截然不同的做法實質在于重視個人隱私保護和重視企業經營風險、保險功能的孰輕孰重的觀點不同。
本文認為,基因技術的發展迅猛,雖然目前在我國尚未大規模普及。但是為了使壽險行業能夠更加從容的應對基因技術帶來的挑戰,把握其中的機遇,及早立法做出相關規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上所述,在個人隱私保護和強化保險職能之間,我們可以去探索尋覓一條兼顧不悖的方法。最大誠信原則是保險的基本原則,它要求保險合同雙方本著最大的誠意不隱瞞、不欺騙。因此在保護被保人隱私的同時,我們仍然需要披露相關的信息給保險人。第三方作為信息提供方是個不錯的解決辦法,既能保證信息的公正又可以保護個人隱私。譬如由第三方進行基因測試、結果保存以及信息解讀,在進行相關業務時,可由該機構向保險人提供特定的信息,而不涉及其他。另外,通過立法保障投保人不被歧視亦是十分必要的。對具有重大基因缺陷,可能罹患重大疾病的被保人進行再保險,以分散其風險。
四、小結
壽險業務作為保險業務之一,它發揮保險的基本職能,為被保人提供風險轉移的手段。新興基因技術的發展也為此帶來許多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基因技術使得雙方信息對稱,使保險產品定價更合理,另一方面基因技術帶來的倫理問題也使得壽險業面臨劇增的風險。短期內,倫理道德和經營風險的沖擊不可避免,但長遠來看,基因技術的出現必然使壽險行業發展更加規范,產品更加多元化、個性化,服務團隊更加專業、精細,信息系統更加集約化。這對壽險行業的發展無疑是利大于弊的。
參考文獻
[1] 李升偉.基因治療:終點線前的最后沖刺.世界科學,2012(01).
[2] 張文燕.全基因測試解密生命.中國醫院院長,2011(18).
[3] 趙小玲.基因測試在重大疾病保險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上海保險,2007(02).
作者簡介:梁媛(1988-),女,漢族,山西太原人,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研究方向:商保、社會保險。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