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大多銀行都不再僅僅滿足于傳統性收入,如利息收入、存貸差等。由中間業務收入、咨詢、投資、擔保、代理等產生的非利息收入日益增長(如圖1所示)。在《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暫行規定》(中國人民銀行,2002)中,非利息收入被分為:支付結算類、銀行卡類、代理類、擔保類、承諾類、交易類、基金托管類、咨詢顧問類、其他類。相比于利息收入的增長,中國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增長速度已大大超越利息收入(鄭榮年、牛慕容,2007)。從金融資源配置的角度出發,理性商業銀行應當開展更多的中間業務(紅珍、張卉,2003)。就波動性而言,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比利息收入有更強的波動性(周好文、王菁,2008)。但就銀行績效而言,非利息收入營業份額的提高與銀行績效卻是負相關關系, 其中非利息收入中的傭金收入與銀行績效卻存在著正相關(巍世杰、倪旎、付忠名,2010)。采用隨機前沿和數據包絡法,發現非利息收入對總收入綜合效率存在著正相關(遲國泰,2006)。另有研究表明中國銀行業非利息收入對資本盈利以及銀行資產的影響不明顯,非利息收入承擔的高成本反而降低了銀行當期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