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個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發展的文化背景。自然,在其基礎上形成的審美的習慣對于該民族的藝術事業會產生莫大的影響力,以此類推,我們國家現代的平面設計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受著我們自身傳統審美觀的左右,帶有很明顯的文化性。
【關鍵詞】傳統美學觀 平面設計影響 文化性
平面設計本應該是從人類開始記錄自己思想開始的。人類為了記錄自己的思想、活動、成就,剛開始時利用圖畫作為手段,例如遠古時期的巖畫、壁畫等,但是圖畫對于思想的表達能力非常有限,特別是對比較抽象的思維的記錄,幾乎無能為力。因此,人類于是創造了文字。自從有了文字,就有了文字的不同體例,從中國甲骨文到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寫楔形文字,這都是最早期的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這門藝術雖然每個國家和地域都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它在各國的產生和發展都有著共同的規律。而且與商品經濟的發展如影隨形,它隨著商品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而發展的。每一次科學技術的向前推進,都在帶動著平面設計的發展步伐。各個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發展的文化背景。自然,在其基礎上形成的特有的審美角度對本民族藝術的發展也產生著無法估計的影響,中國傳統審美觀對中國現代平面設計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當然,對傳統的繼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產生都是建立在傳統的基礎之上的。從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要想木秀于林,就毫無疑問的要有“海納百川”的容量和氣度,吸收優秀的,傳承有用的,融合外來的??v觀華夏文明到兩漢文化,乃至盛唐受到印度和西域文化影響而永載史冊,都能看出,只有做到“吸收、傳承、融合”才會最終自成一脈,成為一種文化的先祖。當然,作為藝術設計中的平面設計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正如鮑列夫在《美學》中所說:“藝術設計的過程需要重新組合客體,甚至有可能從各個方面借助組合的客體?!弊鳛樗囆g設計中的平面設計我們以本民族的審美為基礎,既要尊重本民族藝術的獨特性,反映出我們本土人民的審美觀,又要體現現代人的精神追求。藝術始終要講內在的延續,一種藝術的發源以及被民眾廣泛認可和接收是需要一個特定背景的,這種文化背景包括一個群體乃至民族人的理解方式、性情、風俗禮儀、道德衡量、觀賞習慣等,這些交織在一起積淀成一種深層的文化底蘊,扎根于民族性之中。正因如此,作為中國現代平面設計藝術,在設計者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傳統美學觀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20世紀前期,我國近現代平面設計曾受到過外來文化的影響,比如當時借鑒了英、美、日本和東歐等一些國家的設計風格,使得本國在藝術風格上有了一定的變化,而從20世紀后期到現在,隨著發展腳步的加快,國與國之間的各種文化形式的互相滲透,并且多領域的專家頻繁的往來,再加上網絡成為神速的傳播媒體,使許許多多國家藝術的結晶紛至沓來,同時,也給了我們本土人很好的靈感源泉。但是,即使是大量的借鑒和相融,畢竟我們的設計師大多數是土生土長的本民族人,有著我們的根深蒂固的審美傳統,所以,主體還是傾向于我們的風格。這在當代許多平面設計作品中都有一定的體現。我們國家的美學自古講究的就是形神兼具,齊白石“畫蝦幾十年才得其神”,這就是個不斷加深的過程,齊老最終敢于改變常規,拋棄了蝦的特點而突出美感,將蝦身的六節改變成五節,使得筆下之物更加生動靈力。在這點上體現較突出的作品如:陳漢民先生設計的中國銀行的標志,他把中國古代的銅錢和中國的“中”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既表現了銀行的職能、作用;又表現了中國銀行獨特的個性。還有,2008年奧運會的標志,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范例,整個標志的造型以北京的“京”變形后形成運動員的形象。同時,運動員的形象又運用中國印章的表現形式,色彩運用了中國紅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加以繪制,整體標志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它們都是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形象夸張,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賦予畫面一種超出本身的生命,擁有更深邃的含義。香港平面設計師靳埭強先生的作品中所呈現出的“素雅”、“別致”格調,實際上是受傳統儒家美學宣傳的“天人合一”“恬靜淡泊”的審美影響。在他心目中,美有其三: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啟后,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這其中包含著老莊的意境,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意境。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去。他的許多作品都有這種思想的體現,在其招貼設計《自在》系列中,運用了中國的水墨畫技法,融合了現代技術的特殊機理效果,既展現現代,卻又不是傳統之風。在慶澳門回歸的海報中以中國水墨的形式把回字形成漩渦狀,在漩渦旁邊很巧妙地放置一瓣澳門的區花荷花的花瓣,從而表達澳門一定會回歸的這一主題思想。還有,在國際“水”主題招貼藝術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貼中,將極其強烈的民族裝飾風格化的圖形形象作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進行了豐富而適當的虛化處理,整個畫面以黑白色加以藝術表現,形成了形與色的對立與協調、沖突與融合的視覺效果,為我們彰顯了巨幅的沖擊我們的視覺的設計巨作。 以上所述,反映了傳統美學對中國現代設計的重大影響。這些美學觀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現代設計師的設計思想。當然,我們會把本土與外來這二者很好的融合起來,進一步促進具有民族特色的平面設計的發展。
作者簡介:王麗英(1977-),女,漢族,內蒙古豐鎮人,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
(責任編輯: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