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銀行證券混業經營發展現狀
(一)銀行證券公司進行基金托管
隨著我國金融領域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場不斷開放,銀行的業務范圍也開始擴大。傳統的銀行業務主要集中在存款、貸款和匯兌三個方面。在證券業繁榮發展的刺激下,我國的銀行也開始涉及證券領域,其中最為深入的證券服務業務就是基金托管。比如中國工商銀行開發了基金開元,中國建設銀行開發了基金金泰,交通銀行開發了基金華安等。
(二)銀行為證券公司提供融資支持
證券公司的業務開展依賴于大量穩定的資金,而銀行作為最穩定可靠資金源,勢必成為證券公司的依托對象。同時,銀行依靠強大的資金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主宰著證券公司的運作。在證券公司興風作雨的背后,始終存在銀行的幕后影子。例如,華夏證券首先與中國工商銀行合作,拉開了證券公司通過商業銀行來募集資金的先河;國通證券與中信實業銀行之間,湘財證券與中國建設銀行之間,也紛紛進行合作。
(三)銀行為證券公司提供資金清算方面的服務
銀行與證券公司在資金清算方面的合作是雙方之間的優勢互補。商業銀行利用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先進的軟件設備,能夠為證券公司提供更準確而快捷的資金清算服務,節省了證券公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比如深滬證券交易所利用中國銀行、長江證券公司與中國農業銀行、國泰君安證券公司與中國工商銀行之間都進行了資金清算服務。
二、銀行和證券混業經營的優劣勢分析
(一)銀行和證券實行混業經營的優勢
1.能夠有效降低證券成本,提高證券業務服務效率
證券客戶與銀行客戶的信息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銀行在客戶信息管理上有著豐富的經驗,證券業務與銀行存儲、貸款業務辦理上也有很多共通之處,因此證券公司充分利用銀行的高效工作資源進行相關合作,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實現資源共享,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證券業務的服務效率。
2.降低了證券金融風險
首先,銀行業務與證券業務進行對接后,銀行的安全性將得到大幅提高。銀行并購后,存款來源增多、資本充足率提高、規模擴大、融資渠道拓寬,因而銀行的信用等級得到提高。其次,混業經營使得銀行和證券公司互相補充、互相支持,在遭遇金融危機時能夠共度難關,實現了優勢互補,因而有利于低于金融風險。
(二)銀行和證券實行混業經營的劣勢
1.銀行和證券實行混業經營的監管難度加大
銀行與證券公司進行并購后,規模變大,原有的一些政策法規的適用性不足,許多暗箱金融操作難以避免,業務壟斷的可能性加大,因而監管難度加大,不利于金融證券市場的公平競爭,有可能造成金融市場的混亂秩序。
2.銀行和證券實行混業經營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首先,銀行與證券業務的融合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僅僅是業務與機構的融合,還涉及到人事、文化,在并購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形成各種矛盾和沖突,這可能會使經營效率下降,風險加大。其次,銀行和證券公司之間的某一家出現風險,可能會使風險通過連鎖機制擴大,或者向客戶迅速傳遞,從而使得金融風險加大。
三、銀行證券混業經營的對策
(一)加快我國銀行體系的改革步伐
1.轉變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機制
國有商業銀行在運行機制上要盡量適應當前混業經營的要求。由于之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國有企業,因而缺乏風險預防機制,也缺乏主動服務意識,在管理中,效應和競爭的意識也比較缺乏,這無法適應證券金融市場的瞬息萬變。因此,國有商業銀行應該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2.商業銀行的電子化建設
銀行電子化涵蓋了信用卡、電話銀行、銀行POS、ATM機、電子貨幣、電子支票以及網上銀行等方面,是金融業的發展趨勢,商業銀行電子化建設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決策水平,從而使得金融業逐漸告別傳統金融服務而走向電子銀行時代。
(二)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的措施
1.加強上市公司的管理
首先,完善上市公司的股票結構,實現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多元化,逐步減少國有股比例,積極穩妥地逐步實現國有股和法人股全部流通,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其次,建立起依靠市場為基礎來決定上市公司進入和退出的運行機制,實現退出機制的規范化和制度化。第三,加快實施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機構。
2.建立健全有效的監管體制和經營法規
隨著我國混業經營試點的穩步推進,現有層次不清楚、不分明的金融監管制度受到嚴重挑戰。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單獨立法要涉及金融基本法和分業經營制度的重大調整,形成金融控股公司適用的相應法規。
參考文獻
[1] 武長河.金融混業經營的經濟學解釋及我國的趨勢分析[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3).
[2] 楊紅星.中國金融分業經營體制下的混業經營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4.
[3] 陳雪輝.我國金融業引入混業經營機制的探討[D].中國海洋大學,2006.
[4] 曾康霖,虞群娥.辯證地看待銀行業的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J].金融研究,2003(07).
作者簡介:劉旭升(1960-),女,就職于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平安街證券營業部,金融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證券。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