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改革開放之前的三十年,我國處于計劃經濟時期,建國以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以趕超戰(zhàn)略為目的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而建立起來的集權體制越來越顯示出其經濟效率低下的弊端,國家財政負擔沉重。
這一背景下,我國于1979年實行了改革開放,不斷向微觀主體放權讓利,實行分成和財政包干體制。這樣一則減輕中央財政壓力,二則激活微觀經濟主體。但是到20世紀90年代初,財政包干體制同樣出現(xiàn)了一些嚴重的問題,這致使中央推動了第三次重大的財政體制改革。
第三階段的財政體制改革起始于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其主要目標是要增加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的提高,增強國家宏觀調控的能力。
伴隨著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國政府分別先后進行了以“財政包干”為主的財政放權和以“分稅制改革”為主的財政收權,然而這兩次財政體制改革都是在經濟效率下降的前提下進行的。財政分權究竟是否有助于中國經濟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開始關注我國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理論和實證研究。
二、我國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研究
在經濟學文獻中,一般認為,Charles Tiebout 1957年發(fā)表的《地方支出的一個純理論》發(fā)表后,分權的重要性開始受到關注。之后,Stigler、Musgrave和Oates等經濟學家進一步圍繞向地方分權的思想,形成了早期的財政聯(lián)邦主義。其主要思想是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給上具有更強的信息優(yōu)勢。并且,由于轄區(qū)內的居民被賦予更多的決策權或者選擇權,從而促使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其信息優(yōu)勢有效分配公共資源。
但是,早期這一代的財政分權的思想并沒有更集中地涉及財政分權對各微觀經濟主體特別是地方政府的激勵以及如何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等問題。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許成鋼、錢穎一、Roland等經濟學家開始把財政分權的思想更多地與地方政府的激勵、經濟轉型和經濟增長聯(lián)系起來。這被稱為“第二代財政分權理論”。然而,其理論并不能完全與中國財政分權的現(xiàn)實證據相符,單從財政分權對經濟增長給予解釋比較復雜。
基于此,一些學者開始尋找財政分權對經濟增長影響的間接因素。如周黎安提出的地方政府“晉升錦標賽模式”。張軍、高遠等從財政分權對基礎設施提供影響的角度分析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陶然、劉明興從財政分權對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影響的角度對經濟增長進行考察。雖然我國的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仍然沒能形成一個十分有說服力的理論框架。并且,近些年理論上有重大突破的文獻越來越少,相比較,研究財政分權、間接因素、經濟增長之間的經驗研究越來越多。
三、我國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經驗研究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的經驗研究較多,但結論卻存在較大的差異。
一些學者關于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直接關系的經驗研究表明,我國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如Ma(1997)以平均留成率來衡量我國的財政分權,研究發(fā)現(xiàn),財政分權與我國的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
其次,另一些學者關于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直接關系的經驗研究得出兩者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如Zhang和Zou(1999)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之間呈負相關關系。
以上這些是研究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直接關系的經驗結果,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文獻著重于研究財政分權、間接因素、財政分權三者間關系的角度來考察的經驗研究。如周黎安(2004)根據省級數(shù)據得到,官員晉升激勵能有效促進地方政府發(fā)展地方經濟的積極性,稱之為“為增長而競爭”但過度地競爭也帶來了諸如地方保護主義等問題。然而,陶然(2010)則得到了不同的結論,同樣他以省級數(shù)據得到地方經濟增長和官員晉升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也就向“官員晉升激勵”帶來經濟增長的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
四、小結
我國的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研究在近些年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仍然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理論體系對我國的財政分權如何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提供解釋,這需要繼續(xù)不斷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拓展。同樣,雖然在經驗檢驗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關系方面研究頗豐,但出于對財政分權指標的衡量各有千秋難以統(tǒng)一也就帶來了檢驗結果上的巨大差異。所以仍需要在財政分權等的量化指標上多取得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1]Ma Jun. Chinas'''' Fiscal Reform [ J]. An Overview Asian Economic Review, 1997, ( 4) : 443- 458.
[2]Zhang, T. , H. Zou.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9, (45): 228-239.
[3]陶然.經濟增長能夠帶來晉升嗎-對晉升錦標競賽理論的邏輯挑戰(zhàn)與省級實證重估[J].管理世界,2010(12).
[4]周黎安.相對績效考核:中國地方官員晉升機制的一項經驗研究[J].經濟學報,2005(01).
[5]張軍,高遠,傅勇,張弘.中國為什么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J].經濟研究,2007(03).
作者簡介:饒煜東(1988-),男,漢族,浙江衢州人,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財政分權。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