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背景
(一)銀色人才的出現與意義
步入21世紀以來,社會競爭逐步由器物的競爭,制度的競爭,慢慢演化成為信息的競爭,人才的競爭。進入21世紀以來,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突出,伴隨著這種現象應運而生的則是一個新的就業群體,即離退休的返聘人員,又被稱為“銀色人才”。銀色人才也就是老年人力資源,是人力資源開發中非常重要的資源。不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充分的利用這一資源,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的老年人力資源狀況
我國從1999年開始,人口的結構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且老齡化速度加快。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所需勞動力越來越強勁之際,我國執行的22年的“獨生子女”政策,逐步使社會勞動力缺乏,而勞動力市場的老年人相應增多,加上人類壽命的延長是的社會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快。而我國的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狀況又存在著自身的特點:即總量多,進程快,我國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老年人口從2005年的11%增長到30%,這樣快速的老齡化,世界上少見。并且支撐老年用資金有限。
二、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可行性
從目前的現實狀況開看,我國的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存在著實實在在的可行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老年人力資源供給充足。按照我國目前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以及原有的龐大基數。首先就在數量上保證了我國老年人力資源的供給狀況。另一方面,從老年人本身來說,由于70歲以下的老年人口中大多數人的身體都還比較健康,再加上老年人由于退休工資低或者賦閑在家不習慣等等原因,在退休后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大多愿意再就業。
2.勞動方式的改變。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和辦公自動化水平的提高,這也為老年提供了憑借其智力和經驗優勢再次參加工作的可能性。
3.老年人力資源的特殊性。老年人相對于年輕勞動力資源有其特殊的優勢。老年人身體有些衰退可能無法承擔一些體力勞動,但是從老年人所具備的知識文化,精神文化上來說,這些價值是不會隨著身體的衰退而下降,反而這些東西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有所增長。
(二)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必要性
1.老年人力資源開發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國目前的人口老齡化狀況已經成為了社會經濟繼續健康發展的一個重大阻礙。龐大的待養老人給計劃生育政策下的獨生子女們以巨大的壓力,也對國家在養老福利問題上的政策舉措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那種傳統的僅以勞動年齡而不是以勞動能力作為區分人力資源和非人力資源標準的做法就意味著把擁有較大潛在資源價值和知識存量的老年人力資源排除在整個人力資源之外。這種分法既不符合現代人力資源概念的完整內涵,也不利于充分發揮老年人力資源的作用。而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使得一部分的消費人口轉化為生產人口。一方面為國家創造了財富,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國家、企業以及家庭的負擔。
2.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可以有效的彌補社會人才資源的短缺。在我國,由于人口基數較大,到21世紀中葉可能都不會出現勞動力總量的短缺,但是卻會出現勞動及結構性的短缺。把老年人和青年人才相結合,才可以做到優勢互補。對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不僅可以從結構上彌補我國人才資源的短缺,而且可以在性質上對我國人才資源狀況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3.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是中國經濟轉變時期的特殊推動力。從眾多的研究和訪談報告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被返聘回企業的離退休員工,也就是這些所長得以發揮的老年人力資源,大多數都是基于經濟轉變時期對技術和經驗的高要求而促成的。因為經濟處于轉型時期,所以經濟體制內對技術和經驗的需求就格外的重要。需要有堅實的技術和經驗體制來保證經濟轉軌的順利進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聘用哪些經驗豐富技術成熟的離退休員工對于組織來說,既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企業現階段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企業轉軌的順利進行。
三、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舉措
加快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解決我國目前高素質人才短缺最有效,最迅捷的方式。
(一)提高對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認識
解決任何實踐性問題的前提首先就在于得站在理論的角度與高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所以要解決中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問題,首先必須站在理論的角度去了解中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問題。從現實情況來看,老年人力資源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除開老年人力資源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質不看,單僅從因為其本身具有的能力而節省的培訓開發成本來看,老年人力資源就是很值得我們去關注的一塊可開發的人力資源群。
(二)從政策上給予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最大的支持
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可以與國家的人力資源政策緊密聯系起來。政府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出臺具體的辦法和措施。建立健全各項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政策法規,從制度層面給予老年人力資源最大的支持。
(三)設置老年人力開發管理與協調機構
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覆蓋面廣泛到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因此這是需要有專業的組織機構來協調和管理。我國可以仿照日本建立類似:“銀色人才開發中心”那樣的專門的老年人才開發組織與協調機構,并在各?。ㄊ?、自治區)設置分支機構,形成全國網絡,對全國老年人才資源實現統一協調管理。
(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轉變現下的養老觀念
老年再就業能夠使就業者同世界產生更多更積極的交流,從而也就避免了退休后的賦閑在家而產生的消極心理。因此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所體現的已經不僅僅只有經濟意義了。而通過這種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讓老年人逐漸樹立起“既享受權利,也要盡相應的義務”的觀念。
(五)發展老年教育,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任何知識體系都是需要不斷更新,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在當今形勢的發展下,老年人同樣也存在著知識更新的問題。因此各地區,各組織要充分提供盡可能多的條件如建立老年大學、舉辦老年職業培訓等。充分健全老年教育網絡完善老年教育的內容。使老年人不斷更新知識,適應新科技的發展,為老年再就業人口參與社會勞動創造更有利的調整。這不僅是老年人自身的需要,同時也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四、老年人力資源開發中面臨的問題
在中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還不那么完善,除了機制不完善之外,還存在著老年人自身觀念及社會觀念轉變的問題。所以,中國的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需要從這些問題中吸取經驗,更進一步改善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問題。
(一)老年人力資源開發中政策制度不明,阻礙老年人力資源的發展
從現今市場上的老年人力資源案例中分析發現,中國在老年人力資源方面缺乏相應的法律應對措施。從人力資源角度看,對老年人力資源使用中的勞動合同,以及福利薪酬待遇等方面都是與普通員工有所區別的,并且在政策法規這一塊也并沒有給予返聘的老年人細致詳細的政策規定。
(二)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在社會上存在偏見
中國是一個尊老的社會,有著很多傳統的養老觀念束縛不少人對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存在著偏見,認為讓已經退休的老年人重返工作崗位勢必會加劇就業難的問題;或者認為老年人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缺乏客觀的評價。同時來自社會上的一些壓力與批評使得許多允許老年父母出去工作的年輕人承受著一定的壓力,這樣一來,就給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造成了無形的社會壓力。
(三)老年人力資源對自身的評價存在偏頗
縱然現在有一部分老年人不甘心賦閑在家,或不想浪費自己所具有的能力。但是從現在的形勢來看,還是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不愿意或為其他原因所阻不選擇外出工作。有些人自我認知意識較差,有些人對自己老有所成有所擔憂,有些人缺乏自我教育自我開發的意識。因此,老年人口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直接貢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并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年鑒( 2001) [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4).
[2] 陳紅.人口老齡化與社會可持續發展[J].人口與經濟,2001(4).
[3] 熊斌.關于我國的結構性失業分析與治理[J].人口與經濟,2001(3).
[4] 熊斌.淺論我國老年資源開發與利用[J].重慶工業學報,2004(5).
[5] 開發老年人才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西北人口,2000(3).
作者簡介:余涵煙(1990-),女,湖北荊州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09級本科生。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