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現遼北突破,必須在解放思想上尋求突破
發展無止境,思想解放也無止境。遼北實現突破思想解放是前提,必須堅定不移地把解放思想作為發展的第一道工序,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開拓思想解放新境界。剛剛踏上發展快車、正處于跨越趕超序列的鐵嶺市有大量的難題急待破解。思想解放激發了鐵嶺精神,鐵嶺精神轉化為經濟成果,經濟成果又促進新的思想解放。通過解放思想,進一步統一思路明確目標。思想解放在于統一思路明確目標。要啟動解放思想總開關,找到和清除發展過程中的障礙,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著力解決思想上與科學發展觀不符合、與新鐵嶺大鐵嶺建設不符合的問題。回顧以往,鐵嶺連續六年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都是由思想解放的巨大力量來推動的;展望未來,鐵嶺人必然繼續依靠思想解放的強大動力來支撐。
通過解放思想,進一步提振信心播種希望。解放思想是前提,干事創業是關鍵。經濟發展需要企業的信心,拉動內需需要百姓的信心,社會發展需要國民的信心,因為只有信心才能產生勇氣和力量,只有勇氣和力量才能戰勝各種困難。希望是信心的源泉,給予百姓希望就是給予百姓信心,百姓的信心就是鐵嶺力量!我們常說,最寶貴的是信心,最需要的是信心,最大的希望仍是信心。只有播種希望,才能提振信心。這一切輝煌都取決于我們的希望與信心。信心是一種精神力量,是鐵嶺發展的底氣。有了信心,才能解放思想,勇于創新,多出實招、高招、新招,才能把保增長的任務、把科學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
二、實現遼北突破,必須在可持續發展上尋求突破
古語講,“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對一個地區的發展來講亦是如此,誰具有戰略思維,誰搶占產業高端,誰就引領發展。遼北突破是鐵嶺一個嶄新的發展目標,也是嶄新的發展坐標。實現“四個跨越”戰略,必然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與發展平臺,必將使鐵嶺成為遼寧開放的新高地。
(一)把握發展機遇,實施跨越式發展
鐵嶺融入沈陽經濟區是鐵嶺發展與突破的最大機遇。我們要牢固樹立希望在開放、出路在改革、靈魂在創新、跨越靠發展和資源+環境+項目+機遇=鐵嶺突破的發展理念,確保遼北實現重大突破。
(二)實施積極產業政策,優化提升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經濟工作當務之急。近些年來,鐵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都有了很大發展,但仍存在很多問題。第一產業基礎薄弱。農業人口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的速度太慢,影響農業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抑制了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第二產業素質不高。工業產品結構中,資源型、一般加工勞動密集型、初級原料型的初級產品偏多,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較少。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第三產業雖有發展,但比重仍偏低,內部結構尚需要進一步調整完善。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產業協調發展,應該鞏固第一產業;提升第二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生產型服務業;著力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改變部分服務業進入門檻過高的狀況。
(三)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高科技發展水平
把握住新技術的創新,進而轉化成新的產業。一要加強有利于自主創新的制度建設,制定相應的創新規劃和調控政策,建立健全創新風險分擔機制、創新激勵機制、風險投資市場體系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完善和落實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二要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要研究制定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研發、區域技術服務和科技成果、人才、信息集聚等創新平臺,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引導和支持力度,為企業自主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
(四)強化縣域發展戰略,搭建縣域發展平臺
工業化是城鄉一體化的著力點,城鎮化是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有了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就有了依托與附著,就有了基礎與前提。因此,我們一定要不斷強化縣域發展戰略,“雙輪驅動”,加速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是堅持“工業強縣”發展戰略不動搖。發展工業,加快積累,可以促進城市化、帶動服務業的發展;可以更好地反哺農業,拉動農業;可以轉移農民、富裕農民,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二是堅定不移地加快城鎮化步伐。城鎮建設要與工業的發展、產業的發展、財力的增長、市場的需求相協調,真正為服務農村和發展第三產業提供平臺。通過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融合、優勢互補的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五)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突出發展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城區經濟
城市是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區是城市的基本組成部分和核心區域,集中代表了現代城市的發展水平。城區經濟發展的快慢和質量的高低,對全市經濟發展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不斷加快發展城區經濟,構建與縣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雙輪驅動”新格局,對于積極推進我市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當前,促進城區經濟發展要著力在產業結構調整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服務業的比重。我市各城區不應簡單地提出全面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而是要根據自己的產業定位、在城市中的功能角色地位、選擇性地發展現代服務業。就我市城區發展而言,一要善于從全局出發,統籌發展整個城區。要改變長期以來我們在區劃上的習慣定位,將城區擴展為“大市區”,統一編制各區的發展規劃,淡化城、郊界限,將包括郊區在內的市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以擴大城區經濟發展的空間。二要服務于整個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總體功能,強化區域特色。現代城市一般由多個城區構成,要根據區位條件、歷史沿革等條件的不同與變化,對各城區經濟功能進行合理分工,以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區之間發展的協同度、融合度,形成城市產業一體化。要對現有城區資源進行整合,重點發展產業功能組團,最大限度地避免產業趨同化。
(六)實施名牌戰略,打造鐵嶺農業名牌
打造農業名牌,是鐵嶺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的需要。鐵嶺要以打造全省、全國乃至國際有影響的農產品品牌為目標,深入實施名牌發展戰略。鐵嶺作為農業大市尚未成為農業強市差距在品牌、名牌,缺少的是打造、培育。可以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加強引導,增強主動,通過孕育一批、扶持一批、獎勵一批、強化一批、提升一批等措施,大力推進鐵嶺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名牌打造。加強名牌產品和品牌農業形象的塑造和宣傳,積極幫助企業做好品牌宣傳策劃,廣泛參加農博會、推介會、名優品評比等各種活動,促進品牌農業輸出,擴大名牌農產品知名度。加強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增強市場服務功能,積極推進品牌農產品專銷柜、放心店和專業市場建設,不斷提高品牌農業的輻射面。
三、實現遼北突破,必須在體制創新上尋求突破
搭建公共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積極探索融入沈陽經濟區行政服務資源整合之路。充分發揮政府各項職能的綜合效應,通過經濟區行政服務資源整合與建設服務型政府相協調,形成現代的行政管理體制。
優化組織結構,降低行政成本。推進網絡平臺建設,打造統一政務平臺。打造服務平臺,經濟支撐平臺,實現信息、資金、人力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提高經濟區整體競爭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加強區域合作,發揮區域整體效應。由于各縣區自成體系,且生產要素在區域間合理流通和配置的機制沒有形成,造成工業領域的重復建設嚴重,地區產業結構相似,特色優勢、比較優勢和協作效益不明顯。要克服以上癥結,必須協調區域經濟發展,開展區域經濟合作。積極建立對區域合作進行引導和管理的政府職能體系。
實施績效評估體系,提高各級政府績效。公共服務是現代政府要著力加強的職能,基礎設施建設是硬件,信息公開程度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標志,公民滿意度是檢測公共服務質量的最終標準。現代政府以向公民和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為宗旨,以提高政府績效為目標。
改革實質上是為縣域經濟發展掃清各種體制“路障”,設置各種發展“路標”,拆除各種權力“籬笆”。“少亮紅燈、多開綠燈,少設路障、多立路標”。 使遼北成為市場化程度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重要的地區。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健全實現遼北突破的體制機制,促進鐵嶺經濟發展與繁榮。
四、實現遼北突破,必須在人才發展上尋求突破
突破遼北,關鍵在人。實施人才發展戰略,提升鐵嶺競爭力。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是鐵嶺資源的第一資源,人才競爭力是鐵嶺競爭力的核心元素。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升鐵嶺人才競爭力。在實現人才資源開發最大化上和人才機制改革創新上尋求突破。一是統籌人才開發。統籌縣(市)區區域人才協調開發;統籌企業與科研院所人才開發;統籌城鄉人才開發;統籌縣(市)區與域外人才開發。二是改進人才管理模式。穩步推進政府部門所屬人才流動服務機構體制改革,實現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聯網貫通,形成統一的人才服務市場體系。三是改革人才政策體系。在人事管理方面,研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投身民營經濟組織創業的政策措施。推行人才柔性流動,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遼北突破承載著鐵嶺的未來,承載著300多萬鐵嶺人民的殷切希望,昭示著鐵嶺經濟發展方向,展示著新鐵嶺大鐵嶺的美好前景。為此,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期待著!
作者簡介:趙敏(1972-),女,本科,高級講師,就職于鐵嶺市委黨校,經濟教研部,研究方向:經濟理論。
(責任編輯: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