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和融資難問題
截止2011年末,中小企業的數量占到了中國企業總數的99%,創造了中國近60%的GDP,提供了近50%的財稅收入及近80%的就業崗位。但目前隨著宏觀調控政策層面變化,我國加快經濟結構性調整、淘汰落后產能,限制“兩高一剩”等,對小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貨幣政策理性回歸,也使得信貸資源更顯稀缺。小企業融資難的矛盾已變得突出且尖銳,盡管本質是我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難題在信貸領域的客觀反映,但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部分小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產品和技術,市場適應能力不強,風險控制能力不足,經營管理不規范,體制機制不健全,在信貸市場上缺乏核心競爭力。還有一些小企業盲目非理性投資,加劇了資金緊張局面。另一方面是中小企業規模小,缺乏擔保條件,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另外社會風險分擔機制和征信體系尚不完善等因素,也制約了小企業對信貸資金的獲取。
二、面對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課題,城市商業銀行將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
城市商業銀行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和服務城市居民”的市場定位。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有銀行基本上形成了網絡廣泛,與大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關系良好的競爭優勢;股份制商業銀行則形成了科技領先、產品創新能力強的后發競爭優勢。用發展的眼光看,進一步發展中小金融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完善銀行體系的關鍵,中國經濟特別是處于融資劣勢的非公經濟,迫切需要專門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非公經濟為社區服務的單一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在中小企業服務中,具有信息、服務本地化的比較優勢應勢凸顯,可見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城商行扮演了積極重要的角色。自2009年以來,城商行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實現了“兩個不低于”:一是小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平均貸款的增速;二是當年小企業貸款的增幅不低于去年小企業貸款的增幅。到目前為止,全國城商行系統小企業貸款余額為1.38萬億元,占全部城商行企業貸款的 46.8%;今年城商行小企業貸款增速比年初增長了21.82%,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5.66%。主要競爭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生性需求的優勢
從規模而言,中小型金融機構對中小型企業有著天生的親和力,有著近似美國社區銀行的草根性,能夠低成本地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是經濟發展過程中趨于實現經濟生態平衡的表現。
(二)準確的市場定位優勢
城商行“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和服務城市居民”的市場定位已為城商行在支持中小和小微企業方面形成了核心競爭力,發展空間較大,特色鮮明、定位清晰、運作規范、盈利能力強等特點已成為眾多中小企業首選的合作銀行。
(三)市場敏感度和運作效率的優勢
城市商業銀行立足于本地經濟,熟悉本地的經濟環境,能迅速研發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并借助地緣優勢,隨市場的調整變化靈活優化服務手段,體現出“船小好調頭“的先天優勢;城市商業銀行是一級法人,具有較大的經營自主權,決策容易,實現高效,貸款流程容易簡化,可以適應中小企業靈活多變的貸款需求。
(四)地域優勢
城市商業銀行立足于本地經濟,就支持經濟發展方面同地方政府目標一致,會形成良性互動,并相對容易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城市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會對中小企業營銷充滿主觀能動性,憑借對文化和價值觀的充分了解,同中小企業彼此更容易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系。這些均有利于城市商業銀行占領大銀行難以進入的中小企業貸款業務領域,較好地滿足中小企業一些特殊的金融服務需求。
(五)獲取信息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優勢
城市商業銀行同其他金融機構相比更容易了解到地方企業的經營狀況、項目前景和信用水平,因而能夠克服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交易成本較高的障礙,滿足資金供求雙方的需求。同時因建立了與客戶的長期聯系,不但能減少收集信息的成本,并且還能提高銀企之間的信任度。
三、城市商業銀行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方法探討
(一)堅持市場定位,按照政策要求堅持服務中小企業作為城商行戰略發展的重點
持續做好中小企業的服務,按照銀行監管部門要求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十項措施。重點滿足符合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有利于擴大就業、有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商業可持續的小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確保小企業貸款不低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目標實現。
(二)強化服務觀念,提高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扎實做好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改變觀念,提高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創新產品和制度,滿足中小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合理制定金融服務價格,提高中小企業的金融認知能力,成為市場繁榮的推動者。
(三)更新貸款管理理念,細分市場,細化金融產品,優化資產結構
認真研究市場結構,對客戶群和目標市場進行細分,開發出貼近市場,適合不同客戶群的產品,明確規劃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不同所有制結構的貸款占比和數額,降低貸款集中度,分散信貸風險。
(四)持續做好信貸技術創新工作,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不斷進行信貸技術創新,開發更多的適合于中小企業的貸款品種,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業的具體需求設計信貸產品;在新型的交易型貸款技術上進行大膽探索,通過中小企業貸款技術的引進與創新,緩解信息不對稱和風險控制問題;以多樣性信貸合約設計為改革方向,綜合運用多種信貸技術,滿足中小企業貸款需求。
(五)強化銀行內部架構建設,建全考核和激勵機制
應圍繞市場目標,對設立的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信貸部門進行有效的客戶營銷和業務管理,并且建立健全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打造一只充滿活力和高效的金融服務隊伍。
(六)借用外部信用擔保平臺,積極擴大和創新擔保方式,有效提高中小企業貸款規模
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進行科學定位及合理安排,以促進支持中小企業實現信貸融資功能;認真研究中小企業再擔保制度和市場化的再擔保體系,圍繞自身業務特點,創新外部擔保的形式,拓寬融資擔保方式,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不斷提高中小企業貸款市場份額。
(七)探索完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化解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中小企業“融資難”
依托現有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結合城市商業銀行的特點,加快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單個和批量企業查詢、固定統計分析報表等信息查詢分析功能,逐步形成信息征集、更新的長效機制,促進信用信息在銀行、企業間順暢交換和使用,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
綜合上述,破解我國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綜合努力。政府、企業和城市商業銀行要根據市場經濟規律,重構中小企業融資供給、支撐和保障體系。政府和監管當局要成為市場公平的維護者,除了公共資源的支持之外,還要提供服務,比如中小企業融資的時候,政府要幫助企業解決財務不規范問題,要提供法律咨詢等方面的服務,使其達到融資條件。從中小企業自身的角度來看應該提升企業自身的素質,想要得到資金發展壯大,就必須要遵守一個相對比較規范的制度和規則來運行。城市商業銀行要成為市場繁榮的推動者,就要改變觀念,提高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深入貫徹落實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十項措施,并且要進一步深化自身體制機制改革,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共創多贏局面。
參考文獻
[1]范樂.扶持城商行是破解小企業融資難好抓手[N].中國證券報,2011-12-2.
[2]佚名.專家談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N].金融時報,2011-8-2.
[3]曹鳳岐.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J].金融研究,2001(05).
[4]李揚,楊思群.中小企業融資與銀行[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崔兵(1969-),男,漢族,經濟師,山東省濟南市人,就職于齊魯銀行濟南金牛支行,研究方向:金融學。
(責任編輯: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