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國家鼓勵土地整理,縣、鄉(鎮)、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路、林、水、田、村進行綜合整治,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強改造中、低產田,整治閑散土地和其他廢棄地。”而低丘崗地改造是指坡度在25度以下、具有較高地勢,相對較差的立地條件,同時缺水怕旱、沒有充分利用的區片進行科學開發與綜合利用。其實質是土地整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一件繁榮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促進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惠民工程。
二、低丘崗地改造項目績效評價的內容
低丘崗地改造項目的績效評價就是如何運用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理論與方法,在低丘崗地改造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中,以統一的標準和原則為手段,重點評價項目建設目標、建設過程、土地利用和經營狀況、工程使用和維護狀況及項目建設所帶來的成績和效果,通過一系列科學客觀的衡量、比較和評判,掌握低丘崗地改造項目建設取得的實際效果。
從績效評價內涵上看,低丘崗地改造項目績效評價應包括項目業務績效、項目資金管理績效和項目效益績效三個方面的內容。績效評價工作需要當地政府、財政和國土等相關職能部門重視這項工作,只有高度重視國家專項投資資金管理,才能采取更加嚴格的政策審批項目,才有利于規范管理專項資金、使專項資金的投資效率得到提高。其實,如何提高專項資金投資管理水平已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已形成一整套標準評價模式來監管資金的有效使用,雖然國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一樣,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決心是一樣的。
三、低丘崗地改造項目績效評價的意義
迄今為止,已有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在各個領域推行績效評價工作,其在社會上應用程度一天比一天廣泛,產生的效果也更加顯著。可以這么說,在財政預算管理中引入相關績效評價體系,不僅是滿足了公共管理環境變化的要求,更是理順國家財政預算體系的關鍵之處。
低丘崗地改造項目的專項資金來源于耕地開墾費,屬專款專用性質。土地資源作為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種資源,怎樣實現其可持續利用是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自1998年起,國土資源部組建成立土地整理中心在全國開展土地整理工作。通過10多年的建設,現有很多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保證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通過開發整理增加耕地還保證了我國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在堅守18億畝的耕地紅線基礎上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土地整理中的低丘崗地項目有著更加復雜的地理環境,較一般的高產農田土地整理項目有著更高的施工要求,所以實施項目的效果更加難以達到理想要求。因此,開展低丘崗地改造績效評價工作以衡量低丘崗地改造實踐的成功度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有利于安全有效地保證低丘崗地改造專項資金的使用和提高資金管理水平
國家對低丘崗地的投資能力是有限度的,低丘崗地改造資金的有效供給總是小于社會需求的。通過開展低丘崗地改造績效評價,國家可以全面了解各地是如何開展低丘崗地改造項目建設的。并根據項目取得的實際成效及存在的問題,使相關職能部門能準確掌握低丘崗地改造專項資金分配使用情況,優化低丘崗地改造資金在地區間的合理分配,為將來項目的立項、審批、工程管理及竣工驗收提供必要的基礎材料,更為科學編制年度低丘崗地改造計劃和低丘崗地改造專項資金使用分配指明方向。
(二)有利于促進我國低丘崗地改造績效評價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通過開展低丘崗地改造績效評價研究,可以使相關職能管理部門了解整個低丘崗地改造項目實際完成內容和擬完成內容情況、實際取得效益與預期取得效益之間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利于促進各方采取有針對性的辦法與對策加以改進。同時,建立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從而有助于提高各級監督單位的監督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推動我國低丘崗地改造績效評價相關理論與方法的研究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缺乏土地整理項目績效評價研究,低丘崗地改造績效評價研究更是空白,導致低丘崗地改造績效評價的研究理論與方法往往借鑒其他事物研究成果,形成不了自身體系。在一些還沒有開展低丘崗地改造工作的省份,其績效評價研究工作更是一項空白。因此,開展土地整理特別是低丘崗地改造績效評價工作,可以進一步豐富土地整理績效評價的內涵。
四、結語
通過開展低丘崗地改造績效評價,可以科學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專項資金,掌握工程建設的基本情況,為制訂低丘崗地改造年度計劃和資金分配使用指南創造先決條件和重要的參考資料,也為將來項目的立項、審批、工程管理及竣工驗收提供必要的基礎材料。而要想明確低丘崗地改造項目的建設目標和任務也需要開展績效評價工作來實現,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激勵競爭機制,確保充分發揮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金曉斌,黃瑋,易理強.土地整理項目績效評價初探[J].中國土地科學,2008,22(06).
[2]展煒,何立恒,金曉斌.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土地整理項目績效評價[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3(02).
[3]孫少游.土地整理項目績效評價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0.
作者簡介:高峰(1979-),男,湖北省咸寧市,碩士,講師,就職于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國際貿易;蘇俊(1974-),男,碩士,湖北省赤壁市國土資源局,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