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產權保護的概述
TRIPS是當前知識產權保護在世界范圍內涉及面較廣,保護水平及力度相對較高且具有制約力的國際公約,它突破了原有的貨物貿易舊框架,將有關的知識產權等當代國際貿易的新領域一并納入其中。TRIPS對于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原則有兩類,一類是知識產權保護所特有的原則,一類是把國際貿易中貨物貿易的原則延伸到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由國際貨物貿易延伸到知識產權保護貿易的原則主要有:
(一)最惠國待遇原則
在TRIPS第4條規定為“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一成員給任何其他成員國民的任何好處優惠特權或豁免,就立即無條件地給予所有其他成員的國民。”
(二)國民待遇原則
在TRIPS第3條再次強調,規定為“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每個成員給其他成員國民的待遇不低于它給本國國民的待遇。”
(三)透明原則
“由一成員實行的,普遍適用的,有關本協定內容(知識產權的效力,范圍,獲得,實施和防止濫用)的法律規章就以本國語言予以公布,若此種公布不可行時,應予以公開,以使各政府和權利持有人對其有所了解。
(四)爭端解決原則
關于解決貿易爭端的規定,直接引入解決知識產權爭端,可以利用貿易手段,甚至交叉報復手段確保知識產權保護得以實現。
二、知識產權保護對國內國外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知識產權對于國外國際貿易的影響
隨著貨物貿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貿易領域飛速擴張,在國際貿易中涉及的專利和商標等知識產權問題也越來越多。
GATT烏拉圭回合最終創建的WTO多邊貿易體制,也創設了多邊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多邊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建立與實施,帶動了信息技術及其產品的擴散,以及知識技術與管理經驗的傳播,逐步推動各成員包括發展中成員國民經濟的信息化和知識化進程,加快知識經濟的發展步伐,最終實現知識經濟的全球化。對于正處在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過渡,工業化水平落后的廣大發展中成員來說,TRIPS對其拓展國際貿易無疑是一種考驗。
(二)知識產權對于國內國際貿易的影響
WTO背景下, 中國經濟逐漸崛起,“中國制造”已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但同時中國企業在海內外市場遭遇知識產權糾紛的消息此起彼伏, 2005年1月,中國步入WTO后保護期不久,國際巨頭英特爾起訴中國某企業生產的語音卡侵犯其專利,2月,美國電子娛樂協會( ESA) 向美國商務代表提交了一份來自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ly Alliance簡稱IIPA) 的報告指出:中國與馬來西亞、俄羅斯一道成為全球游戲軟件盜版最為嚴重的三個國家。發達國家通過知識產權來打壓中國企業和產品, 使其進入一種國際化怪圈循環: 生產—跨國公司專利限制—巨額專利許可費以及侵權費的支付—再生產。國內企業因知識產權問題而蒙受經濟、名譽雙重損失現象已經屢見不鮮,重視“知識產權”的警鐘已在我們耳邊敲響。
三、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管理體制嚴重滯后
在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相當淡薄,其在經濟科技活動評價指標體系中所占比重較小,有關專利權歸屬與利益分配的激勵機制尚不健全,專利技術少且流失嚴重。企業重視有形資產的保護卻忽視了對無形資產的保護,導致我國每年有很多知識產權被搶注。
(二)知識產權立法不完善
現行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分散雜亂,法律空白以及漏洞頗多,不能有效地保護國內的知識產權。
(三)企業知識產權人才缺乏
國內大多數企業尚未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沒有專門負責知識產權工作的人員,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識產權知識的人才不多。
四、我國應對國際知識產權的策略
(一)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完善法律制度
政府部門首先應樹立知識產權意識加強對民眾的宣傳,把知識產權法與知識產權戰略放在重要位置,緊跟時代步伐,及時立法。只有整個社會知識產權意識的提高,才能保障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二)保護知識產權的人才戰略
知識產權的任何子戰略的實施主體都是不同的人.所以培養知識產權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是重中之重。
(三)企業應當引入知識產權管理戰略,將專利和技術標準結合起來,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
在市場競爭的各個環節中進行系統的知識產權管理,并將其提高到一個戰略管理的高度,以應對國外公司發起的專利大戰,改變企業遇到知識產權糾紛時束手無策的被動局面。努力促進專利技術商品化,把我們的很多技術標準變成世界標準,搶占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將專利技術上升為國際標準,中國企業才能獲得全球產業利益。
總之,不管從政府還是企業層面,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之路任重道遠。知識產權保護是否得當,將決定我國外貿的發展前景。知識產權得到保護,將會促進我國外貿的發展,使我國成為一個真正的貿易強國。
參考文獻
[1] 曾華群.WTO規則與中國經貿法制的新發展.廈門大學出版社.
[2] 齊欣.跨國公司專利戰略分析與應對策略的構建[J].國際貿易探索,2004(5).
[3] 張平.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之憂患及其思考[EB/OL].新華網,2005-2-17.
[4] 魏華祥.中國經貿增長源動力—知識產權創新與保護[J].WTO經濟導報,2006(3).
作者簡介:周婧苑(1990-),女, 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人,本科,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