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煤炭競爭市場的疲軟,生產成本的逐年攀升,原煤生產企業如何穩市場、保效益、促發展是擺在企業經營者面前的嚴肅課題。理清成本構成要素,精準成本管控,為企業加強管理奠定基礎,是取得成本管控成功的重要環節。
一、精準成本要素選擇
原煤成本構成要素中分固定成本要素和變動成本要素。固定成本在原煤企業成本構成中盡管占相當權重,但是由于其構成要素中有的無論生產與否就要發生,比如:折舊費和固定計提,有的是政策性計提。因此,企業對固定成本部分管控相對較難,且作用不大,只能加強管理。原煤變動成本又稱可控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能夠自主管控,部分在成本構成中所占比例較大,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對其影響較大,具有主觀性和客觀性,企業經過加強管理能夠降低或維持的成本構成要素,主要有:材料費、職工薪酬、電費、修理費、地面塌陷補償費,以及其他支出。
二、精準成本要素管控
從原煤可控成本構成要素及其在企業成本中占成本的權重分析,精準得出:材料費、職工薪酬、電費及其他支出占比重較大,一般企業都占原煤生產企業成本的75%左右。因此加強這些項目管控是原煤生產企業進行精準成本管控工作的重點。
(一)精準材料管控
原煤生產企業材料消耗的顯著特點是消耗材料不構成產品本身。因此,加強材料管理,降低材料消耗是加強成本管控的途徑之一。但原煤生產過程因受地質條件復雜多變,原煤貯存條件和采動影響,生產過程又必須消耗材料,只有通過管控將材料價值潛力榨干用盡,合理降低材料在原煤成本中的比重。
(1)精準材料計劃管理。材料計劃管理是加強材料管控工作的源頭,精準材料計劃,提高材料計劃的準確率和執行率,避免計劃浪費,減少材料積壓,對材料計劃實行分解控制、層層把關。每月生產礦按照生產作業計劃安排,結合措施要求,把材料計劃按定額分戰線下達,戰線按照定額(分解的噸煤成本)向所屬隊、班組、個人進行層層計劃分解,形成總量控制的計劃上報礦物管部門,礦物管部門根據各種材料庫存情況,結合各種材料消耗和庫存情況進行統一計劃調劑,形成計劃。材料計劃執行過程嚴格按照各戰線計劃和調劑數量進行材料分配,對于超計劃材料嚴格按照安全、生產、其他分線順序進行管控,即確保安全材料投入,加強生產材料控制,杜絕其他材料超支。這樣,通過各個環節靈活調劑,剛性管控,在強調計劃嚴肅性的同時,既滿足安全生產需要,又避免計劃浪費,使材料計劃基本上能夠精準到98%以上,對降低材料成本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2)精準嚴格材料消耗。在配件使用管理上,采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結合追蹤到現場的工作方式,確保各類配件用在實處,切實發揮其價值。在材料使用上,對各班組的材料消耗除按定額消耗控制外,實施材料追蹤管理。即對每班消耗材料與工作量掛鉤,做到每進一米道、出一噸煤實際消耗的材料與消耗進行動態對比,出現較大偏差時,及時進行分析總結,將超定額消耗的原因:是個人技術不精造成材料超計劃使用,還是由于條件影響造成,進行認真分析比對,凡因個人原因造成的超定額消耗的,要進行原因追查,這樣倒逼職工進行技術革新和提高技術水平,從根本上解決職工主觀造成的超定額消耗;是條件影響,則需要根據條件,結合措施要求對支護形式進行實事求是的調整,降低二次投入的風險來適應條件變化。實際消耗低于消耗定額的,則進行條件分析確定消耗定額新標準,以保證在不同條件下消耗定額標準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通過精準材料消耗管控,有效避免材料浪費,適時調整材料消耗定額,有效促進安全生產。
(3)精準廢舊物資管控。礦井生產除一次性設備投入和支護材料投入外,各種消耗材料、配件也占相當大比重,加強廢舊物資管理,加大修舊利廢、回收復用力度,對發掘廢舊物資價值具有現實意義。為做到各類物資能夠及時、精準回收,通過對井下各類物資進行編碼管理是比較有效的方式之一。通過編碼將物資全部納入可控管理范圍之內,建立與之相對應的臺賬、檔案,可以精準控制某個工作面各類物資管控是否到位,回收是否徹底,使用是否得當。對于回收或變動使用地點的物資,臺賬、檔案及時變動,以精準追蹤每件物資,最大程度的避免丟失?;厥盏膹U舊物資,除及時進行臺賬、檔案變動外,對其按照能修復的修復,能拼接的拼接原則進行修理,最大限度的減少新品投入。
(4)精準交舊領新管理。加強各種工具、大部分配件的交舊領新管理工作。對于交換來的舊工具、配件能重新裝配或修理使用的要重新裝配或修理使用,或在不影響安全使用前提下,進行合理搭配使用,比如:1000舊皮帶處理后用到800皮帶機,800舊皮帶處理后用到650皮帶機,依次使用,能拆解做其他設備、工具的備件的做備品備件,只有真正報廢的才做報廢處理,要做到物盡其用。
(二)精準職工薪酬管理
職工薪酬在成本中的地位是絕對的,基本可以達到50%以上,它也是保持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因此,一般情況下,各單位為確保職工收入,在成本壓力能夠承受的前提下,想方設法提高職工收入?,F在,市場疲軟,原煤生產企業可以通過精準管理生產經營環節來確保證職工收入。
(1)優化資源配置。把優質資源(人力、物力、財力)配置到成本管控好、工效高、盈利能力強的單位或部門,對于成本高、效能差、不作為的單位或部門,合并或減少配置,從而整體提高工效和經濟運行質量。控制用工數量,確保隊伍精干,以確保采掘接替為依據,科學編排,分時段精確測算用工數量,保證用工的時效性和連續性,堅決杜絕用工浪費,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益產出率,提高人工單位薪資水平。
(2)合理處置生產。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礦井采掘平衡組織生產,將多余的工程項目減下來,合理壓減非生產性人員。通過集中合理的工程處置,重點工程項目優先保證,其他項目可以停建或緩建。通過優化生產,減少項目建設,壓減資本投入,降低用工數量,從根源上控制人工成本。
(3)合理組織生產。煤礦企業產業升級后,隨著裝備水平的提升,礦井的產能都能夠完成生產任務,生產單位在條件允許下,通過合理生產組織,充分利用裝備,發揮裝備效益,壓減一線生產人員數量,提高原煤功效。
(三)精準電費管控
噸煤電費也是純消耗,電費高居與當前低碳經濟大環境相背離,加強電耗控制,降低原煤能耗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生產單位從生產實際入手,制定相應的噸煤電費考核管理辦法,對電耗指標層層分解,控制管理從一點一滴下做起:養成節約用電的好習慣。井上除了安全生產外盡量不用大功率設施,合理設備匹配,避免大馬拉小車現象;井下對生產頭面和運輸系統裝實行“區域”電量定額管理,按照內部市場運行機制進行考核,杜絕設備空載現象或半載生產現象。從根源上將電耗控制到合理水平。
(四)精準其他支出管理
其他支出在原煤成本費用中也占相當比重,其他支出中“四項費用”管控更難,如何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管好各責任部門和責任主體的“口”和“手”是其他支出管控工作的重心。通過與“雙浮動”(即目標成本與質量成本上下浮動,工資指標與目標成本完成情況上下浮動)、“雙控制”(即對完不成目標成本的單位,實施貨幣資金與工資指標雙向控制)考核體系結合,即將各項成本費用指標層層分解責任落實到主體責任部門,實行一支筆負責,總量控制,費用倒算,不突破發生的辦法,嚴格績效考核,超100%罰,節50%獎,使各責任部門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都有明確的管理主體,具體的數字控制可以很好的震撼管理者的神經,從而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切實發揮控制管理職能,降低其他費用支出。
總之,精準成本管控工作是決定企業在原煤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贏得市場、獲取利潤的關鍵因素,各責任部門都應牢固樹立節約一分錢,就增一分利的思想,加強成本管理,做到現場管理精準化,技術設備現代化,物資管理市場化,在保證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要求的前提下,將成本指標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從而達到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開辟較大的利潤空間的目的。
作者簡介:閆遂業(1970-),男,經濟師,平煤股份天力公司,研究方向:產業經濟。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