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經濟社會競爭激烈,企業要進行好財務管理,需要有理論分析策劃、能實際運用操作的高端人才,本文從我國高校開設財務管理課程入手,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開設財務管理實務課程的建議,加強財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
【關鍵詞】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主要問題 學科整合
當今的社會經濟變化萬千,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日漸加快,企業競爭日益激烈,而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每一個企業追求的理想,如何選擇最佳的投資項目,如何籌集資金,如何管好、用好資金是擺在每一個企業面前永恒的課題,財務管理就是通過對資金運動和價值形態的管理,像血液一樣滲透貫通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等一切管理領域。
一、什么是財務管理
那什么是財務管理?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于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簡單地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財務管理是高等學校會計學科的主干課程,也是各類經濟組織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因此,在會計課程的設置上,大多數學校都有開設《財務管理》課程,課程內容主要是以財務管理理論知識為主,內容大抵分為四個層次:(1)財務管理基本理論,主要包括財務管理的概念、目標、原則、環節及理財環境等;(2)財務管理基本觀念,包括貨幣時間價值觀念、風險價值觀念、成本利潤觀念等;(3)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4)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等。
二、當前高校開設財務管理課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存在脫節現象
幾乎所有的財務管理課程都涵蓋了三個方面的理論知識:一是學生畢業后從事實際工作必需的理論知識,二是參加財務會計類各種資格證書考試必備的基本知識,三是后續課程學習必要的基礎知識。而財務管理實務卻內容狹隘簡單,僅涉及傳統的資金管理和日常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脫節使得學生很難將理論運用到經濟生活中去,無法從大局上對企業經營狀況予以把握;財務管理決策的效率與準確性令人擔憂。
(二)財務管理知識更新緩慢,運用的實務案例嚴重落后于時代
2007年1月1日實施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顯示出我國會計準則體系與國際趨同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對財務管理將產生重要影響,企業會計準則的改革對財務管理理論提出了知識更新的要求。房地產的興衰輪回、資源價格的過快上漲、過度投資、不斷產生的資產泡沫,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由此形成的經濟周期對微觀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實際上是西方金融企業過度操控資本、過度透支社會資源的直接后果。而這些基本上在我們的財務管理書上很少涉及到,知識陳舊,已經嚴重落后于時代。
(三)財務管理方法的研究過于偏愛復雜的數學模型
如今,財務管理教科書或財會雜志上數學模型或公式幾乎是俯拾即是,而且其構造也是越來越復雜,這給人們一種印象:似乎只有復雜的數學模型才能解決企業面臨的財務狀況。實際上,在財務管理中,數學模型或公式的確是一種使問題簡單化的有力的分析工具,不可否認數學模型在這一方面的作用,但是,我們千萬不要本末倒置,應該清醒地意識到數學模型或公式的局限性。一般來說,數學模型或公式都依據其特定的假設,基于某些應用較為廣泛的理性假設,來提供了一個統一的參照系,據此修正現實的財務管理制度。但是,相當多的現實環境是與這些基本假設不一致的,這就需要財務管理人員的相機決策來處理。
(四)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還很薄弱
現在很多學生學習財務管理,對數據的處理相對來說非常簡單,但很多學生不會市場調研,財會的基礎工作不健全,處理經濟業務不規范,如何取得各種相關的信息資料以及把握這些信息資料的可靠性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全面實施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財務管理制度,需配備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和高質量的財務管理人才。要確保財務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就要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高校要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光是掌握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而我們的學生在學了一大堆理論知識以后,道理講起來一套一套,但真正需要進行財務核算,制訂財務方案,進行報表分析、確定財務決策的時候就瞠目結舌,手足無措了。因此,在高校里開設《財務管理實務》課程,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已成為學生的需要,學校的需要,社會的需要。
三、高校開設財務管理實務的必要性
第一,開設《財務管理實務》課程通過實務案例教學,特別是緊密聯系時代的實務案例,對重難點知識深入淺出,有利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復習鞏固財務管理理論知識,使學生不再為深奧的財務理論而迷惑,不再為想要強化企業財務管理而無從著手,不再為剛從學校步入社會缺乏財務實踐而煩惱。
第二,《財務管理實務》課程,是重視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的需要。財務管理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結合財務管理實務來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掌握財務管理的工作規律,增強財務管理工作經驗。這與學生學習了會計基礎,懂得了借貸記賬法,但是須通過會計真賬模擬實操,掌握會計賬務處理程序是一樣的道理。
第三,開設《財務管理實務》課程通過在一定的課時內學練并重,可大大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性。財務管理實務中重要財務指標的計算工作繁重,如單利、復利、現金流量、凈現值、內含報酬率、回收期、保本點、保利點、安全邊際、經營杠桿、財務杠桿、綜合杠桿等指標的計算,實踐出真知,熟能生巧,講究實效。
第四,設《財務管理實務》課程,是學生了解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了解企業核心價值的需要。現代財務管理是超越傳統財務職能的管理的,要求財務管理不僅是對財務信息數據的管理,還要通過對財務信息數據的認識,增強了財務信息數據與經營過程的親和力,從而達到對企業價值的管理。
四、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財務管理實務課程
(一)從課程設置方面
在開設了《財務管理理論》課程后,必須開設一門《財務管理實務》課程,或者是按學完的相應理論完成一個項目、一個任務,進行模擬實務鞏固理論知識。這是根據高職教學的基本特點,高校應力求將教學活動“三主融合”,使“教”、“學”、“做”三位一體,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掌握,而財務管理實務的開設恰恰是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撐。
(二)從學科整合方面
財務管理實務聯系會計、金融、統計、市場調查、計算機信息技術知識各學科,需要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科知識,具備多元化的知識基礎,學生也可以分成小組和團隊,分工協作,才能完成高質量的項目或者是任務。我們可以參考美國初二學生曾做過一項任務“那輛車花多少錢”,它是了解買一輛舊車要多少錢,怎樣從銀行獲得合適的貸款來支付。而我們可以巧加變化:利用學過的財務管理理論中
利率的知識,換成購買房子要花多少錢,分期付款買設備要花多少錢等等,在報紙上查找,去市場上調查要購買的目標信息,并把相關的信息剪下或者掃描、在因特網上查找利率信息、創作圖表、分析信息并決定選擇哪筆貸款、詳細描寫并打印出所選的計劃。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動性,協作能力大大地被調動起來了。
(三)從課時安排方面
因為運用的知識較多,僅僅安排一個學期80節的學時是遠遠不夠的,可以安排一學期的理論學時,再安排一學期的實務學時,但這可能會出現學生學完理論后由于深奧會忘記,也可以將實務安排在學完一章節理論后針對性地進行實務訓練,以便趁熱打鐵,鞏固理論知識。
綜上所述,高校財經專業不僅要開設財務管理課程,在掌握了財務管理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完全有必要開設財務管理實務課程,在任務驅動模式下進行實務練習,而且是必須達到一定課時量的實務練習,才能理論聯系實際,量變產生質變,為社會各界各業輸送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守華,《關于我國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問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