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文山州人民銀行貨幣金銀科迎來了一群特殊訪客,他們是硯山縣平遠街鎮的農民,其中一名婦女邊泣不成聲邊拿出一個紙包,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堆黑糊糊的人民幣殘鈔。
原來,這家孫姓人家主要以種植烤煙和擺攤點做小買賣為生,一年到頭風吹日曬辛苦勞作賺得8000余元現金存放家中,以便用于籌集過年物資和來年春耕備耕所需。不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將整個家燒毀,這些現金也未能幸免于難,危急之中只從火口里搶回了一些殘渣。現在經人介紹找到文山州人民銀行貨幣金銀科,想兌換這些殘鈔盡可能挽回一點經濟損失。
看著一包幾乎被大火燒為灰燼的紙幣,州人行貨幣金銀科所有在場人員深表同情,并按殘損人民幣兌換標準幫助當事人評定殘損程度。通過工作人員細心辨認和挑剔,8000余元現金中僅有200張1元券可以全額兌換,10張100元券能半額兌換。工作人員努力挽回的結果使原本不抱希望的受害人感到意外,除深表感激外,同時還表示今后一定會吸取教訓,盡量將現金存入銀行,并以身作則,警誡街坊鄰居,只有將現金存入銀行才是最好、最安全的存錢方法。
隨著現代金融業發展,農村金融網點和服務延伸至鄉鎮。據統計,我國在2010年實現全國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的基礎上,2011年解決了616個空白鄉鎮機構覆蓋問題。截止2011年底,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減至1696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網點覆蓋取得重大突破。在全部1249個新覆蓋機構空白鄉鎮中,除57個因撤鄉并鎮因素減少外,通過設立日常營業網點解決475個,通過設立定時服務網點解決688個,通過設立自助銀行解決29個。就文山州而言,2011年,首批94個惠農支付服務點惠及90個鄉鎮,占全州鄉鎮總數的88.23%,使偏遠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取款、轉賬、繳費、查詢等金融服務,最大限度地方便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多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銀行致力于愛護人民幣、提高非現金結算及反假人民幣的宣傳,使廣大人民群眾學會安全用卡、放心用卡,以減少現金流通。但許多老百姓“現金交易”的意識根深蒂固,認為現金存入銀行沒有放在自己觸手可及的地方安全,家里的床板下、墻洞中被視為最佳藏錢之地,最終鼠咬蟲蛀、火燒變霉,導致人民幣面目全非,損失慘重。據文山州人民銀行貨幣金銀科統計,人民幣現金存放在家中被毀這樣的案例在文山州時有發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民幣知識宣傳和普及的重要性和長期性。
為此,人民銀行及各金融部門,要繼續加大對農村金融知識宣傳普及力度,把金融知識帶到人民生活的最基層,讓金融知識真正走進農村,走進農民。
(一)在宣傳布局上,要整體聯動,突出主體
發揮人民銀行在金融知識宣傳中的主導作用,以歸口管理的方式,采取人民銀行黨委領導,各業務部門參與配合、系統內基層人民銀行協同組織的整體聯動方式,帶動金融機構、政府部門、教育機構、社區組織等部門進一步參與,人民銀行把握金融知識宣傳中的主導權,共同推動農村金融知識宣傳工作,把金融知識普及宣傳從民銀行銀行內部性事務轉變為一項社會義務。
(二)在宣傳形式上,要整合平臺,豐富形式
人民銀行要以報刊雜志、電視傳媒、網絡為宣傳載體為依托,立體式、全方位、密集型開展宣傳,拓寬金融知識宣傳的覆蓋面和社會影響力。
(三)在宣傳對象上,注重拓展,擴大影響
要在全面宣傳的基礎上根據農村生產生活實際,重點面向農村居民,輻射面擴大到退休人員、學生、下崗再就業人員等群體,做到宣傳形式平民化。通過金融知識的宣傳,幫助他們了解金融知識、正確運用金融知識進行投資理財、完成學業、發展經濟,使廣大群眾充分享受金融現代化服務,從而了解人民銀行的職能作用,擴大人民銀行的影響面;
(四)在宣傳手段和內容上,要多樣化和系統性,注重實效
宣傳材料的組織上,要內容全面、審查嚴格、提高水平,要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的對象組織不同的宣傳材料,采取不同的宣傳方式,提高趣味性。要了解農村語言,用農民讀得明白,看得懂的語言編寫宣傳資料,把利農惠農知識說清楚,講詳細。結合農民實際,將反假、征信、反洗錢、支付結算、銀行卡、理財知識等內容全面系統融入金融知識宣傳,實現金融知識全民普及。
注:參考資料“據統計,我國在2010年實現全國鄉鎮……通過設立自助銀行解決29個。”摘自《金融時報》2012年1月5日第1版《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減至169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