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會計核算方式在傳統形式的基礎上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尤其是在結構上進行了一些突破性研究,使得會計核算體系和電算化系統二者進行了緊密結合,利用電子計算機來代替人完成對會計信息的預測、分析和決策,改變了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整體效率,比傳統的手工核算更加完整和全面。文章主要講了會計電算化體系建立和運用現狀以及基于電算化環境下會計核算方法的特點,并對會計電算化對傳統會計核算方式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電算化環境 會計核算方法 改革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進步,會計工作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凸顯出其重要價值,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不但工作內容繁雜,而且很容易滋生一些較大的誤差問題,逐漸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電算化的環境下,會計核算可以利用計算機所具有的強大數據處理功能,在計算機上保留相關的數據資料和憑證庫文件,使得賬務處理流程逐漸走向一體化,使對賬流程更為簡便和科學,加快了會計核算的速度,提高了整體的工作效率。
一、會計電算化體系建立和運用的現狀
近些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會計核算方式在傳統形式的基礎上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尤其是在結構上進行了一些突破性研究,使得會計核算體系和電算化系統二者進行了緊密結合,相比較傳統的手工核算更加完整和全面。首先,從內容上來講,會計電算化的方式豐富了賬戶的設置方法,在對內部的數據進行處理時,可以將會計科目的編碼作為會計科目的標志和所在關系的相關判定依據,這樣就會使科目的分級核算更加清晰、嚴格、緊湊,同時也可以根據需要產生一些新的核算內容和賬頁格式,這樣就使得會計科目表中的不同組成部分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做到有機的結合,既保證了設置科目的完整性,同時又機動靈活,有效解決了會計科目的設置。在進行電算化會計核算時,賬戶在經濟業務發生時才會存在,會計報表和企業部門目標之間具有交叉的關系,全部科目都可以同時進行明細分類核算和總分類核算,提高了會計核算的核算速度和詳細程度,完善了會計核算的基本體系,在形式上,由會計科目表來替代總賬,在對數據進行計算處理時,以表的形式來顯示數據,在會計科目表中,按照順序來進行分級,通過科目的不同屬性來說明科目核算的具體要求。
二、基于電算化環境下會計核算方法特點
(一)賬簿體系虛擬化
會計數據在經濟活動中的載體就是賬簿,賬簿作為一個紐帶,在會計核算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尤其是在傳統的會計核算當中,賬簿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是整個會計報表進行編制的基石,其呈現在外部的一個基本的形式就是簿箱,內容則是對賬戶所進行的記錄,所謂賬戶,實際上就是所設置的一些單元,能夠將不同的數據進行歸集分類,其中賬戶就是在整個會計核算的過程中最基本的單元,當前,我國的會計核算已經基本進入了電算化時期,但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存儲單元也還是不可或缺的,這并不是說只能通過賬簿來實現存儲賬戶工作,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紙質化的賬戶記錄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紙介質也不再是會計核算中的唯一載體,在實際的生活當中,事實證明,不光是紙介質,電、光、磁等不同的介質也可以作為會計數據保存的可靠載體,在這些介質上會計資料還能夠以數據庫的形式加以實現,在這樣的形勢下,紙質介質已經不再是唯一和必需的,如果不存在紙質的賬戶記錄,那么傳統的會計賬簿也就會逐漸消失。
(二)記賬過程虛擬化
記賬在傳統的會計核算中是一個較為關鍵的環節,會計工作就是從記賬開始的,記賬在會計核算的整個體系當中也處于中心位置,不管是填制憑證還是登記賬簿,記賬和各種會計程序都是緊密聯系的,正是因為如此,記賬也成為傳統會計核算的代名詞,進入電算化時代之后,記賬開始變得虛擬化,實際的生成賬開始消失,代之而來的是將憑證庫中的審核文件標上過賬標識,并且不能對其進行刪除或任意修改,如果出現錯誤,則采取紅字沖銷的辦法來解決,這樣就使得傳統記賬環節幾乎消失,對于平時的一些明細賬只需要跟憑證共同保存即可,采取這樣的方式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會計報表,有效提高了會計核算的工作效率。
(三)取消對賬環節
傳統的會計核算將分類賬分成明細賬和總賬兩部分,并對其進行平行登記,將來自于記賬憑證的有關信息可以同時記到明細賬和總賬當中,也可以定期對其進行對賬和檢查,糾正明細賬和總賬中的錯誤,這樣的方式效率雖低,但是能有效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正確性,對賬是賬簿的產物,如果沒有賬簿,那么對賬也就不復存在,計算機系統不存在計算錯誤、遺漏或者是重復,只要會計軟件的運行正常,賬證之間就是相符的,對賬環節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平行登記也逐漸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會計核算過程中的相關數據在計算機系統的操作下不再需要進行重復處理,這種形式下的分類賬失去了總分關系,使得信息檢索變得更為簡便。
(四)賬務流程一體化
在傳統的賬務流程處理過程中,基本流程就是憑證——賬簿——報表,填制憑證往后的環節往往成為工作人員工作的重心,會計報表是在試算平衡、過賬、結賬以及填制憑證之后進行的,進入電算化環境之后,處理流程開始分為輸入、處理、輸出這三個基本階段,首先,將不同核算崗位的數據整理收集后輸入到計算機中,計算機按照相應的處理方式對不同數據進行軟件處理,不需人工干預,整個過程可以自動生成,實現了賬務處理的整個過程的高度嚴密性和連貫性,這也就是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使得賬務工作方式一體化的時效性上升到了新的層次。
三、會計電算化對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產生的影響
(一)對會計職能的影響
在傳統的會計核算中,監督和反映經濟活動過程是會計的基本職能,進入電算化時期,會計職能開始向著事前預測以及事中控制的方向發展,加強了自身的管理職能,會計電算化不但提高了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度,也為實施控制提高了有效的保障,使得會計工作人員能夠將更多精力應用到管理活動當中,另外,計算機自身具備很強的模擬功能,能夠充分利用線性規劃模型來對決策方案進行最優選擇,并且可以利用混合模型對銷售變動的趨勢以及成本的分解進行預測,實現科學化管理。
(二)對內控管理的影響
會計電算化有利于實現良好的內控環境,組織控制為了達到相互制約、相互牽制、減少舞弊現象發生的目標,必須建立恰當的職責分工制度和組織機構,為了防止會計數據的破壞、更改或者是數據泄密,需要采取不同方法來保護計算機程序和會計數據,從而實現控制制度,系統開發運行、維護、實施等不同階段發揮作用,保證會計核算的各個系統活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三)對會計核算方法的影響
在會計電算化的環境下,只要是有會計科目的地方,在憑證錄入和賬簿登記時,可以利用科目的代碼來代替科目的名稱,相比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來說更為方便和合理,電算化系統不僅應用于會計的相關科目上,對于操作人員和單位也有利于加強管理,方便查詢、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
會計對社會經濟業務的整個過程能夠起到綜合、全面、連續和系統的反映,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對未來的經濟發展進行預測,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信息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和推廣,利用電子計算機來代替人完成對會計信息的預測、分析和決策,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整體效率,改變了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為會計工作的現代化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對會計理論和實務的進步產生極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張前,賀翠芹.基于電算化環境的會計核算特點[J].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8 (02).
[2] 苑海風.淺析基于電算化環境的會計核算特點[J].經營管理者,2011(06).
[3] 朱莉艷.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實證研究[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6).
[4] 杜鵑,張于.基于電算化環境下的會計核算形式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08,(10).
[5] 張志成.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集團公司會計核算探討[J].煤炭科技,2007(01).
[6] 劉艷華.試談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核算的主要特點[J].魅力中國,2010(01).
作者簡介:韋鋒(1970-),男,漢族,廣西靈山人,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會計師,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會計方向。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