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產業擔保行業作為金融與文化間的紐帶,如何去為目前這個文化高速發展的大環境提供全新意識的金融支持服務,在目前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形勢下成為一個全新的課題。本文首先介紹了文化產業擔保行業的現狀,進而提出了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就規范文化產業擔保行業發展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文化產業 擔保行業 規范發展 建議
近年來,文化產業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標志著我國文化產業進入了一個高速增長期。由此,文化產業擔保行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也就應運而生。但由于這個行業目前仍處于起始階段,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也就迫切需要規范文化產業擔保行業,使其對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起到推動作用,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
一、文化產業擔保行業的現狀
概括的講,擔保行業“經營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風險,承擔的是責任”,因此具有金融和中介的雙重性。我國文化產業擔保機構和業務從近年才開始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作為一個全新的行業,在政府職能部門的重視和引導下,業務發展已經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轉變,擔保業務實力逐步增強,擔保品種的開發力度也進一步加大,并且初步構建了風險控制體系,因此在緩解文化企業融資難方面發揮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尚處于初創階段,因此存在著機構體系不健全、專業化水平不高、精細化管理差距大等特點。
二、文化產業擔保行業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不到位,阻礙文化產業擔保行業的規范發展
在國外,擔保行業大多歸屬于金融管理部門并接受其監管。在國內,擔保行業的監管自1998年起多次變遷,主管機構頻繁變換,這從客觀上造成了系統的行業法規難以形成。由于擔保行業、特別是文化產業擔保行業的監督分散于多個部門,沒有主要的對口監管部門,從而形成了目前這種“多頭監管”的局面?!岸囝^監管”最大的弊端是責任劃分不明確,每個部門都承擔了一定的監管職能,由此造成的碎片化的監管缺乏完整性、統一性和有效性。
(二)規模較小,影響文化產業擔保機構的擔保能力
近年來,國家對文化產業給予高度重視,在各種積極的政策引導下,為了適應文化產業高速發展的需要,全國各地都紛紛成立了與之配套的擔保機構,來扶持地方文化企業的發展。但大多數擔保機構的規模都較小,自有資金少、專業實力不足,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文化產業擔保機構的注冊資本大多數在5000萬元以下,占總量的75%以上,甚至有很多擔保機構的注冊資本只有幾十萬元,擔保機構的代償能力不強,難以獲得貸款機構的認可。
(三)信用缺失,限制了文化產業擔保機構的風險管控能力
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為擔保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由于我國社會信用體制沒有建立,沒有對被擔保人的監督制約機制和懲罰制度,而且文化企業存在信息不透明、抵押不足、風險高回報低等問題,都使擔保機構很難對文化企業進行風險評估,這給擔保機構帶來了極大的經營風險。
三、規范發展文化產業擔保行業的幾點建議
針對文化產業擔保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上述問題,經過具體的分析和判斷,對文化行業擔保行業的規范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行業監管,促進文化行業擔保行業良性發展
目前,很多地區雖然已經建立起針對文化產業的擔保機構,但仍未形成健康有序的經營模式。無論是哪種產業下的擔保產業,要使其能夠長期發揮作用,則必須具備機制健全的商業性企業的條件,提供的業務必須是商業性服務,因此,政府主管部門需要調整監管責任,使文化產業擔保行業的監管向金融管理部門靠攏。
(二)建立健全行業法規,嚴格市場秩序
為保證良好的文化產業擔保市場秩序,在目前文化產業擔保機構逐年增多、持續發展的情況下,需要盡快出臺具有權威性的文化產業擔保行業相關法規和管理辦法,明確擔保市場各主體之間的權利、責任和利益,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對文化產業擔?;顒拥挠绊?,以便規范文化產業擔保行業的經營,促進其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建立信用評級制度,控制自身風險
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保證擔保機構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建立和完善文化企業的信用評級制度,盡快組織對文化企業進行信用評級,并及時、準確地公布其信用狀況,保證信息暢通,推進文化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這不僅可使擔保機構對被擔保人的信用狀況和自身的預期風險作出準確判斷以便控制自身風險,而且有利于增強文化企業的信用觀念,為擔保業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規范經營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
由于目前文化產業擔保行業所處的階段,大部分擔保機構的內部控制比較薄弱,少數擔保機構從事非法活動,干擾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擔保機構自身還要規范業務操作規程和債務追償制度等,從企業內部將擔保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只有擔保機構自身走向規范,才能與銀行等合作單位建立起穩定和長期的業務合作,實現文化產業擔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建立專門的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隊伍素質
文化產業擔保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對人員素質要求較高,業內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狀況。要使人才隊伍的培養與使用形成良性循環,重點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政府主管部門要為擔保行業的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制定人員準入制度,如設置行業人員資格證門檻等具體措施,以提高擔保行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其次,擔保機構自身要為員工搭建良好的平臺,內部培養擔保機構專業人才,這也是最長遠、最有效的解決方式。
參考文獻
[1]張德本.擔保市場需求分析[J].中國擔保,2011(23).
[2]王明筠.文化產業金融支撐體系研究[J].浙江金融,2010(08).
作者簡介:唐凌(1977-),女,漢族,重慶市人,就職于重慶市國有文化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方向:國有文化經營管理,財務管理。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