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宏、微觀兩個層面對進口與出口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理論研究和論證,確定進口與出口之間的互動關系。然后建立回歸模型對近30年的進出口額數據進行實證檢驗,驗證進口與出口之間是否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以及長期的協整關系。為解決持續不斷的貿易順差及外匯儲備的不斷增長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進出口 互動關系 協整關系 格蘭杰因果
一、進出口互動關系分析
(一)進出口相互作用
進口可以從下兩個渠道影響國內潛在總產出的增長,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第一,通過進口資本品,擴大國內投資力度,通過投資乘數效應,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國內供給,促進大量的產品出口。第二,進口一般伴隨著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能夠在長期提高國內生產設備的技術含量和技術水平,加速了對生產流程和生產工藝的改造,促使生成新的生產方法和投資熱點提高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效率,增加國內生產供給,推動出口增長。
出口的迅猛發展拉動國內經濟增長,促進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因而又創造很多新的需求,很多產品和服務需要從國外進口。同時,出口的增加,使得產品競爭加劇,對產品質量、多樣化以及科技含量等要求的提高必定會促使國內廠商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保持產品競爭力。
(二)短期不平衡到長期平衡的修正過程
一般認為,進口與出口之間存在一種協調機制,使得一國的貿易在總體上保持平衡。當出現貿易順差時,國內貨幣存在升值壓力,因而會刺激進口而抑制出口;當出現貿易逆差時,國內貨幣存在貶值壓力,刺激出口而抑制進口,這就是進出口通過匯率和利率的變動發生的聯動關系。一國匯率上升有利于消除國際貿易順差,而匯率下降,則有利于消除國際貿易逆差,這主要是由于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交換比價變化后,會影響兩國的進出口商品及勞務的國內價格,從而影響各自進出口的數量。從長期來看,進口額與出口額的變化應該是同步增長或同步衰退的。
二、實證分析
(一)采集分析及檢驗
數據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0》對外經濟與貿易1978-2010年全國貨物進口總額(IM)和出口總額(EX),單位為億美元。為了消除異方差,本文對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得到LEX=log(EX)和LIM=log(IM)。
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以避免產生偽回歸等問題。通過采用ADF檢驗,LIM和LEX都是都是非平穩的,且DLIM和DLEX序列都是平穩的,所以序列LIM和LEX都是一階單整的,即LIM~I(1),LEX~I(1)。
(二)VAR模型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要先確定最大滯后階數。選擇滯后階數為2時,AIC和SC值最小。
(三)協整檢驗
由表的結果可以看出,在原假設為rk(Π)=0時,跡統計量為21.79279,大于5%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12.32090,最大特征值統計量為19.44012,大于5%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11.22480,所以拒絕rk(Π)=0的原假設,這表明DLIM和DLEX之間至少存在一個協整關系。進而在原假設為rk(Π)≤1時,跡統計量和最大特征值統計量均為2.352673,小于5%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4.129906,所以不能拒絕rk(Π)≤1的原假設,這表明DLIM和DLEX之間至多存在一個協整關系。由此可見,在無確定性趨勢假設下,DLIM和DLEX有且僅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其協整結果為:
括號內的t統計量表明參數是顯著的。由此可得,DLEX和DLIM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這間接地反映了出口和進口之間的長期穩定關系。
三、政策建議
(一)實施進出口平衡戰略
進口與出口之間存在的正反饋機制給了我們很大啟示。在大力鼓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的同時,要著力擴大基礎性自然資源、原材料的進口,鼓勵引進初級產品和高耗能的半成品和成品,實現“以進養出、以進帶出”,逐步實現進口擴張和出口升級的良性互動。實施進出口貿易平衡戰略,推動進口貿易的發展是改變這種不合理出口結構的重要途徑。逐步縮小貿易順差,保持適當的穩定的外匯儲備。
(二)調整國內產業結構,完善制造業產業鏈
以價格競爭為主的傳統對外貿易方式使得海外對我國貿易的反傾銷層出不窮,是我國成為遭世界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之一。這種貿易方式使我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被動地位,唯有在產業結構上,推動加工貿易產業鏈向上游研發設計、中游集約發展和下游營銷服務延伸,才能提高我國產業在國際價值鏈中的地位,才能嚴格地控制住低層次加工貿易的發展規模。鼓勵和引導加工貿易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和通過技術轉移等多種形式,逐步從代加工向代設計和自主創新品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杜江.進口與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7(4).
[2] 杜江,劉用明.出口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2).
作者簡介:雷超(1989-),男,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市場。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