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巨大影響,歐債危機是以金融危機為導火索的歐洲主權的債務危機。此文分析闡述了歐債危機的起因和影響,提出中國的應對對策,以減少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關鍵詞】歐債危機 金融 應對策略
一、歐債危機的起因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引發了世界范圍內的危機,在使金融業等虛擬經濟受到打擊的同時,也使實體經濟遭受到重創,很多國家因此陷入到危機之中,發生在希臘、冰島的主權債務危機就是這場危機的一部分。為應對各國政府紛紛推出了刺激經濟增長的寬松政策,這些措施雖然短期緩解了衰退,但卻大幅增加了財政負擔。之后,世界經濟形勢逐漸復蘇,以希臘為起點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卻擴散開來。危機苗頭出現后,國際評級機構不斷調低危機國家的主權債務評級,加劇了投資者和公眾對危機的惡性預期并產生了恐慌,助推危機進一步蔓延,釀成當前歐洲多國的主權債務危機。
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沒有在其他地方產生過大影響,卻單單對歐洲留下“后遺癥”,這與歐洲國家本身的制度結構的特殊性是分不開的。歐洲的貨幣制度與財政制度不統一,使得歐洲中央銀行在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時,需要平衡各成員國的利益,導致利率政策調整更為復雜,出臺耗時過多而錯過時機。并且各國的稅收制度不一致,導致了經濟的泡沫化,并在國際金融危機下由于需求不足而出現破裂。
二、歐債危機的影響
(一)歐債危機直接影響了歐洲經濟的發展
歐債危機影響了歐洲金融行業的發展,因為歐洲銀行業持有大量歐元區債券,若歐債危機惡化,銀行資產負責表也會惡化,引發銀行業危機。又因為政府是銀行的最后救助人,銀行業務的惡化,會使得政府財政壓力加重,赤字增多,加深市場對歐元區國家主權信用的擔憂,使得政府不得不走下坡路。金融業與政府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而難以停止。
歐洲的債務危機不僅威脅到了歐洲的金融行業,而且對實體經濟也造成了危害。歐元區各國主權債務的信用危機嚴重影響到市場。此外,處于歐債危機中的各國政府財政惡化,融資需求大幅提高,在對公眾資金的集中過程中,極有可能對私人投資產生 “擠出效應”,投資減少會對產出造成不利影響,阻礙經濟的增長。
(二)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歐債危機給歐洲經濟潑了冷水,也給中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歐債危機仍在持續與發展,可能會使深層次的危機爆發。一旦政府違約,這樣將會產生多米諾效應,牽一發而動全身。銀行由于政府違約的先例也可能違約,并且可能會由于政府的不守信造成致命的打擊而破產,進而對企業的生產造成巨大沖擊,影響歐洲的整個經濟發展形勢。歐盟又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目前占中國出口市場的比重約在18%至21%,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必將惡化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不利于我國的出口貿易。
歐債危機可能會促使新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出臺,就世界經濟形勢來看,歐債的發展給美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衰退,美國為應對危機很有可能推出QE3第三次量化寬松政策,這樣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我國輸入型通脹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并且會有大量熱錢繼續涌入市場,從而催生資產泡沫,影響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三、中國應對歐債危機的政策
由于歐債危機影響巨大,要認真分析歐債危機的發展趨勢,采取較為正確的政策措施應對它,才能使中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一)調整經濟結構
從經濟的增長動力來看,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使得我國經濟有很強的對外依賴性,一旦產生外部壓力,就以加大基本建設、基礎設施投資來全力維持經濟高速增長,這樣以資源浪費、重復投資、環境污染為代價,導致可持續發展受到限制。因此,提高商品高附加價值,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創新自主品牌,努力拓展國際市場,優化對外貿易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全面轉型,這是應對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的必由之路。
(二)擴大內需
歐盟是中國重要的出口貿易對象,由于歐債危機的持續發展導致歐洲經濟低迷,并且各國政府為應對危機都采取了緊縮的財政政策,歐洲市場需求大幅縮減,對我國貿易出口的需求必然縮水,這樣影響了許多以歐洲為主要出口對象的企業的經營發展,使之完全處于被動狀態。由此看來,擴大內需以降低對外需的依賴勢在必行,并且我國不能完全走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型經濟發展模式,要對自身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進而利于中國出口行業的整體實力的提升。
(三)重視對金融業的監管,規范和約束地方政府債務
金融業始終處于金融風暴的中心,在危機中受到最大沖擊,而金融危機的爆發往往難以預料,因此,我國應重視對金融業的監管及對金融危機預警機制的研究。在監管金融業的同時,還要密切關注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和償債能力。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債務擴張嚴重,應在嚴格控制新增貸款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分稅制改革,通過強化中央對地方財政的轉移支付機制解決地方財力不足等問題。
(四)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適度調控
歐元區國家無限制地使用寬松政策釀成嚴重后果,說明了實施適度的宏觀經濟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大幅削減赤字的緊縮政策會加劇社會動蕩,而超出經濟的承受能力進行的大規模擴張政策也只是飲鴆止渴。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要以客觀經濟規律為基礎,政府的債務規模也要與經濟的承受能力相協調,才能使宏觀經濟穩定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逢民.歐債危機成因及對我國的啟示哈爾濱金融學院學報,2012(2).
[2] 王霞,王啟利.歐債危機:原因、對策與啟示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2(3).
作者簡介:馮媛,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09級經濟系;冉東凡,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0級經濟系。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