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的變動,市場的動蕩,都需要宏觀調控,然而利率的調節是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文章以傳導機制為基礎,以一些理論假定為前提,通過斯勒茨基方程分析利率上升對房價的影響,進而通過當前的房產市場來分析消費者福利的變動。文章的最后給出了為提升消費者福利、優化中國利率機制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利率傳導機制 房價 消費者福利
經濟的變動,市場的動蕩,都需要市場的宏觀調控,然而利率調節是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已成為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不可缺少的調節信號。文章在一定理論假定的前提下,借助斯勒茨基方程分析利率上升對房價的影響,進而通過當前的房價進一步分析消費者福利的變動。利用利率的傳導機制,總結出利率上升對消費者福利的影響。最后,從最大化消費者福利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優化我國利率的若干建議。
一、利率的傳導機制
利率的調節是貨幣政策的一種形式,利率的調節主要是央行通過作用于貨幣供給總量而產生的。在經濟理論中,凱恩斯學派對利率傳導機制進行了詳盡的描述,認為擴張性貨幣政策(M↑)會降低貨幣市場利率(短期利率),短期利率的下降經由利率期限結構帶來存貸款利率或資本市場利率(長期利率)的下降,利率(R↓)的下降引起企業投資和家庭耐用消費增加(I,C↑) ,最終帶來總需求和產出水平的增長(Y↑) 。這一作用過程可以簡單表示為:M↑→R↓→I,C↑→Y↑。利率對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是環環相扣的,比如這種變動會影響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成本,消費成本的變動會影響消費品需求量的變動,消費品需求量的變動對消費品的價格產生影響,影響了消費者剩余,即影響到了消費者福利。
二、利率對房價的影響
當前高房價的形勢使得大多數消費者通過抵押貸款的方式購買房產,即消費者以所購房產作抵押,向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或金融機構申請購房貸款,并按合同的約定到期還本付息。因此,利率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還貸額,購房成本隨利率的升降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居民的需求。利率變動對房價的影響的具體過程見以下分析。
假設有這樣一個消費者,他要對某種商品在兩個時期的消費量做出選擇。并假定(c1,c2)表示這種商品在兩個不同時期的消費量,假定它在每個時期的消費價格都恒等于1。消費者在兩個不同時期所擁有的貨幣量表示為(m1,m2)。當利率為r,消費者的終值預算約束如公式(1):
在終值預算約束下,提高利率r如同提高今天消費相對于明天消費的價格p1。寫出斯勒茨基方程,我們得到公式(2):
利用斯勒茨基方程,將因利率變動而引起的需求變動分解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替代效應與價格變動的方向總是相反。在這種情況下,時期1的消費價格上漲,替代效應表明消費者在時期1的消費會下降,這就是替代效應下方負號的含義。我們假設該時期消費的是正常商品,那么上式的最后一項——消費如何隨著收入的變動而變動——取正值。因此,我們在這一項的下方標記正號?,F在,整個表達式的符號就取決于(m1-c1)的符號。如果某人是借款者,那么這一項就是負的,從而整個表達式一定取負值。對于一個借款者來說,利率上升必定使他減少今天的消費。
這里房屋是一種正常商品,并且存在著許多消費者借款買房的現象,根據上述的分析,對于一個借款購買房屋的消費者來說,利率提高意味著他明天必須支付更多的利息。這種效應促使他減少當期(即時期1)的借款,從而減少當期消費。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當利率上升時消費者減少當期的消費,即減少了當期對房屋的需求。在新的供需平衡條件(如圖1)下,房價由p1降為p1。這樣就使得那些真正需要買房的消費者能夠買得起房子,可見利率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三、利率對消費者福利的影響
從理論上講, 消費者福利受到所購買商品價格的強烈影響。由埃奇沃思方框圖理論知,所有福利最大化都是競爭均衡,且所有的競爭均衡都是某一福利函數的福利最大化。由圖1中的供求關系知均衡價格由p1降為p2,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福利的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這里利用消費者剩余來研究消費者福利的變化(如公式3):
這里,圖2中的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消費者剩余的變化,也就是在房價由p1降為p2后,消費者福利的增加部分。可見,利率的提高促使消費者的購買達到新的均衡狀態,促使消費者福利的提升。
由此可見,利率(r)的上升,導致消費者對正常消費品的需求量(q)下降,在新的均衡狀態下正常消費品的價格(本文指房價p)的下降,進而增大消費者剩余(ΔCS),即消費者福利增大。這一作用過程可以簡單表示為:r↑→q↓→p↓→ΔCS↑。
四、我國利率對消費者福利的傳導機制
自2010年10月以來,我國利率一直處于上漲的狀態,近兩年來的利率連續上漲對消費者福利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種影響作用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本文下面的內容將給出詳細的回答。
利率的上升會使商業貸款者的購房成本增大,對于那些商業炒房者的炒房成本也會增大,同時又由于政府的政策在一味的控制房價,控制未來房價的上漲,保護真正需要購房者的利益,這兩方面的因素決定了炒房者對當期房屋的購買。炒房者降低對當期房屋的購買量,即房屋虛假需求降低,在新的市場平衡下,會導致房價的降低,這對于那些真正需要購房的消費者來說是利好的現象,同樣也增加了這些真正需要購房者的消費者剩余,即增加了消費者福利??梢?,在政府對房價試試控制政策的作用下,利率(r)的上升,導致炒房者對房屋的需求量(q)下降,在新的均衡狀態房價p下降,進而增大消費者剩余(ΔCS),即消費者福利增大。這一作用過程可以簡單表示為:r↑→q↓→p↓→ΔCS↑。
五、優化利率機制,提升消費福利的建議
在整個社會,尋求的是消費者福利的最大化,由埃奇沃思方框圖理論知,要使消費者福利最大化就必須保證市場競爭的均衡,使整個消費市場處于均衡狀態。然而,近些年來我國利率的不斷變動,未免會對消費者的福利帶來不利影響。因此,為了提升消費者福利,并使消費者福利免受利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應對我國的利率機制做相應的優化?,F對優化利率機制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一)發揮利率的指示器功能
利率具有資金供求指示器的功能,是利率機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利率本身的價值指的是資金價格,中央銀行只能調節基準利率來影響市場利率,讓利率恢復資金價格,而商業銀行可以根據市場情況決定利率的高低。簡單而言,央行是宏觀調控的制定者,商業銀行是微觀行為的決策者。在央行和商行的共同作用下,資金供求平衡能夠更好地實現。資金的供求平衡是對市場均衡的一個指示,資金供求平衡意味著消費者的資金儲蓄與支出達到一定的均衡狀態,也就意味著消費者達到一種消費均衡,在這種消費均衡下消費者的剩余達到最大化,即消費者福利的最大化。
(二)加快實現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它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結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利率的市場化,促使金融市場的利率能夠按照價值規律自動調節,真正實現利率指示器功能,實現資金的供求平衡,最終使消費者市場達到均衡狀態,實現消費者剩余的最大化,即消費者福利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趙偉軍,袁飛.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福利經濟學分析.商業研究,2004(294):48-50.
[2] 祁撫松.中國房地產價格及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10(10):134-135.
[3] 龍瓊華,伍海華.中國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的實證研究:1998-2008年.青島大學學報.2009,22 (4):82- 87.
[4] 哈爾.R.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M].格致出版社,2009.
[5] 張莉.我國利率政策對房地產價格傳導效應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0(19):122-124.
作者簡介:劉惠敏(1987-),女,漢族,河南新鄭人,福州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戰略管理與市場營銷。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