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話語權可以區分為話語權利和話語權力。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技術不斷完善,公共話語權也借助互聯網而蓬勃發展。但是,公共話語權的不平等問題,不可能隨互聯網的使用而消失。因為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處于不同的知識、技術、設施條件下,強勢群體在網絡空間中依然強勢,數字鴻溝不是在彌合,而是在不斷拓寬。
【關鍵詞】互聯網 公共話語權 數字鴻溝
一、話語權
話語權可以區分為話語權利和話語權力。話語權利只涉及到“怎么說”,只是怎樣表達,給話語主體提供話語場所。話語權力隱含著一種權力,一種由主體話語引起的效果反應。主體擁有話語引起的社會效果和社會認可,借此擁有話語主體的社會權力和社會地位。
二、網絡人群結構的分布
(一)使用網絡受年齡影響
圖1 網民年齡結構
10歲以下只有0.9%的人上網。10~20歲、20~30歲,這個年齡段上網的人數是最多的,占總人數的62.8%。40~49歲、50~59歲,這個年齡段上網的人數是比較多的,占總人數的13.9%。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這個年齡段上網的人數很少,只占總人數的1.7%。
(二)使用網絡受收入影響
圖2 網民收入結構
沒有月收入的上網人數比較少,占總人數的5.1%。這部分人的主體是學生群體。月收入在0~3000的上網人數是很多的,占總人數的67.3%。月收入超過3000元的上網人數比較少,占總人數的13.4%。而月收入超過8000元的上網人數很少,僅占總人數的2.4%。
(三)使用網絡受教育程度影響
圖3 網民學歷結構
受教育程度為初中以下的上網人數很多,占總人數的34%。受教育程度為高中/中專/技校的上網人數很多,占總人數的26%。受教育程度為本科及以上的上網人數很少,只占總人數的12%。
(四)使用網絡受地域發展程度的影響
落后地區人口、貧困人口受金錢、網絡設備的限制,上網的時間比較少,即農村上網人口比較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人口上網比較少,而城市上網人口占據絕大多數。
三、互聯網中影響公共話語權不平等的因素
公共話語權的不平等問題,不可能隨互聯網的使用而消失。因為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處于不同的知識、技術、設施條件下,強勢群體在網絡空間中依然強勢,數字鴻溝不是在彌合,而是在不斷拓寬。
(一)自身因素
10~20歲、20~30歲,這個年齡段上網的人數是最多的,占總人數的62.8%。月收入在0~3000的上網人數是很多的,占總人數的67.3%。可見經常受教育程度為大專以下的上網人數是很多的,占總人數的88%。
因此可見經常上網者的集中于年齡10~30歲,收入集中3000元以下,受教育程度為大專以下的這樣的群體中。
(二)地域差距因素
落后地區人口、貧困人口受金錢、網絡設備的限制,上網的時間比較少,即農村上網人口比較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人口上網比較少,而城市上網人口占據絕大多數。那么發達地區、城市人口更有可能將自己的想法和利益訴求通過互聯網表達出來,而貧困落后地區人口的想法和利益訴求則很少甚至不能通過互聯網表達出來。
(三)信息不對稱因素
網絡中的一些現象,網絡中80%的聲音一般由20%的網民發出,這20%的網絡活躍分子可以利用各種手段爭奪網絡話語權,先入為主地傳播各種觀點和信息。
網絡積極分子的想法和利益訴求通過互聯網表達出來,而沒有其他人的想法則很少甚至不能通過互聯網表達出來。而且網絡空間存在的話語煽動者、話語營銷者,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網民的想法和利益訴求的表達。
四、互聯網中公共話語權不平等的解決辦法
(一)界定網絡交往法則,規范網絡交往秩序
個體的自身條件是導致互聯網中公共話語權的不平等的一部分原因,而且年齡、收入、受教育程度、興趣取向很難有定性的解決辦法。
因此可以通過嘗試性建立網絡交往法則來規范網絡交往秩序。自覺遵紀守法,提倡社會公德;提倡先進文化,摒棄消極頹廢,促進網絡文明健康;提倡城市守信,并以弄虛作假,促進網絡安全可信。
(二)發展欠發達地區,縮小數字鴻溝
經濟欠發達地區不僅要可持續地發展經濟,而且要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觀念。政府和其他組織可以提供必要的技術和設備支持,鼓勵群眾接觸、吸收先進的思想觀念,適時、適當地發表自己的觀點。
(三)共享信息資源,提高自主意識
制定針對網民話語的相關法律法規,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提高網民的法律意識,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鼓勵網民提高自主意識,對待網絡中的各種觀點,要科學分析、有批判地吸收,不要盲目從眾。
參考文獻
[1] 羅輝,江紅義.均衡話語權: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保障[J].理論探討,2005(04).
[2] 張玉,李治權.論網絡公共話語空間的政策價值及其制度培育的必要性[J].天津社會科學,2011(04).
作者簡介:張鑫(1988),女,河北保定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行政管理學專業,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