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森林保險市場發展緩慢,供給方保險公司和需求方林農規模較小,森林保險市場機制不健全,遠遠不能達到分險和防險的需要。因此,文章提出中國目前不適合發展商業性森林保險,只有政策性森林保險才能解決“供需雙冷”問題,并通過經濟學分析和博弈分析證明該論點。
【關鍵詞】博弈分析 市場失靈 政策性森林保險
一、引言
由于森林保險自身弱質性,信息不對稱性和較強的外部性等原因,自發的市場機制很難實現最佳供給和最佳需求,市場經常處于市場失靈的狀態,需要政府的適度介入才能保證行業的正常發展。從實際來看,我國的森林保險業發展處于“供需雙冷”狀態,即保險公司的有效供給和林農的有效需求不足,但是潛在需求和供給都很高,因此適合由政府介入的政策性森林保險的發展。
二、保險公司與林農之間的博弈分析
(一)模型假設
假設森林保險市場上只有兩個主體:提供森林保險的保險公司和林農。
從策略選擇上來看,保險公司和林農均有兩種可選策略,即保險公司可以開展農業保險或不開展農業保險;林農可以參加森林保險或不參加森林保險。
假設林農的森林資產為Q,森林風險發生后森林資產剩余價值為M,其中Q>M;森林災害發生概率為α。林農在不參保的情況下,正常的防損支出為T;參保時,保險公司收取保費為B,參保后發生災害損失可獲得的賠付率()為p,則責任賠款為Bp,其中;保險公司由于理賠成本,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因素支出S。
(二)保險公司和林農之間的博弈分析
當保險公司不開展森林保險時,林農的策略選擇僅有一種:不參加森林保險。此時保險公司的收益為0。當保險公司開展森林保險時,林農的策略選擇有兩種:參加森林保險和不參加森林保險。
當林農選擇參加森林保險時,如果森林災害發生,并且保險公司進行理賠,則保險公司的收益為B-Bp-S,林農的收益為M-B;如果森林災害沒有發生,則保險公司的收益為B-S,林農的收益為Q-B。因此保險公司收益期望值,林農收益期望值。
當林農選擇不參加森林保險時,保險公司的收益為0。如果森林災害發生,則林農的收益為M-T,如果不發生森林災害,則林農的收益為Q-T。因此保險公司收益期望值,林農收益期望值為。
由此可以得出表2.1。
注:表格中的內容為[保險公司收益期望值 , 林農收益期望值]
如表2.1所示,保險公司的收益必須要大于0,則即,否則保險公司將不會開展森林保險業務。而對林農而言,亦有,即。所以,均衡出現在(開展,參保)組合的條件是,另外還有一個隱形的要求即。
(三)保險公司和林農博弈結果分析
則在實際中保險公司開展保險業務的可能性越大。從保費B的下限中可以看出,保險公司的理賠成本,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因素支出S,森林災害發生的概率和賠付率三者越低則越有利于森林保險業務的開展;從保費的上限T中可以看出,當林農正常的防損支出T高出保費越多,則越有利于森林保險業務的開展;從隱性條件來看,林農正常的防損支出T高出保險公司的理賠成本,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因素支出S越多,則越有利于森林保險業務的開展。但從實際的情況來看,上面所述的三個理論條件實現可能性較小。
(四)有政府介入的森林保險市場博弈分析
假設政府的介入力度如下:政府給予的保費支持為G0,原來模型的保費B變為B-G0,給予的技術和信息系統的支持為G1,原來模型的保險公司的理賠成本,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因素支出S變為S-G1。則新的保險公司和林農的博弈矩陣如下表:
如果保險公司開展森林保險業務并且林農選擇參保的理論約束條件為。因為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G0和G1進行調整,所以保險公司和林農之間可以達到[開展,參保]的均衡組合。
(五)政府介入合理性博弈檢驗
當保險公司開展森林保險業務時,政府如果對其進行支持,則政府的收益期望值為,保險公司的收益期望值為;政府如果不對其進行支持,則政府的收益期望值為,保險公司的收益期望值為。綜上可得表2.3:
注:表格中的內容為[保險公司收益期望值 , 政府收益期望值]
從表2.3中可以得出,如果實現[開展,支持]的均衡組合,則有G0+G1-L>0,即G0+G1>L。R-G0-G1-G2>0,即G2
三、結語
如前所述,森林保險的順利開展對提高林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林業的弱質性、長周期性等特點的制約,通過博弈分析發現,靠市場機制的自發運行并不能良好的開展森林保險業務,因此需要政府主導的政策性森林保險的出現。而且森林保險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政府一方主體的努力,而是政府、森林保險公司和林農三方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地帕累托改進。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銀行南平市中心支行課題組.林業小額貸款的困境與對策[J].福建金融,2009(3).
[2] 鄭志山,周式飛.森林保險市場的供求均衡與財政補貼制度[J].林業經濟問題(雙月刊),2008(6).
[3] 黃文才.森林保險問題探討[J].中國林業經濟,2008(3).
[4] 李丹,曹玉昆.國外森林保險發展現狀及啟示[J].世界林業研究,2008(2).
[5] 陳玲芳.我國森林保險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6] 何曉群,劉文卿.應用回歸分析(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王坤(1988-),女,漢族,河南信陽人,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1級金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市場;陳荊(1988-),男,漢族,遼寧葫蘆島人,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1級金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政策;陳露瑤(1990-),女,漢族,北京人,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09級金融學士,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政策;王琰(1987-),女,漢族,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10級法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林權。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