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環境、社會發展以及人類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已經成為了世界需要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措施。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中國屬于溫室氣體排放的大國,必須同時面臨國內以及國際兩方面的壓力,必須尋找一條與中國發展相適合的低碳道路。文章針對中國的具體情況,分析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現狀,并指出了存在的各種問題,然后針對各種問題進一步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和措施以促進中國的低碳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低碳經濟 問題分析 建議和措施
一、前言
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為基礎。低碳經濟的發展,是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一種應對措施,從而適應世界環境、能源、文化、經濟以及政治等不同領域關鍵的一種問題,同時對于我國低代價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科學發展等的實現也屬于一個非常迫切的要求以及戰略選擇。低碳經濟的發展對于節能減排是一種極大的促進,同時對于生態建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從而促進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同時完全符合國家關于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建設的目標。
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問題分析
(一)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問題
第一,日益尖銳的國內能源供求矛盾。能源對于經濟快速增長是一種支持,同時對人民生活水平是一種保障。自從改革開放,我國不斷增加能源消費需求,但是與之相比,能源供給卻增長緩慢。1980年我國標準煤的能源消費總量為58587萬噸,而2008年已經增長到277515.17萬噸。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在2003年達到了1.4萬億美元,為此進行了50億噸各種能源的消耗。不斷發展的我國經濟需要逐漸擴大的能源需求,不過分析能源生產彈性系數的變化我們發現,國內能源生產增長速度十分的緩慢,導致了日益突出的能源供求矛盾。
第二,發展新能源產業化具有障礙。充分考慮碳排放的限制因素,以長遠眼光看待問題,能夠補充并解決我國能源供應不足等問題可以通過開發和利用核能、水力發電、風能、太陽能等低碳能源、清潔能源來實現,同時這也屬于我國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戰略目標。
第三,污染產品以及污染產業國內轉移現象嚴重。外國的污染產品以及污染產業逐漸轉移到國內,從而使我國碳排放問題日益加劇。一方面,因為各地政府對招商引資以及經濟增長的重視,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從而造成了,以投資的形式,國外很多重污染行業向我國轉移。另一方面,通過貿易轉移的方式,很多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進行危險廢物的輸出。
第四,對于節能減排而言,現行的財稅政策沒有足夠的激勵作用。分析我國的現狀,我們發現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節能減排的財稅政策?,F行政策存在的問題有:沒有連續性的稅收政策;沒有具有針對性的稅收政策;從事廢棄資源再生以及循環利用資源的企業必須擔負過重的稅負;沒有有利的稅收優惠力度;支持并鼓勵新能源產業沒有足夠的補貼數額。
第五,國民不具備較高的節能減排意識。節能減排屬于企業以及政府一個重要的責任,但是,它需要所有國民積極的參與,所以說,節能減排工作能夠實現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高國民的意識。以消費的角度分析,有兩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首先,污染性消費占據較大的比例,一次性商品的消費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方面;其次,國民普遍存在陋習性消費,受到傳統觀念的嚴重影響,很多陋習仍然存在,國民缺少環保意識,過于愛慕虛榮。
(二)經濟發展和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測度
發展低碳經濟具有十分突出的問題,已經成為了一種瓶頸,制約著我國發展綠色經濟,同時也對我國節能減排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困擾。分析我國經濟增長和低碳發展之間的矛盾不難發現,使低碳發展和經濟發展相互關系進行充分的協調,能夠有效的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僅如此,使碳排放限制和產業發展間相互關系進行充分的協調,能夠對重點產業的發展提供一種保證,同時還可以有針對性的對重點產業碳排放量進行控制。
三、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建議和措施
(一)分析我國國情,分步、有序地進行低碳經濟的發展
低碳經濟的發展屬于創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換言之,即革新技術、調整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等,能夠有效的保證我國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積極借鑒國外成功的做法和經驗,并根據我國具體的國情,有目標、有重點、分階段、有序地進行低碳經濟的發展。在我國的政策法律與發展規劃體系之中應該逐步引入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制度以及政策,并循序漸進的進行,保證基礎設施逐步更新,并使對經濟造成的沖擊進行避免。減排溫室氣體、防治污染以及節約能源之間能夠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所以,我國應該長期堅持節能戰略,同時以節能減排為新的消費增長點。
(二)進行低碳經濟發展的社會行動體系以及戰略框架的構建
當今社會,發展低碳經濟在國際上已經被廣泛宣揚。目前,低碳經濟正在快速的發展,在國際競爭之中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焦點。我國的社會經濟必須及早向低碳方向進行推進,從而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我國必須對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進行積極的消化、吸收以及借鑒,針對我國現有的關于全球氣候變化的方針措施、行動規劃以及國家方案等,積極進行部署,使低碳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同時還可以將低碳經濟的發展當做國家發展戰略的意愿、政策以及導向。
(三)進行能源結構的優化,進行可再生能源以及替代能源的大力發展
對能源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是能源利用方式不斷優化,并使能源利用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行進可再生能源以及替代能源的積極開發是我國低碳經濟的實現形式。我國近期的工作重點是清潔利用煤炭以及節能,從而使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不斷的提高,積極研發固碳、低碳、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之后要使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得到大幅的提高,推進應用碳收集和埋存技術以及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技術;進行以先進核能、潔凈煤、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新能源體系的建立。不僅要提高能效、節約能源,還應該進行清潔能源的快速開發。
(四)進行低碳技術的快速開發,從而使低碳技術體系形成
我國進行低碳經濟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推廣先進的低碳技術,同時還應該加強科技創新,并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低碳技術以及能效提高技術的戰略意義要充分重視起來,利用新型低碳經濟技術的大力推廣和應用,促進中國朝新型低碳經濟發展。不僅如此,我國還應該注意進行不斷的創新,使其他行業也不斷應用低碳技術,從而促進整個國家的低碳化。
(五)進行政策目標的制定,利用現行政策進行低碳經濟的推進
進行低碳經濟的發展一定要具備清晰的政策目標,從而進行價格信號的傳遞,在低碳經濟的框架中融入企業以及個人,企業通過政策目標還可以獲得信心,堅持進行低碳發展的模式。根據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方案,制定新的能源政策,同時必須要有長期投資的準備。不僅如此,還應該有多種多樣的進行低碳經濟的政策工具,并使其進行互相協調。目前,我們實施的節能減排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誤區,首先,將形成命令過分重視,忽視了市場手段;其次,將大單位GDP能耗過分看重,忽視了小社會總耗能。
(六)使碳匯潛力充分發揮,進行碳信息披露項目的實施,從而促進碳平衡交易平臺的構建
我國具備減少碳源、增加碳匯的潛力,可以利用海洋管理、農田保護、濕地保護、草原修復、植樹造林等方法進行自然碳庫的保護,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和土壤吸收,同時,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得到有效的清除。首先,必須積極、主動的公開推動環境的信息,給企業確實的信息以及穩定的減排環境,同時以自愿為原則使企業向其利益相關方進行相關信息的披露;其次,對于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進行積極的借鑒,并對我國的具體國情進行充分的考慮,從而打造符合我國國家需要的碳平衡模式,并由此進行中國生態補償金制度以及中國碳基金制度的建立。
四、總結
總而言之,隨著不斷發展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環境保護、資源利用、能源消費以及經濟發展等問題的解決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都不得不思考和面對的嚴重問題。在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雖然已有一定的成績,不過,還必須深化宣傳教育工作、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完善財稅調節政策、建立監控體系等等,從而使增長方式轉變的角度不斷加快,使我國高科技、可持續、能循環、少能耗、小投入的低碳經濟發展目標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 柴發合,羅宏,裴瑩瑩.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思考[J].生態經濟,2010(11).
[2] 盧現祥,羅小芳.論發展低碳經濟的制度安排[J].江漢論壇,2011(11).
[3] 趙卓,肖利平.發展低碳經濟的技術創新瓶頸與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10(6).
[4] 秦軍.發展低碳經濟的國際對比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2).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