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運用前景理論,以北京市商業健康保險現狀調查結果作為數據基礎,將北京市商業健康保險的調查結果中,不同性別的投保者在同等投保狀態下的健康風險態度轉化為,其面對損失時對損失事件的期望價值進行的測算,將健康風險態度數據化。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比較性別差異造成的商業健康保險的購買者的健康風險態度的差異,以及其所顯示出的規律性結果,從而得出結論。
【關鍵詞】前景理論 風險態度 性別差異
一、健康風險性別差異研究的基本理論分析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Kahneman 和 Tversky通過對預期效用理論的修正,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其風險選項可被表達為:
V=ΣW(pi)vi(x)
其中Pi表示人們主觀認為事件發生的概率,vi(x)表示事件對于決策者來說的價值。而W表示的是主觀概率函數,也就是影響決策人進行風險決策的判斷標準。前景理論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3個部分:
(一)價值函數理論
價值函數的指數形式為:
其中α和β分別表示收益和損失區域價值冪函數的凹凸程度。ω系數表示損失區域比收益區域更陡的特征,ω大于1表示損失厭惡。價值函數的形狀如圖1所示。
圖1 前景理論中的價值函數
價值函數綜合反映了前景理論的三個基本觀點:
第一,人們的收益還是損失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于參考點而言的。參考點是一種主觀的評價標準。參考點不同,會影響個人對是獲益情境還是損失情境的判斷,進而影響決策者對風險的態度。對于參考點的確定,主要取決于決策者當前財富水平或者其極力期望達到的財富水平。
第二,在面對收益的時候,投資者是風險規避的,由圖1可知,價值函數在收益的區域是凹的,體現為決策人是風險規避的,即在確定性收益與非確定性收益中決策者更偏好前者;而面對損失時,投資者則是風險偏好的;表現在圖1中是在損失區域是凸函數,體現為風險偏好,即在確定性損失與非確定性損失中決策者更偏好后者。
第三,對于收益和損失決策者的敏感性都是遞減的,并且人們對遭受損失比對獲得更敏感。即財富減少產生的痛苦要大于等量財富增加給人帶來的快樂。在圖1中表現為損失部分的斜率變化要小于收益部分。
(二)決策權重理論
前景理論中的決策權重函數取代了期望效用理論中的概率。決策權重是決策者根據事件結果出現的概率做出的某種主觀判斷,可以認為是決策者的心理概率。決策權重函數有兩個特征:
第一、決策權重不是一種客觀概率, 它并不符合貝葉斯法則。它是一種主觀概率,是由人的意志所支配的,它是決策人基于自己的經驗和期望對事件的客觀概率的判斷。
第二、決策權重與客觀概率p是相聯系的。決策權重W(pi)是客觀概率p 的一個非線性函數。決策者通常在對待不可能的盈利時表現出風險偏好,在對待不可能的損失時表現出風險厭惡。
(三)形式效應理論
前景理論認為,在決策過程中,人并不是完全理性,只是有限理性。在決策過程中,決策者會因為情境或問題表達的不同而對同一種方案表現出不同的風險態度,從而做出不同的選擇,這就是形式效應理論。
二、基于前景理論風險態度數量化計算
每個投保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和消費準則,會對各個人的經濟狀況和所處環境所處判斷和估計,并且要對未來的情形進行判斷和估計,然后做出決策,以實現所追求目標的最優化。基于前景理論在相同參考點下,對不同性別的投保人投保商業健康保險事件的期望損失做出測算,可以反映出不同性別投保人的風險態度差異。
(一)基本計算模型
在前景理論中,“前景”的價值是由“價值函數” 和“決策權重”共同決定的,即:
V=ΣW(pi)vi(x)
我們已經知道價值函數為:
根據Kahneman和Tversky的測定α=ββ=0.88,ω=2.25時最符合決策者的損失規避心理。
而決策權重函數則為W(pi),根據Kahneman的測算,決策權重計算如下:
在收益情景下:
在損失情景下:
其中p為客觀概率,r=0.61;s=0.69.
根據上述公式和數據,通過計算不同人對于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期望價值,可以間接反映出人們的風險態度。
(二)數據基礎
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將以課題《北京市商業健康保險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的調研數據結果作為數據基礎。
北京市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現狀調查(后文中簡稱“調查”)是通過隨機問卷做出的,針對18歲以上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的商業健康保險購買狀況的調查,經過匯總,結果如下:
共收回有效問卷500份,其中男性被調查者233人,女性被調查者267人。男性中,有21.1%既有社保又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有36.0%有社保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6.9%沒有社保但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36.0%既無社保也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女性中,有30.0%既有社保又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有39.3%有社保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2.7%沒有社保但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28.0%既無社保也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
下面將運用基本計算模型進行模擬,其中,商業健康保險中不同性別的投保比例情況將作為決策權重中的客觀概率p,來測算出不同性別的人群對于損失的敏感程度和價值函數,從而對性別差異對于商業健康保險的購買者的風險態度差異進行測算和驗證。
在下面的計算中,為了計算方便結果明了,將男性設為M,女性設為W。其中,具體投保情況的不同人群可設為以下數據(見表1)。
(三)相關假設
由于商業健康保險屬于第三領域保險,具有財產保險的性質,屬于補償性保險,被保險人在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保險事故時,只能通過商業健康保險獲得經濟補償,而不可能通過保險獲益,所以在以下關于決策權重的計算中,只對將保險結果視為損失情景的情況進行計算。為了進一步簡化計算,我們需要假設人們所要遭受的損失是相同的,設為m。此時,價值函數可以表述為:
V(x)=-ω(-x)β=-2.25m0.88
即價值函數無差異性。
并且我們需要假設人們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是相同的,即其前景期望損失達到一定限度時人們才選擇購買保險,其選擇購買保險的這個限度是相同的。
另外,前景理論中,人們的損失是相對于參考點而言的。當對比的參考物不同時, 即使相同的事物也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因此我們假定不同的投保人極力期望達到的財富水平是相同的,也就是對于每一個投保者來說價值的參考點是一定的。
在這三種假設下,根據V=ΣW(pi)vi(x)
由于人們對于購買保險這個事件的期望損失越小,人們越有可能去購買保險。而又假設情況下可以知道對于同一時間的客觀價值是相同的,因此決定人們對于購買保險這個事件的期望損失的就是決策權重的大小;即在假設條件下,期望損失是以決策權重為自變量的遞增線性函數。因此決策權重越大,對于購買保險這個事件的期望損失越大,我們只需要比較其決策權重便可得到其風險態度的比較結果。
(四)測算過程
測算時選擇Kahneman和Tversky的測定的最符合決策者的損失規避心理的數據α=ββ=0.88,ω=2.25 進行計算。
1.既有社會醫療保險又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的不同性別人群的決策權重測算。
(1)M11的決策權重:
已知M11的投保比例為21.1%,則p=21.1%
(2)W11的決策權重:
已知W11的投保比例為30.0%,則p=30.0%
2.有社保但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不同性別人群的決策權重測算。
(1)M10的決策權重:
已知M10投保比例為36.0%,則p=36.0%
(2)W10的決策權重:
已知W10的投保比例為39.3%,則p=39.3%
3.無社保但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的不同性別人群的決策權重測算。
(1) M01的決策權重:
已知M01的投保比例為6.9%,則p=6.9%
(2)W01的決策權重:
已知W01的投保比例為2.7%,則p=2.7%
4.既無社保又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不同性別人群的決策權重測算。
(1)M00的決策權重:
已知M00的投保比例為36.0%,則p=36.0%
(2)W00的決策權重:
已知W00的投保比例為28.0%,則p=28.0%
對以上述測算過程中不同人群的決策權重計算結果數據進行匯總可得(表2)。
將表2數據反映在柱狀圖中可得圖2。
圖2 數據反映在柱狀圖中
由圖2可以看出,在無社保作為基本保障時,女性的決策權重小于男性的決策權重,即圖2中箭頭①和箭頭②所顯示的,黑色陰影部分較灰色陰影部分短。在有社保作為基本保障時,女性的決策權重大于男性的決策權重,即圖2中箭頭③和箭頭④所顯示的,黑色陰影部分較灰色陰影部分長。
三、性別差異對于風險態度的影響
為了使比較更為明確和有說服力,在下面的比較中,將以有無社保作為先決條件對購買者的決策權重進行性別差異比較。
(一)有基本保障時女性的決策權重大于男性的決策權重
從圖2可以看出,在男女均有社會保險及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和男女有社會保險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條件下,女性的決策權重均大于同條件下男性的決策權重,即有更多的男性選擇購買商業健康保險。而在調查結果中也反映出,在有社會保險且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那部分人群中,在將來預期會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男性人數多于女性人數。并且在對商業健康保險險種的選擇上,女性大部分只選擇疾病保險和醫療保險,而除了醫療保險和疾病保險外,有一定數量的男性也會投保失能收入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
究其原因,在筆者看來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根本上來說,中國還是一個重男權的社會。在大部分的社會家庭中,男性的收入往往為家庭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并且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決策特別是撫養后代的過程中,男性往往起著主導的作用。因此,在經濟基礎和基本生活有保障的條件下,男性相比女性來說更注重自己的健康狀況;因而除了基本的社會保障之外,更多的男性會投保商業健康保險來更大程度地轉移自己因為可能的疾病或者醫療費用支出產生的風險。
第二,在有社會醫療保險的群體中,大部分為城鎮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者國家公務員,其經濟水平較為良好,擁有商業健康保險的購買能力。而據中國國情來看,在國家機關或者企事業單位中,管理層或者領導層的男性比例要遠遠大于女性的比例,可見男性不僅僅是家庭主導,而且還是社會主導。而事實也表明,在同等條件下,男性獲得升遷的機會要大于女性。因而職業男性,特別是期望職業生涯有更大上升空間的男性更加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對商業健康保險的個人需求也就相應更大。
第三,一般說來,人們都會認同這樣一個觀點,即女性比男性更謹慎,因而我們可以推斷在面對風險的時候,女性會選擇更能降低風險的選擇。然而心理學研究發現,男女對得益和損失的敏感程度是具有差異性的,暫時不考慮外界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單就自我判斷而言,在損失條件下,女性更愿意孤注一擲冒較多損失的風險去避免確定的損失。一般說來,男性對得益更敏感而女性對損失更敏感。因此,可以認為女性更愿意孤注一擲地冒著因生病或者醫療遭受損失的風險去避免付出不會出險的保費。
(二)無基礎保障時女性的決策權重小于男性的決策權重
從圖2可以看出,在男女無社會保險且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和男女社會保險及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的條件下,女性的決策權重均小于同條件下男性的決策權重,即有更多的女性選擇購買商業健康保險。而在調查結果中也反映出,在沒有社保且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那部分人群中,在將來預期會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女性人數多于男性人數。
調查中顯示,沒有醫療保障基礎的人群大部分為個體商戶、自由職業者或者農業工作者,首先其收入水平有限,在沒有社會保障并且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人群中大部分人是由于此原因,不愿購買或沒有能力購買,這是男女購買者的通性;而其性別差異主要表現在這部分人中更多的女性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再回到中國是男性主導社會的這個原因,在無社保的這部分人群中,調查結果顯示出,購買了商業健康保險的那部分人群較多的是個體工商戶或者家庭婦女。而女性購買者的比例又相對男性較高,其主要原因是其中家庭婦女的比例較高。在當今社會家庭婦女或是因找不到工作而被動失業或者或是因家庭條件優越而選擇主動失業,而主動失業的那部分人由于家庭條件優越具有足夠的購買力,在本身沒有工作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的條件下,為了得到一定的醫療疾病保障,自然會選擇商業健康保險。
而在家庭收入相對較低的家庭中,特別是普通個體工商戶或者農業工作者的家庭中,男性更傾向于去承擔未知的風險或者采取風險事前規避,來面對醫療或者疾病的損失風險,而不是通過保險來降低風險。而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女性作為完全弱勢群體更加需要保險來為其健康提供保障。因此,女性對于商業健康保險的需求反而會比較高。
第二,再用冒險傾向的性別差異來解釋,相對于損失情景下的男女差異,在收益情景下,男性比女性更愿意為較多的得益而冒不確定的風險。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女性會為了潛在的保障得益而選擇去購買商業健康保險,而男性卻對此得益進行了低估,而冒著更大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顧夢迪,張婧屹,張延峰.風險態度對醫療保險決策的影響[J].系統管理學報,2010(02):137-139.
[2]張巖,魏玖長.風險態度、風險認知和政府信賴——基于前景理論的突發狀態下政府信息供給機制分析框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1(107):53-59.
[3]何貴兵,梁社紅,劉劍.風險偏好預測中的性別差異和框架效應[J].應用心理學,2002(04):19-23.
[4]李潔,高定國.成就動機和性別對風險傾向的預測作用[J].應用心理學,2005,11(03):214-221.
[5]劉光乾,陳志丹.基于前景理論的股權融資偏好行為解釋[J].統計與決策,2011(329):134-136.
[6]劉存.基于前景理論的企業員工監督與激勵策略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1(02):160-162.
[7]郭蓓.基于前景理論的投資決策分析[J].現代商業,2010(09):46.
[8]劉玉杰,張世英,王振強.前景理論在保險學中的應用[J].西北農林科大學報,2006(02):10-12.
[9]劉明,劉新旺.前景理論下的損失規避研究綜述[J].價值工程,2008(10):143-146.
作者簡介:柴鑫慧(1991-),女,漢族,山西省長治人,就讀于北京工商大學,研究方向:風險分析與決策。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