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產品在采購過程中,可能因人為因素、經濟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等,產生各種形式的采購風險,采購風險不僅讓采購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同時對消費者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采購風險的控制與管理。
【關鍵詞】農產品 采購風險 風險規避
農產品多為生鮮食品,在常溫下無法長時間保存,容易發生腐敗變質,如果在采購過程中,缺乏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則必然會導致十分嚴重的產品質量問題。對于采購企業而言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對于消費者而言,存在著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因此,加強農產品采購風險管理,是解決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最為重要的路徑之一。
一、農產品采購的主要風險
農產品與其他商品不同,其不易保存,容易發生變質,對于采購者而言,存在著巨大的采購風險。一般而言,采購風險是由經濟因素、人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導致的。首先,在購買農產品時需要考慮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市場波動。由于農產品的價格敏感性很高,在較短時間內會發生明顯變動,如果采購價格過高會給農產品的成本帶來十分明顯的影響,而且這種增加的成本很難直接轉嫁給顧客;如果農產品的價格明顯下跌,那么這些農產品庫存的價值也會相應降低,從而可能帶來資產負債表問題。因此,在采購農產品時會存在經濟因素的風險。其次,農產品一般為生鮮食品,其具有很強的易腐性和季節性,受天氣變化、不同季節、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這是無法回避的自然因素風險。第三,農產品采購也存在人為因素的風險。因為在農產品采購的談判過程中,采購企業一般處于弱勢地位,缺乏話語權,有時候為了爭取到更多的業務,往往會放棄一些必要的程序,但是一旦發生糾紛,一些非正式的合約形式,會給采購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此外,如果農產品在采購后物流不暢,儲存不當,也同樣會造成極大的損失。由此可見,采購過程中的風險是無處不在的。
二、農產品采購風險的規避策略
任何一種風險,都存在著規避的手段。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那么不僅不能夠規避風險,反而會增加風險。農產品采購過程中的風險,主要是由其供應鏈結構不合理所導致的。目前,農產品的生產是小家小戶式的生產,組織化程度很低,無法被系統性的整合成一個有機的供應鏈,生產、流通、銷售環節的增多,必然導致市場信息不對稱,從而增加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對于采購企業而言,風險規避,不能夠從解決單一風險因素出發,而是要系統性地解決采購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因素。
(一)采購信息化
采購過程中充分收集和掌握消費者信息,從而準確預測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采購風險。同時整合供應鏈要素,減少不必要的流通環節。采購企業可以利用專業化的農產品信息網絡,實現與農戶的對接,直接從農戶手中采購農產品。這種直接供應的模式,可有效降低流通成本與銷售價格。同時,采購企業可以對農產品的質量進行直接控制,對于提高農產品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目前,我國農產品生產組織化程度低,農戶在整個供應鏈中處于弱勢地位。建立“直供”采購模式,能夠有效地確保農民的收益,同時也為農民承擔了一定的市場風險。良好的合作關系是降低采購風險中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采購企業在確定合作之前,應該深入考察農戶的生產能力以及產品質量,并且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尤其是在產品的質量、價格、標準等方面做好溝通工作,采購企業與農戶之間是一種合作關系,同時也是整個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本質上而言,兩者的利益目標是一致的,應該積極合作,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只有加強合作,才能夠共御風險。采購企業可與農戶簽訂穩定的種植協議,幫助農民建立穩定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檢驗合格的產品,由采購企業統一收購。農戶與采購企業的合作越是緊密,整個供應鏈的結構越是穩定,采購風險就越低。
(三)優化農產品的物流模式
農產品的生產具有區域性,而對農產品的需求是多樣性的,因此必然涉及農產品跨區域銷售的問題,也就意味著在物流的過程中,增加了產品質量與安全風險。因此,采購企業應該加強農產品的物流管理,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同時確保客戶需求能夠得到滿足。農產品物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可能在一天之內多次配送,這就需要物流企業具有很強的調度能力。采購企業可以與物流企業合作,利用物流企業的配送中心,開展農產品的物流工作。同時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完成企業的配送任務。配送中心能夠有效地解決農產品的物流問題,從而穩定整個農產品供應鏈。同時,建立統一的配送中心,在資金與技術方面給予農戶更多的支持,有利于促進農戶生產的積極性與生產效率,有利于確保生產活動的穩定與產品質量的穩定。
三、結論
采購過程中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作為采購企業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正確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同時采取積極的對策。積極穩定的合作關系、優化的供應鏈模式,以及高效的物流都是規避采購風險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李曉宇,張明玉.農產品物流供應鏈風險生成機制及預警模式[J].管理現代化, 2009(04):156-157.
[2]于亦文,趙召華.農產品供應鏈風險形成機理研究[J].物流科技,2011(02):87-89.
[3]劉雪梅,李照男.農產品供應鏈風險研究[J].農業經濟,2011(01):220-221.
作者簡介:潘慶麗(1976-),女,瑤族,廣西平南縣人,貴港職業學院講師,經濟師,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采購供應管理。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