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我國小微企業發展迅速,然而融資難問題卻一直阻礙著小微企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小微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從小微企業自身及商業銀行發展兩個角度提出了商業銀行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必要性,從而使商業銀行能更好地為小微企業服務,達到互利共贏的局面。
【關鍵詞】小微企業 融資難 商業銀行
一、小微企業的定義及劃分標準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它具體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以及結合行業特點劃分為不同類別,以區別于大型及中型企業。比如農、林、牧、漁業小微企業要求營業收入在50萬元以下,工業要求從業人數在20人以下并且營業收入在300萬元以下,零售、住宿、餐飲、信息傳輸、租賃、商業服務業則要求從業人員在10人以下并且營業收入在100萬元以下,建筑業則要求營業收入在3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在300萬以下,批發業要求從業人員在5人以下,營業收入在1000萬元以下等。
二、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小微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說中小企業承擔我國城鎮就業的80%,其中主要的功勞就在于小微企業,而且從最近幾年數據分析來看,小微企業企業單位個數平均約為371320個,占全國企業總數的89.97%;
小微企業的工業總產值約為202199.5億元,占全國企業總產值的37.27%;小微企業的資產總計平均約為132510.3億元,占全國企業總資產的28.30%;小微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平均約為195602.5億元,占全國企業總主營業務收入的36.35%;小微企業利潤總額平均約為12127.75億元,占全國企業利潤總額的33.03%。雖然從數據分析來看小微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較大,但是就目前現狀來看,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在融資、貸款、結算等方面還存在嚴重的滯后問題,這嚴重地制約了小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商業銀行對大型企業貸款覆蓋率接近100%,中型企業在80%以上,而小型企業則不足20% ,2010年度,授信額在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占我國企業貸款總額還不足5%,所以當前小微企業存在較大融資缺口,嚴重阻礙著小微企業的發展。
三、商業銀行開展小微金融業務的必要性
首先,從商業銀行發展的角度來說,開展小微企業專項金融業務必不可少。第一,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業務有利于拓寬商業銀行的客戶群。農民收入水平的逐漸提高及農村產業化的發展促進了農業小微企業的發展,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的條件積極開拓農村金融市場,有選擇地布局農村金融市場,積極拓寬自身的客戶群體以及利潤來源。第二,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業務有利于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長期以來,我國小微企業信貸需求旺盛而商業銀行給小微企業的貸款卻只相當于同期國企貸款額的2%左右,所以融資受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這也直接導致全國每年損失就業機會大約800萬個左右。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的基本要求。第三,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業務有利于商業銀行優化自身結構,小微企業缺乏直接融資渠道,故融資更多的依靠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手段,所以小微企業金融市場潛力巨大。因此,商業銀行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通過利率定價實現、收益覆蓋風險、提升盈利能力等發展小微企業金融業務可以實現客戶來源多元化、有效分散風險、推動交叉銷售、促進私人銀行、財富管理、中間業務的發展,從而全面提升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其次,從小微企業角度來說,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需要商業銀行的大力支持。近年來,中央政府對于包括小微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健康發展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諸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特別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具體政策措施。例如,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社會保險政策的扶持力度,提高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小微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延長至2015年底,對經營困難、符合轉型升級要求的小微企業,經財稅部門批準,可一次性緩繳3個月稅款,對符合轉型升級要求、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經統籌地人力社保、財稅部門批準,允許緩繳應由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等。減征由企業繳納的四項社會保險費。這些措施旨在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但這也直接導致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更加嚴重,而且中國現行金融體系以服務大企業和政府項目為目標難以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現有的小微企業受到不公平待遇,融資難問題非常突出,所以商業銀行應加快發展小微企業金融業務,從而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以達到與小微企業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姚樹蓮.我國小微企業困境成因和對策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4).
[2]鄭九歌.積極的小微企業信貸政策研究[J].經濟與管理,2012(01).
[3]宋琳.從商業銀行角度淺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J].價值工程, 2011(08).
[4]黃慧.微貸市場給力草根經濟[J].產權導刊,2011(03).
作者簡介:李月(1990-),女,漢族,四川成都人,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