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我國一項重要的金融創新,資產證券化業務在21 世紀初才剛剛起步。證券化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是基礎資產的轉讓,其中首要問題是基礎資產的選擇,即選擇什么樣的基礎資產適合進行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操作。本文通過對三種規模較大的信貸資產進行比較分析,并希望為國內證券化基礎資產的選擇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住房抵押貸款 基礎設施項目貸款 信資產證券化 基礎資產的選擇
資產支持證券發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住房金融市場,然后在世界各國迅速崛起,被認為是30年以來金融領域發展最快的金融創新。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存在廣大的空間,也是任重而道遠。停滯三年后,第三輪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于2011年下半年緩緩重啟,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額度為500億元。此次重啟試點將有兩大方向:一是擴大試點銀行范圍,二是擴大試點資產的范圍。監管機構有意將信貸資產證券化范圍擴大至中小企業信貸、涉農信貸、信用卡和地方融資平臺等領域。
一、信貸資產證券化和基礎資產的概述
資產證券化,是指商業銀行將其流動性不高的資產打包,然后要求中介機構將其打包成組合證券后銷售給目標群體,把可預見的現金流作為回報收益。我國主要以商業銀行及其資產管理公司所有的信貸資產為資產池的主要成份,委托信托公司發行的資產證券產品,一般在銀行間市場進行發行、流通。資產證券化市場經歷12年的發展歷程,信貸資產包含的內容很廣,具體包括住房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基礎設施項目貸款、租賃及貿易應收賬款等。所以,選擇適當的基礎資產應當成為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起點。這不僅與資產證券化產品能否在一級市場上順利發行相關,也關系到其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與投資者的投資風險,不是所有的信貸資產都適合證券化。
信貸資產證券化對其資產有特定的要求。從國外資產證券化的實踐來看,基礎資產通常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信貸資產必須有一定的存量,只有這樣才能組合出具有類似條件的資產組合,進而有效地構建資產池進行擔保和信用升級。
2.有可預期的、穩定的現金流的資產。當資產證券化產生的現金流出為既定的金額時, 如果其現金流入不穩定或者“斷流” ,那么發行人或其擔保機構就一定會面臨支付風險或者支付危機。
3.信貸的基礎資產必須具有一定的可重組性。本質上,資產證券化要求組合中的相關資產的風險、收益能力、存在期限等基本相近,然后才能對基礎資產進行精確的評估和信用評級,投資者進而可以據評估結果做出恰當的投資決策。
4.基礎資產的信用等級應該十分明確,也就是必須有明確的擔保支持。只有這樣,信用中介機構才便于對信貸資產進行評估和拍賣,開展證券化過程。
二、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時可選擇的基礎資產分析
(一)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分析
近幾年來,我國住房抵押貸款發展非常迅速。我國2008年至2011年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總額分別為:3.01萬億、4.4萬億、5.73萬億和8.8萬億。隨著人們住房需求的增加和理財觀念的轉變,我國住房抵押貸款的額度必將繼續增加,成為商業銀行信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住房抵押貸款進行證券化可以提高銀行資金的流動性,緩解銀行的資金壓力。在償還貸款的期間內,借款人可以選擇還款方式。目前,我國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還款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等本息還款法、一次還本付息法及本金還款法等。多數采用等本息還款法和等本金還款法。目前,銀行在發放住房抵押貸款時對貸款人進行嚴格的審查,建立了個人信用登記制度,加強對住房抵押貸款的經營管理。因此,住房抵押貸款可以提供有預期的、穩定的現金流。
但是,國內各銀行之間還未形成統一的貸款格式和貸款要求。各個區域的銀行的具體情況有所不同,在發放程序、貸款格式、貸款標準、信息管理等內容上還有較大的差異,貸款條件尚未統一,由此造成住房抵押貸款的種類雜亂,標準化程度比較低。所以,篩選合適的基礎資產、構建標準化的資產池仍舉步維艱,一級抵押貸款市場的不規范運作限制了二級市場的發展。
受其影響,尋找擔保機構為信貸資產提供明確的擔保支持從而提高它們的信用等級存在一定的難度。抵押保險機制的不健全,除了增加一級市場抵押貸款的信用風險,同時也提高了信貸資產進行證券化時提高信用等級的成本。
(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貸款證券化分析
所謂基礎設施項目,是指經濟建設中的水利、交通、通訊、能源設備和城鎮建設等的基礎性項目。這些項目具體包括以下內容:排水系統、交通系統、能源供給系統、通信信息系統和防災防害系統以及社會性的基礎設施金融等。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仍然處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時期,各項城市建設、教育產業、鐵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項目急待實施,而這些項目大都具有投資規模較大、資金回收慢、建設周期長的特點,但是它們也具有收益比較穩定的特點。伴隨著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的加快,相應的資金需求量數額巨大而且較為集中。政府財政收入在短時期內不可能得到迅速的提高,也就無法支持這么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投資。以前,單一的財政撥款渠道已經被以金融模式為主導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取代,地方政府也通過融資平臺獲取了大量的銀行存款。
眾所周知,基礎項目建設由于具有較長的建設周期,所以根據基礎設施項目貸款進行證券化而構建的資產池并不會立即產生比較穩定的現金流,至少需要一年或更長的時間,但是它們的現金流仍然是可以預測的。基礎設施項目建成以后,經營性的項目可以依靠項目本身產生的收益,帶來較為穩定的現金流。雖然準經營性和非經營性的基礎設施項目其自身無法產生較為穩定的現金流,但是這些項目的信用能力很強而且通常具有較為充足、完備的歷史記錄,并且有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作為支撐,所以這些項目的現金流也是可以預測的。所以,可以將各項基礎設施項目的貸款組合打包、組成具有穩定的收入流,成為進行證券化的合格的信用擔保品,構建形成標準化的資產證券化的資產池。基礎設施項目的貸款信譽高、風險較小、貸款的利率水平、種類及期限的差異較小,有利于將其打包、重新組合,并且以此獲得較高的信用評級。
(三)對中小企業信貸資產進行證券化的分析
在目前的發展中,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融資難。據統計,我國每年有三成左右的中小企業終止營業,而其中60%左右的中小企業是因融資問題得不到解決而選擇破產的。多數的中小企業處于成長期,它們的產品尚未定型,發展前景還不明晰,管理水平也不高,風險承受的能力較弱、會計信息基礎處理能力比較薄弱。這些因素使得借、貸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籌集的貸款規模也比較低,相對的交易成本升高,而且中小企業通常缺乏可靠的抵押信用擔保。由于商業銀行很難對中小企業貸款風險進行評估、控制,因此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信用水平也較差。目前由于不能規范所有中小企業貸款額度及期限,所以無法對其歸類、進行重組。另外,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和在銀行貸款中所占的規模不大,對其進行證券化帶來的資金釋放與融資壓力緩解作用比較有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信貸資產證券化啟動,如果商業銀行可以將其住房抵押貸款、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貸款進行證券化,釋放其占用的大規模資金,將可以進一步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供給能力。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中國目前金融體制和規模下,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既有制度層面的原因,同時是由于市場信心供需不對等造成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順利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推動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提供較為積極的融資支持,但是在近期內不能期望通過這種辦法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三、總結
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具備了一定規模的、能夠提供穩定現金流的個人住房信貸及基礎設施項目貸款資產,為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提供了操作基礎。但是,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信貸資產大多數還處于散亂的狀態,可重組性還比較低。良好的基礎資產對于我國證券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商業銀行及其資產管理公司應該對其信貸資產進行標準化管理,提高信貸資產的可重組性。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應借鑒國外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經驗,努力探索適合國情的發展模式,逐漸穩步推行信貸資產證券化。
參考文獻
[1]周樂秀.中小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的經濟分析[J].時代經貿(下旬刊),2008(03).
[2]郭平剛.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產品開發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8(05).
[3]吳勝.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貸款風險及其防范[J].浙江金融,2004(12):11-12.
[4]人民銀行、銀監會: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
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5-04/22/content_2863754.html. 2005-04-22.
作者簡介:孫麗麗(1989-),女,山東臨沂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2011級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金融理論與實務。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