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購成本是企業成本控制中的主體和核心部分。采購在企業生產及供應鏈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競爭加劇,企業采購風險愈來愈大。采購風險包括內因型風險和外因型風險。文章在就企業采購內因型風險種類及控制范圍著重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強化企業采購內因型風險防控的措施。
【關鍵詞】企業采購 內因型風險 防控
采購在企業生產及供應鏈中占有重要地位。采購成本是企業成本控制中的主體和核心部分。采購與供應管理對利潤具有杠桿效應,當采購成本降低一個百分點時,企業的利潤將會上升更高的比例。隨著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競爭進一步加劇,采購所面對的風險日益增多。強化企業采購風險防控,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企業采購風險
風險,是指某一行動的結果有多種可能而且具有不確定性。采購風險是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之一,指在采購過程中由于各種意外情況的出現,使采購的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相偏離的程度和可能性。采購風險分為兩種類型:內因型風險和外因型風險。
內因型風險是指企業在采購過程中由于采購計劃、采購詢價、供應商選擇、采購決策、合同評審、訂單處理、驗收入庫等某個環節出現意外情況,使采購的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相偏離,主要包括計劃與存量風險、選擇風險、合同風險、驗收風險、責任風險。外因型風險包括意外風險、價格風險、采購質量風險、技術進步風險、合同欺詐風險。
內因型風險可通過規范管理加以防控。本文主要按照物資采購流程,著重探討強化企業采購內因型風險防控的方法。
二、企業采購內因型風險控制范圍
按照COSO內部控制框架,企業采購內因型風險控制范圍可包括:組織采購;對供應商進行評估;合同會簽審批;對入庫物資的數量、金額及應付賬款進行記錄;在貨到票未到的情況下,對已接收的存貨進行暫估入庫會計處理;向供貨商支付貨款。
三、企業采購內因型風險的種類
企業采購內因型風險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種類:
(一)計劃與存量風險
采購計劃安排不合理,造成庫存短缺或積壓,可能導致生產停滯或資源浪費。
(二)選擇風險
供應商選擇不當,采購方式不合理,采購定價機制不科學,采購定價方式選擇不當,授權審批不規范,可能導致采購物資質次價高,出現舞弊或遭受欺詐。
(三)合同風險
未訂立合同、未經授權對外簽訂合同、合同對方主體資格未達要求、合同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詐,可能導致企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監控不當,可能導致企業訴訟失敗、經濟利益受損。
(四)驗收風險
驗收標準不明確、采購驗收不規范、對驗收中存在的異常情況不作處理,付款審核不嚴,可能導致采購物資質量不合格、資金損失或信用受損。體現為在數量上缺斤少兩;在質量上魚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種規格上貨不對路,不合規定要求;在價格上發生變形等。
(五)責任風險
許多風險歸根到底是一種人為風險,主要體現為責任風險。如:由于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未能把好合同關,造成合同糾紛;或是采購人員假公濟私、收受回扣、牟取私利等。
四、強化企業采購內因型風險防控的主要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強化企業采購內因型風險防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健全完善企業采購內部控制制度
健全完善相互牽制的采購內部控制制度。例如,采購與詢價兩不相容職能,是涉及價格風險的關鍵控制點,只有對采購與詢價兩不相容職務實施分離,才能規避價格風險。
(二)加強反舞弊教育,強化考核機制建設,提高業務人員綜合素質
加強對員工尤其是采購業務人員的培訓和教育,不斷增強員工法律意識。重視職業道德建設,每年定期開展反舞弊教育,警鐘長鳴,提高采購人員遵紀守法意識和綜合素質。
強化考核機制建設,引導業務人員按制度采用合理的采購方式,正確選擇供應商,科學定價,規范授權審批,嚴格驗收標準和驗收程序,培養企業團隊精神,增強企業內因型風險防范能力。
(三)源頭防控供應商風險
立足于從源頭上控制物資質量風險、供應中斷風險和價格成本風險,實行統一管理、動態考核、扶優汰劣、分類分級管理的供應商管理。對每個供應商,每項合同的價格、質量、交貨和服務熱情情況進行考核評價,考核結果每天即時自動更新,實現對供應商的動態、量化考核。根據動態量化考核結果,按物資品種定期發布供應商業績排名,向排名靠前的供應商實施定貨傾斜,培育主力供應商群體,不斷提升供應商整體質量。
(四)加強合同會簽和合同臺賬管理
加強簽約監督:審查簽訂經濟合同當事人是否具有主體資格,是否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審查經濟合同主要條款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要求;審查經濟合同主要條款是否完備,文字表述是否準確,合同簽訂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加強合同臺賬管理,統一歸檔管理,做到合同保存完整齊全。
(五)加強企業采購全過程全方位監督
加強從計劃、審批、詢比價、招標、簽約、驗收、核算、付款、領用等所有環節的全過程監督。重點加強計劃制定、簽訂合同、質量驗收、結賬付款四個關鍵控制點的監督。
加強內控審計、財務審計、制度考核三管齊下的全方位監督。督促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采購機制,全方位規范完善企業采購管理,堵塞管理漏洞。
(六)大力推進公開透明的電子化采購
當前,過程公開透明、信息高度集中的電子化采購是推進采購管理改革、提升采購管理水平的革命性手段。將采購業務全流程嵌入電子化采購平臺,實現網上提報需求計劃、網上詢比價或招標、供應商網上報價、定時開標、網上合同會簽、網上跟蹤采購質量和進度、網上評價供應商、網上核銷合同。電子商務系統網上采購公開業務全過程,實行業務操作分段制衡,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杜絕暗箱操作,可以實現“決策民主、操作公開、過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的管理理念,業務操作的隨意性和人為因素干擾可以有效控制,實現有效控制采購風險。
參考文獻
[1] 中央企業管理提升活動領導小組.企業采購管理輔導手冊.2012.
[2]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控制手冊.2012.
[3] 趙艷俐.采購與供應管理實務.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亓俊平(1973-),男,山東省濟寧市人,經濟師,就職于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濟寧電廠,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