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總是會由于經濟交易的不斷發展而顯現出不同的問題。會計制度給財務工作者提供了不同的選擇空間,以使得企業能夠更好地核算實際的經營收益情況,但事與愿違,企業利用自由空間操縱利潤的現象屢見不鮮,文章旨在通過對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的分析,揭露會計方法的實際運用方法,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幫助和指導。
【關鍵詞】企業 利潤操縱 會計分析
企業常見的操縱利潤的方法主要在于會計制度規定的方法的可選擇性。最常見的主要在于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對公允價值的惡意操縱以及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方法的選擇,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分析
企業能否采用正確的折舊方法計提折舊,對企業正確計算所生產產品的生產成本以及企業經營收益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企業應該根據與固定資產相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折舊方法的選擇將會影響到每期的折舊費用,因此,折舊方法一旦選定便不得隨意更改。
現行的企業折舊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直線折舊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其中,直線折舊法又叫年限平均法,假定每期的折舊額是相同的。這種折舊法主要用于每期固定資產負荷程度相差不大的情形。對一般的固定資產,由于前期工作效率高,提供的經濟效益高,而后期工作效率要明顯降低,年限平均法是不適用的。若此時為圖簡單,錯誤的選用這種折舊方法,在固定資產使用前期,折舊額與實際情況相比過少,產品成本存在少記的現象,虛增當期利潤和收益。后期,情況則恰恰相反,折舊金額存在多計提的問題,利潤又存在少記的問題。
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屬于加速折舊法,特點是在固定資產存續期間內,早期計提的折舊較多,而后期計提的折舊則相對較少。以上四種折舊的計提方法并不存在孰對孰錯的問題,只是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擇。但是往往有企業為了達到自身的目標,選擇不符合規定的方法。例如,某企業為了逃避繳納企業所得稅,將管理用按直線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改為按加速折舊法,使得本期管理費用大幅度上升,本期利潤減少,達到自己非法的目的。
二、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
公允價值計量主要是指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公允價值能夠更真實地反映其所計量的會計信息。這主要是因為公允價值是有效市場下,市場參與者在獲得充分的信息后,交易雙方對價格和價值所做的認定。這項認定通常能真實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通過公允價值屬性計量后,會計信息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往往更加具有決策相關性。有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依據財務報告作出合理有效的決策,保證證券市場的有效性。
雖然,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但企業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現象還是不勝枚舉。主要表現在,關聯企業通過合謀,以公允價值的名義以期達到粉飾利潤或少繳稅金的目的。企業之所以能夠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市場經濟發展尚不成熟,公允價值運行環境不完善。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初步建立了資本市場,但是市場經濟發展還很不成熟,具體表現在:資產評估機構欠缺有效的評估經驗,對資產進行評估時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現值估值技術發展缺乏嚴謹的研究,現金流量和折現率的選擇缺乏科學性,導致在技術上也存在操作困難。
其次,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不達標,個人素質有限。公允價值有三個級次,即市場交易價格、同類或類似交易的價格、現值技術估計公允價值。在從三個級次中選擇合理的標準作為公允價值計量基礎時,需要運用大量的專業判斷,尤其在對相關的資產進行估價時,采用何種方法,運用哪種技術時,都依賴與會計從業人員。
最后,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十分完善。我國法律制度不健全,也對公允價值在實際中的應用起到非常不良的影響。例如,現行會計準則和相關制度對企業信息披露的規定尚不十分嚴謹,存在通過公允價值操縱利潤或者進行虛假披露的漏洞。相關的監管機構由于工作業務量大,只能通過抽查來了解上市公司的整體情況,而對個別公司的會計造假行為卻很難發現。除此之外,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的特殊的利益關系,也存在協助上市公司利用公允價值進行造假的可能性。
三、發出存貨成本計量方法分析
企業應當根據存貨的事物流轉形式,合理選擇發出存貨的成本計量方法。現行比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以及個別計價法等。企業在具體選擇計量方法時,應當根據企業管理的要求以及存貨的性質合理選擇,不得為了操縱當期或者以后各期的利潤故意選擇錯誤的計量方法。
先進先出法主要是指對發出的存貨選擇前期的購入存貨成本進行計量。當物價上漲時,采用先進先出法存在虛增利潤的問題,因為當期購入的存貨價值高,期末存貨價值相應虛高,發出存貨的成本計價則相應減少,利潤因此存在虛增的情況。
四、小結
本文主要從企業常見的操縱利潤的三個方面展開分析,即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對公允價值的惡意操縱以及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方法的選擇,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企業主要利用會計制度的可選擇性進行操縱,為了有效防止類似現象的出現,應該對企業在選擇會計方法時進行嚴格的限制和規定或者加強對企業的會計指導,以實現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
參考文獻
[1] 韓麗萍.公允價值在我國應用現狀[J].現代農業,2010(12).
[2] 王瓊.淺談公允價值的優越性[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13).
[3] 王樂錦.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J].會計研究,2006(5).
作者簡介:巴帥(1989-),男,回族,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經濟與管理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會計學。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