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金融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從物流金融的可行性,如何拓展物流金融業務,業務拓展中存在的問題及風險以及商業銀行如何防范物流金融風險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物流金融 經濟發展 金融風險
一、當前物流金融發展的可行性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和主要模式
物流金融,簡單講就是在物流業的運營過程中,通過運用金融工具、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整合物流、資金流、商流、信息流等,從而使物流產生價值增值的融資活動。商業銀行將市場暢銷、價格波動幅度不大的物流產品質押,通過一些實力較強的物流公司信息管理系統,向符合條件的企業客戶全過程提供多種銀行結算和融資服務業務,從而提高資金運行效率,降低資金運行成本。物流金融既可以讓物流企業在供應鏈環節中為客戶提供物流和金融的集成式服務,又可以為客戶降低企業資金占用率,還可以增加物流企業高附加值的服務功能和經營利潤。
物流金融主要有三種模式:
1.物流結算模式:利用各種金融產品和結算方式為物流企業及客戶融資的金融服務,主要有代收貨款、墊付貨款等形式。
2.物流倉單模式:包括倉單質押模式、保兌倉模式和其他物流倉單模式,在物流倉單模式中,最重要的是質押品的保管問題。
3.物流授信模式:主要包括統一授信模式、物流保理模式。
目前,各商業銀行的物流金融產品很多,國內多家銀行和物流企業已經運作的包含不動產質押融資、代收貨款、保兌倉、融通倉、海陸倉、墊付貨款、倉單提單質押、池融資、保理等多種業務模式。
(二)發展物流金融的基礎
1.物流金融業務處于起步階段,發展潛力大
從某地級市各家商業銀行在物流金融業務開展情況來看,此類業務尚處于初級階段,以某家商業銀行為例,其對外宣傳推出的物流金融產品有以下一些品種:
(1)信貸業務:中長期貸款、流動資金貸款、人民幣額度借款、票據業務(票據承兌和票據貼現)。
(2)結算類及中間業務:日常結算業務、國際結算、保證業務(關稅保付保證、保釋金保證、延期付款保函和保理)。
(3)現金管理類業務:依托網上銀行與重要客戶管理系統兩大核心平臺。
分析上述產品和業務,其實一大部分就是商業銀行通用的金融產品,真正涉及物流金融的專業品種很少,而且,物流金融也因條件不成熟該銀行尚處于試水階段,業務開展不廣。當地其他各家商業銀行在物流金融業務上基本也是同樣的現狀。
2.融資難迫使拓展新的融資渠道
據某地級市的2012年上半年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二季度,該市企業家信心指數為99.1,比一季度下降11.5點,比去年同期下降30.5點,創下三年來該市市企業家信心指數的新低,處于微不景氣區間。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該市部分企業出現融資困難、流動資金緊張、民間高利借貸旺盛的狀況,尤其是資金密集型企業受到沖擊較大,其中建筑業流動資金景氣指數更是低于2008年和2009年的同期水平。
從該市的統計數據來看,2011年該市的內資企業戶數超過15000戶,其中90%以上是中小企業。近年來市政府和金融機構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上做了很多努力,但融資難問題依然是目前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具體表現為:
一是貸款難。現在銀行普遍對民營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持謹慎嚴格的態度,加上客觀上許多民營中小企業缺乏有效抵押資產,信譽度不高,使得民營中小企業貸款門檻高,手續繁,額度低,期限短,品種少。據了解,60%以上的民營中小企業主要依靠自身積累、民間借貸和內部職工籌措資金,能從銀行得到貸款的企業不到40%。
二是抵押物少,抵押額度低。中小企業貸款主要以抵押擔保貸款為主,按照現行政策,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可抵押資產。有些企業是集體企業轉制,因未辦理土地變更手續,其土地和廠房均不能抵押;在建船舶、原輔材料、出口退稅單等一般都不能作為抵押。可作為貸款抵押的,抵押額度也較低,如船只只有50%-60%,土地、廠房只有60%-70%。企業的資產主要是設備,但企業設備銀行一般不愿抵押,即使抵押的抵押率也較低。
三是擔保難。該市經信委備案的擔保機構共有7家,其中全額由政府出資組建的擔保機構5家,政府與民營企業合資1家,全部由民營資本入股1家;這些擔保公司為全市中小企業緩解資金難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擔保機構的資本金卻沒有相應增加,各類擔保機構也沒有統一的主管部門,缺乏有經驗的經營管理人才,存在著制度不夠健全、操作不夠規范、行政干預比較多的情況,與市場化操作、法人化管理還有不少距離。擔保面不寬,大量資金集中在少數重點企業,而且有的資金被長期占用,使多數中小企業得不到貸款擔保。
據了解,該市的大多中小企業依然存在著應收賬款周期偏長,應付賬款周期偏短的問題,正常現金流周轉受到影響。同時該市的中小企業也存在著信用等級低,可抵押資產少、財務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原因,以其固定資產抵押方式從銀行獲得的貸款雖解決了部分資金需求,但資金短缺問題還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已經影響到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整體運作效益。因此,該市的中小企業迫切希望一種能以其流動資產進行質押貸款的融資形式的出現,而借助物流金融可以解決這一難題。
3.商業銀行業務拓展需要
面臨利率多次下調的局面,商業銀行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為物流企業提供完善的資金結算平臺和融資理財服務,一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二可以相應增加自身的中間業務收入,三可以隨時掌握質押物的動態信息,防范由于信息不對稱給金融機構帶來的相關風險,四可以通過與物流企業的合作實現多方共贏。
二、商業銀行如何拓展物流金融業務
物流金融將上下游企業和銀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誰能夠領先介入物流金融,誰就能夠率先搶占先機。物流金融的品種較多,各家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結合企業的現狀進行介入,以貨押授信、保兌倉、倉單質押等幾種容易操作及條件成熟的模式為切入點進而逐步拓展“全程物流”供應鏈金融業務。
貨押授信業務,商業銀行委托物流企業對融資需求企業提供的質押物進行監管,物流企業在有效監管質押貨物的基礎上給予貨主融資。企業以自有或他人的動產為質押,動產可以是企業自有倉儲中的存貨、運輸途中的存貨,預付款項之后的提貨權等。
保兌倉業務,商業銀行要求融資需求企業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后開出承兌匯票,收票人為供貨企業,供貨企業在收到銀行承兌匯票后向銀行指定的倉庫發貨,并承擔回購義務。貨到倉庫后轉為倉單質押。隨著融資需求企業歸還銀行融資資金的額度,銀行相應解凍相應價值的貨物進行銷售,貨物出庫時,由銀行確認后倉儲公司方可發貨。
倉單質押融資業務,融資需求企業把貨物存儲在倉庫中,然后憑倉儲公司開具的倉單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銀行按貨值向融資需求企業提供一定比例的貸款,同時由倉儲公司代理監管貨物。
除了在物流金融業務上逐步推廣拓展,積累經驗,不斷完善的同時,商業銀行還應做好以下一些方面的工作:
(一)重視物流金融業務基礎建設
商業銀行銀行和物流企業為了共贏的目的可以聯手做好物流金融基礎軟硬件建設。同時取得地方政府與銀行監管部門的認同,可以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支持銀行參與物流金融業務,此外,物流倉儲企業與客戶、銀行建立時實信息網絡系統,以加快各方信息傳遞、減少中間環節、加快業務辦理速度,提高靈活性和流動性,防范貨物監控漏洞。
(二)選擇物流金融業務的重點發展推廣品種
目前物流金融業務中多以入庫貨物作為質押,各商業銀行大多會選擇價格漲跌幅度不大、質量穩定的品種。在具體產品上,融資類可以采用核定貨值質押融資模式,非核定貨值質押融資模式,貨權質押融資業務,未來提貨權倉儲監管融資模式,未來提貨權保兌倉融資模式等模式。結算類產品可以采用有資金清算、網上企業銀行、銀企直聯系統、網上企業集團結算中心、重客系統等產品。
(三)與重點物流企業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
物流金融業務的物流企業選擇實力及管理能力較強的物流戰略伙伴,對實力弱小、管理能力低下的物流企業合作要慎重。雙方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后,通過磨合溝通,更有利于提高效率,防范物流金融風險。同時商業銀行根據物流企業的信息平臺對融資需求企業進行信用分級,使商業銀行加強對質押貸款全過程的監控,降低信息取得成本,降低貸款業務的風險。
(四)物流金融營銷團隊組建
物流金融業務有著一定的獨特性,產品開發推廣更需要對企業和金融業務比較熟識的專業人員。商業銀行需著構建物流金融營銷平臺,組建物流金融營銷團隊,進行推介活動的組織、上門營銷,建立物流金融業務檔案,做好上下級行的聯通互動和上游筑壩工作,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做不同產品的解決方案。
三、物流金融業務拓展中存在的問題及風險
當前商業銀行在物流金融業務拓展上主要有以下問題:
一是業務流程規范問題。由于物流金融業務處于起步階段,各家銀行業務流程缺乏規范,對同一種業務不同的銀行都有不同的操作模式及合同條款,操作程序繁簡不一。因此急需制定相對統一的規范的合同條款和標準化的業務流程。
二是商業銀行物流金融營銷隊伍的建設問題。物流金融是新業務,各家銀行都面臨業務團隊的建設與業務營銷問題。即使已經開辦此項業務的銀行尚缺少物流金融業務典型營銷案例,對業務拓展和產品營銷中遇到的問題和需求有時也不能得到很好解決。
三是對物流金融風險的認識問題。物流金融風險有著金融業風險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商業銀行應該認真分析,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從風險角度來說,物流金融業務除了銀行業的一些常見風險外,還有客戶資信風險、運營風險、質押物本身風險、倉庫或物流公司風險、倉單和提單風險及法律風險等一些風險。
四、商業銀行如何防范物流金融風險
(一)針對客戶的資信風險,銀行要根據相關的規章制度對客戶進行資信調查,進行客戶信用等級評定,對貸前、貸中、貸后的風險控制環節要落實到位,不可流于形式,須嚴格按照授信業務管理相關規定對其進行授信調查、審查與審批。
(二)針對運營風險,對經辦分行進行準入限制,組建任務團隊,及時掌握物流市場的信息和動態,密切與相關政府主管部門的聯系,加強同行之間的協作和交流,最主要目的是為了多方溝通及時、信息對稱。
(三)針對質押物本身的風險,應當切實加強貸后管理,每月核查庫存質押物狀況,銀行委托倉庫管理人員對保全倉庫的貨物進出進行控制,倉單質押項下的貨物要辦理保險,并以質權銀行為第一受益人。同時要密切關注質押物的市場波動、經銷商的贖貨進度、經銷商的自身信譽與綜合實力變化,若發生明顯不利的負面變化,應及時采取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和資產保全措施。
(四)針對倉庫或物流公司風險,銀行應選擇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現代化的管理技術,經營正常、財務指標良好,有較強抗風險能力的物流企業,無任何懸而未決的爭議和糾紛。要求物流企業加強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培養,明確各部門的權責,不斷進行創新、完善制度建設。
(五)針對倉單和提單風險,銀行要加強倉單管理,倉單要使用固定的格式,按指定方式印刷,同時要保證倉單填列的完整性、真實性和有效性,必須保證倉儲公司對存入的貨物在任何時點最多只能出具一份倉單。銀行要完善提貨管理,同時要登記明細臺賬,每釋放一筆,在相應倉單下作銷賬記錄,直至銷售完成、貸款收回為止。
(六)針對法律風險,銀行要定期對內部員工進行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培訓,使員工對物流金融的業務范圍、經營管理、風險合規等有深入的了解,做到依法合規經營。同時要求物流企業規范行為,遵守法律法規,做好質押貨物的登記工作和背書工作,規避合同帶來的法律風險。
作者簡介:毛哲煒(1967-),男,漢族,本科,經濟師、會計師,研究方向:金融投資、風險管理。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