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經濟更加復雜的環境下,人民幣國際化迎來絕佳的歷史機遇。目前,中國在具備經濟規模、政治實力、貿易支撐等條件的同時也存在金融市場不發達、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等障礙。人民幣的國際化,兩個“三步走”已基本達成共識,但其時間進程等方面仍有待細化、深入。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匯率 國際貨幣體系 國際化進程條件路徑選擇
近年來,我國隨著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國際化的步伐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提速階段,但也面臨巨大挑戰。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進展
首先, 逐步完善人民幣流出、回流機制,有序拓寬人民幣回流渠道,不斷擴大與其他經濟體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一)中國人民銀行已先后與包括中國香港地區在內的14個國家和地區貨幣當局簽署了總額為1.3萬多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金額累計達到13362億元人民幣。(二)開展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試點,目前已擴大至全國。(三) 推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人民銀行將適時進一步放寬個人人民幣業務的相關政策,個人人民幣的跨境流動將更加便利, 使人民幣境外回流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
其次, 中國香港地區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已建成。具體表現為:(一)繼續擴展人民幣債券市場。至2011年11月末,中國香港地區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1811.6億元。(二)人民幣存貸款業務快速發展。目前,中國香港地區人民幣存款余額已占總存款的10%左右,共發放人民幣貸款256億元。(三)推動境外人民幣業務發展。截至2011年11月末,通過中銀香港收付的跨境人民幣結算資金已達22219.3億元。(四)豐富人民幣金融產品。離岸金融中心是人民幣對外流通的一個支撐點,是人民幣的市場和落腳點。人民幣存款、貸款、企業債券、銀行債券、貿易融資、國債、衍生產品等大力推行增加人民幣回流途徑,和境外影響力。
二、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第一,中國國民經濟的競爭力尚待提升。在世界大宗商品市場,“中國供需”成為大宗商品價格漲跌的絕好理由。(一)在稀土礦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賣主;在鐵礦石上,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買主。在我國,有著“工業維生素”之稱的稀土等不可再生資源產品。中國在國際貿易體系的定價權決定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上博弈中的勝負。(二)中國的加工貿易在外貿中占比很大。商品最終是由中國出口而主要生產環節并不在中國,從增加值的角度看,將直接導致中國企業在貿易往來中的風險。
第二,中國國內金融市場亟待完善,其規避風險能力較弱。在中國金融市場上,利率、匯率等關鍵變量尚未實現市場化;金融產品種類匱乏、單一化、金融深化程度不足。相關金融市場的交易量規模相對較小,在這樣的條件下,金融市場應對供求因素沖擊的自我調整的能力非常有限,需建立健全與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相適應的資產交易市場。
第三,中國金融市場管制較為嚴格,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仍有距離。目前,中國計劃在深圳開展人民幣可兌換的試驗。這一舉動預示著中國將開放其資本賬戶,為人民幣自由兌換拉開帷幕。人民幣自由兌換是一個長期且循序漸進的過程。就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和歷史經驗來看,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必須在“有序、積極、穩妥”的開放原則下謹慎而積極地推進。
第四,在實施人民幣國際化中的阻礙。一是支撐人民幣國際化的內部條件還不完備。即價格杠桿工具要在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利率、匯率的進一步市場化改革尚不完善。二是資本項目的可兌換有序推進。三是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缺乏收益性和流動性。此三方面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障礙。人民幣的國際化,需要有資本的完全兌換、流動性的貨幣和流動性的資本市場等各個要素相互結合。
第五,中國在周邊地區擴展貿易、金融,勢必會沖擊美、日現有利益格局,為此,美國發起“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 以加強亞太經濟的主導權,推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
美國長期以來的金融創新打破了消費者購買力的約束,支撐了美國貿易逆差的格局。未來,中國將面臨如何接受貿易逆差(這甚至有悖于我們勤儉節約的文化)的格局、建立新的消費文化等從未有過的價值觀挑戰。另外,美國強調通過金融創新來強化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而亞洲國家更多的強調通過金融監管控制金融風險,甚至還抑制金融創新(管理匯率和利率等影響金融資產價格的關鍵指標)。這也是一個價值觀的挑戰。
三、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策略
第一,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與更多國家締結在雙邊貿易中以人民幣計價的合作協議,建立貨幣互換關系,以此擴大雙邊貿易中人民幣計價的范圍,完善地區多邊金融合作機制,成為其他國家外匯儲備一部分的重要方式。
第二,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自由兌換,建立健全金融市場深度、廣度(一)深化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完全自由兌換進程。(二)加大金融市場改革力度,穩步推進人民幣的投資化或儲備化,擴大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范圍。
第三,確保貨幣價值穩定合理,健全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一)進一步推進匯率制度市場化改革,推進在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客觀要求。匯率市場化改革的順利推進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時,帶來加劇匯率波動、沖擊國內企業的風險和挑戰。(二)繼續穩定雙邊匯率、加大貨幣自由兌換力度、加深人民幣區域影響力,有效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第四,加快包括利率市場化在內的金融市場化改革(一)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國內金融市場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二)協調國際、國內政策,加快推動國內產業升級,鼓勵低端企業、加工貿易向周邊地區轉移,有助于穩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鄧,李稻葵.人民幣國際化:下一個十年重大的發展趨勢[J].當代社科視野,2011(Z1).
[2]何東,馬駿.人民幣跨境使用與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發展[J].中國金融,2011(16)
[3]巴曙松.2009:人民幣國際化的起步之年[J].經濟,2009(06).
作者簡介:程斐斐(1989-),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金融管理。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