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007-2011年16家上市銀行樣本為研究對象,實證研究了職工薪酬水平與控股股東、制度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研究發(fā)現:上市銀行平均職工薪酬與每股收益顯著正相關,即公司盈利水平的增長增加了平均職工薪酬;國有控股銀行的平均職工薪酬低于非國有控股銀行;在大陸和香港同時上市的銀行的平均職工薪酬水平比只在大陸上市的銀行的平均職工薪酬水平高。這為探究不同銀行的平均職工薪酬水平差異的影響因素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關鍵詞】職工薪酬 控股股東 制度環(huán)境
一、研究背景
在北京舉行的“2011環(huán)球企業(yè)家高峰論壇”上,民生銀行行長洪崎發(fā)言說:“整個銀行業(yè)這些年數字確實非常靚麗,尤其像今年,整個企業(yè)的資金需求,企業(yè)經營壓力很大,中國銀行業(yè)一枝獨秀、利潤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一點為富不仁的感覺,企業(yè)利潤那么低,銀行利潤那么高,所以我們有時候利潤太高了,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12月4日《廣州日報》)。民生銀行行長的這一番話將本已備受關注的銀行業(yè)“暴利”話題再次推向了風口浪尖,公眾媒體不斷地抨擊銀行業(yè)的巨額利潤以及與實體經濟相脫離的高速增長。
面對上市銀行整體水平的巨額利潤,人們大多只是跟隨社會輿論,很少有人去研究銀行業(yè)內部不同銀行的個例情況。雖然銀行業(yè)整體顏色亮麗,但是不同銀行之間也有較大的差距。根據2011年年報數據,經過整理分析可得:16家銀行的薪酬水平差距頗大,招商銀行的員工平均年薪高達44萬元以上,而農業(yè)銀行的人均年薪只有16萬余元。到底是什么因素導致不同銀行中員工平均收入水平有如此大的差距?
目前,國內關于職工薪酬的研究也多集中在高管薪酬影響因素和激勵制度的研究方面,但是有關于不同銀行的平均職工薪酬差異的影響因素分析在學術界卻很少見。
本文以為,要想整體衡量銀行業(yè)巨額收入下不同銀行中員工平均收入水平差異的原因,應當綜合考慮銀行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其他多種因素,而且,應當考慮銀行全體職員的薪酬,而不僅僅是高管的薪酬。但是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我們可以把現金流量表中“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作為職工薪酬的衡量指標。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說
(一)文獻回顧
Smirlock (1985)曾以美國2700家銀行為研究對象,探討利潤率與市場結構的關系。他的研究結果顯示,市場占有率對于銀行利潤率具有正相關關系且有明顯影響。Maidus J.(1988)運用隨機前沿成本法測度的效率值分析了西班牙銀行業(yè)市場結構與績效的關系,結果表明效率是決定銀行利潤率的主要因素,證實了有效率的企業(yè)具有高級管理技術或生產技術,從而降低了成本,獲得較高的利潤,相應也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孫世敏,楊立風,趙希男(2006)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為基礎,研究了國有企業(yè)高層管理者的剩余分享機制和中低層員工的績效工資分配機制。一方面運用定量的方法確定高層管理者合理的剩余分享比例,另一方面建立了“企業(yè)整體—部門—員工個人”的績效工資分配流程,并設計企業(yè)整體、各部門和員工個人的績效工資計量模型。
郭繼雷(2009)通過回歸的方法將資本結構對國有企業(yè)高管薪酬的影響進行分析,得出不僅負債比率對高管薪酬產生影響,負債結構也是影響高管薪酬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國有企業(yè)薪酬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國有企業(yè)受到行政管制,高管均為行政任命,而且,國企高管在經營中缺乏激勵,追求個人效益最大化而不是股東權益最大化等。
鄭芳芳(2010)采用滬、深兩市51 家上市房地產公司2006-2008 年三年共計153 組數據,對公司高管薪酬與經營績效的相關性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高管薪酬與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及基本每股收益呈顯著正相關,但與凈利潤增長率不具有統計意義上的線性關系。
因此,目前國內研究職工薪酬多為高管薪酬或者研究企業(yè)內部資本、收益、控制等因素對高管薪酬水平的影響。同時研究控股股東的性質和制度環(huán)境對銀行整體職工薪酬水平的影響是本文的一個創(chuàng)新點。
(二)研究假說
1.職工薪酬與盈利指標
國外關于職工薪酬的研究多以高管為中心,部分學者認為高管人員薪酬與企業(yè)績效相關。有些實證分析認為高管薪酬與企業(yè)利潤的敏感性較高,例如,Lewellen and Huntsman( 1970);也有些實證分析認為,高管人員薪酬與企業(yè)績效不相關或相關性微弱。
國內關于普通職工薪酬的研究認為職工薪酬與企業(yè)績效相關性是顯著的,例如,樊帆,楊蓉(2010)認為職工薪酬與企業(yè)績效相關性是顯著的,而且是呈現先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再減少上升速度甚至下降的曲線相關性。
雖然公司中職工薪酬是事先協議確定的,但在實際發(fā)放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最大的影響因素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因為一個公司的盈利指標決定的該公司的存活性和成長性,作為公司的職工,其取得的報酬與公司的盈利能力有著必然的聯系。
因此,我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公司的平均職工薪酬與公司盈利水平正相關。
2.職工薪酬與控股股東性質
在本文中控股股東的性質區(qū)分國有控股和非國有控股,國有企業(yè)由于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政府的行政干預而面臨著薪酬管制等現象,所以,在當前銀行業(yè)利潤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國有企業(yè)會進行宏觀調控,使得職工薪酬的增長幅度維持在一定水平。而非國有企業(yè)為了對職工進行績效獎勵等,其平均職工薪酬增幅可能會高于國有企業(yè)。
因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國有控股銀行的平均職工薪酬水平低于非國有控股銀行。
3.職工薪酬與制度環(huán)境
制度環(huán)境可能對職工薪酬產生較大的影響,在不同國家的經濟環(huán)境下,勞動者的薪酬水平存在明顯差異,例如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區(qū)別。在我國,大陸的A股上市公司受大陸的制度環(huán)境影響,而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受到國際制度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因此,其職工平均薪酬也會與大陸存在差異。
假設3:在大陸和香港同時上市的銀行的平均職工薪酬比只在大陸上市的銀行的平均職工薪酬高。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和數據說明
由于研究是基于實證數據的上市公司職工薪酬影響因素分析。為此,本文的實證數據研究聚焦在滬深上市的銀行上。出于數據的全面性和可獲取性的考慮,本文對上市銀行的樣本構造通過以下過程:
①提取滬深兩市所有的上市銀行,為了排除異常值的影響,去除了處在 ST、SST或 S 等情況下的公司,最終得到16家上市銀行作為樣本。
樣本選取的上市銀行的股票代碼及簡稱:000001,深發(fā)展A;002142,寧波銀行;600000,浦發(fā)銀行;600015,華夏銀行;600016,民生銀行;600036,招商銀行;601009,南京銀行;601166,興業(yè)銀行;601169,北京銀行;601328,交通銀行;601398,工商銀行;601939,建設銀行;601988,中國銀行;601998,中信銀行;601818,光大銀行;601288,農業(yè)銀行。
②選取每個上市銀行從2007-2011年五年的面板數據,除了剔除處在 ST、SST或S等情況下的公司,另外也剔除了主要數據缺失和信息不詳的樣本。最終,遴選出73個2007-2011年16家上市銀行的觀察值。主要數據來源于CCER數據庫和國泰安數據庫,CPI指數和通貨膨脹率來源于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職工人數來源于各公司年報數據。
(二)變量定義
1.因變量(Dependent variables)
根據本文研究的問題,職工平均薪酬被定義為因變量。由于職工薪酬屬于公司內部不公開資料,不容易獲取,而公開的財務報表中的“應付職工薪酬”項目屬于負債類項目,大部分在未來支付,所以用“應付職工薪酬”衡量因變量也是不恰當的。所以,我們選用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項目作為衡量職工薪酬的指標,受公司規(guī)模的影響,用該科目的數值除以職工人數得到平均數,并以此來衡量職工薪酬。
2.自變量(Independent variables)和控制變量(Control variables)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對職工薪酬的影響,所以從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分析,將每股收益(EPS)作為自變量,分析其對因變量的影響。
控制變量的理論分析如下:資產負債率體現了公司的舉債經營程度,如果公司在某年大量舉債,可能出現了資金流不足的情況,這樣會對工資發(fā)放造成影響,因此應當作為控制變量加以控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反映了貨幣的購買能力,如果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化導致貨幣的購買力發(fā)生變化,那么工資就可能相應的發(fā)生變化以滿足職工的需求;只在大陸上市與在大陸和香港同時上市的公司面臨的制度環(huán)境不同,在職工薪酬的發(fā)放、監(jiān)管和控制方面都存在差異,這也可能對因變量造成影響;在所有上市銀行中有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控股銀行,這五大銀行對國家政策的敏感度較高,且在職工薪酬管理方面可能有別于其他銀行。基于上述分析,可選擇出以上變量建立模型。變量定義與說明見表1。
數據分析使用STATA數據處理軟件和Excel處理工具。
(三)檢驗模型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數據描述性統計指標分析
對模型中的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指標分析,結果如表2。
描述性統計指標可見,16家銀行平均工資約為二十四萬,相對于其他行業(yè)來說,實為“鶴立雞群”,然而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大約四倍,較為懸殊;每股收益的最小值為0.20,與最大3.28相比差距也較大;而其他控制變量指標在樣本觀測中比較均衡。
(二)相關性分析
如果模型中的變量存在多重共線性,會增大最小二乘估計量的方差,使得參數估計值不穩(wěn)定,對樣本變化敏感。而參數估計量方差增大,在進行顯著性檢驗時,t檢驗值將會變小,可能使某些本該參數顯著的檢驗結果變得不顯著,從而將重要變量舍棄。所以,應該對模型中所選取的變量進行共線性檢驗,以判斷是否將變量留在模型中。共線性檢驗結果如表3,括號中為P值。結果顯示:因變量與自變量有較好的相關性,說明解釋變量能夠合理地解釋被解釋變量;所選取的自變量兩兩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關系,也說明模型中的變量選擇是相對合理的。
**、***分別表示在5%和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
(三)回歸分析與檢驗
以職工薪酬的平均數為被解釋變量,以每股收益率、資產負債率、居民消費指數、是否只在大陸上市和是否國有控股為解釋變量進行回歸性檢驗,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
**、***分別表示在10%和5%的水平上顯著相關。
從結果分析,整個樣本的P值與0無顯著差異,樣本總體通過檢驗,且擬合優(yōu)度R2為0.5992,說明擬合得較好。結果顯示:每股收益與職工薪酬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同時在大陸和香港上市與平均職工薪酬顯著正相關,國有控股與平均職工薪酬顯著負相關。說明上市銀行每股收益的增加會增加職工薪酬,而且在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的平均職工薪酬較高,而國有控股的銀行的平均薪酬比非國有控股較低,之前的假設得到支持。
五、主要結論和啟示
本文通過對目前上市的16家銀行的實證數據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
(1)上市銀行平均職工薪酬與每股收益顯著正相關,即公司盈利水平的增長增加了平均職工薪酬;
(2)國有控股銀行的平均職工薪酬低于非國有控股銀行;
(3)在大陸和香港同時上市的銀行(A+H股)的平均職工薪酬水平比只在大陸上市的銀行(A股)的平均職工薪酬水平高。
基于研究結果,本文認為:銀行業(yè)的高額利潤并不是全部為國家納稅,還增加了職工的薪酬。而且,國家的政策調控能夠使得國有控股銀行的職工薪酬水平維持在一定范圍。最后,不同地區(qū)制度環(huán)境會影響上市的銀行的平均職工薪酬水平。
六、研究的局限
本文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目前只有16家上市銀行,研究樣本觀測值較少,可能影響結論的可靠性;由于上市公司對高管薪酬有詳細披露,但是對全體職工薪酬的信息披露不足,所以以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項目來衡量職工的薪酬水平存在一定的誤差。
參考文獻
[1]葛春堯.商業(yè)銀行高管薪酬激勵有效性的實證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1(04).
[2]樊帆,楊蓉.上市公司高管和職工薪酬與企業(yè)績效相關性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0(06).
[3]孫世敏,楊立風,趙希男.國有企業(yè)激勵性報酬的分配機制[A].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9).
[4]郭繼雷.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國有企業(yè)資本結構對高管薪酬影響的實證分析[A].中國商界,2009(11).
[5]鄭芳芳.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與公司經營績效研究—基于中國上市房地產公司的實證分析[A].中國商界,2010(10).
[6]Michael Smirlock. Evidence on the (N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ntration and Profitability in Banking.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85.2,17:69-83。
[7]Michael C. Jensen and Kevin J. Murphy. Performance Pay and Top-Manage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4,98(02):225-264.
作者簡介:宋雙雙(1990-),女,山東威海人,就讀于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研究方向:會計。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