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嵩軒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課改綱要里指出要將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任務提上日程。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教師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從根本上進行教學改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用新課標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勇于探索,敢于實踐,構建起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理想的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
然而當前語文教學的課堂現狀是:重讀寫,輕聽說;仍以技能訓練為主;缺少綜合實踐活動的支撐。
當下在課堂教學中提到最多的一個概念就是“有效課堂教學”。這種觀點認為,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它的核心是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關注教學的效益。然而,在現實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將對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的目標外延縮小了。只把它界定為提高學生的語文分數,而忽略了學生語文素養的進步和發展。在初一和初二就印發大量的中考訓練題,訓練學生的答題方式和方法技巧,卻沒有從根本上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積累。由于沒有雄厚語文素養的積淀,學生在初三階段需要知識來解決考試問題的時候,便感到無所適從,于是便對語文產生倦怠心理,甚至放棄語文學習。這些現狀都告誡我們,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是無效的。因此,必須改革現在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有效教學”。
一、明確有效課堂教學旨意
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因此,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時一定要以這一目標作為統領。明確有效教學應該包含如下幾層含義:
1.有效教學評價標準的惟一性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2.和諧地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是學生進步和發展的基本內涵;
3.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通過合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獲得的。
二、課堂教學改革措施及策略
1.組建教師備課組協同教學團隊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原理溝通語文教學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將教與學所包含的內容融會貫通,互相滲透,使其產生協調、同步、互補的效果,這樣教學各要素之間的協同,也將產生1+1>2的效應。協同團隊的組建是實施協同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學團隊的組成根據分工合作原則,必須考慮教師的教學姿態、教學行為模式等,不同的語文教師有不同的專長,有的善于講詩歌部分,能將學生帶入一個靈動的詩歌境界;有的擅長散文的講解,讓學生感覺自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置身于作者描繪的美麗風景之中;有的能夠把文章分析得入情入理,讓學生在理論中感受語文并非枯燥無味的文字記錄,從而領略到議論文嚴密的論證方式,并在對論點的把握上很有信心。有的老師善于教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注意觀察周圍的人與事,從而進行自我思考,這樣就不會在寫作文時感覺到無從下筆,感覺作文枯燥無味。教學團隊的組建要依賴教師的自主選擇,只有自愿參與協同教學的教師,才可能成為教學團隊的合適成員。團隊成員的分配還要考慮各方面的互補,特別是學科技能、興趣和資格水平上的差異,有助于強化團隊的集體優勢,有助于促進教師個體的專業成長,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可能性。
2.整合教學資源,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學校擁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如學校自身悠久的文化特色、藏書豐富的圖書館、開放的電子閱覽室、獨具風格的校本課程、優秀的教師團隊等等。這些都給我們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豐富資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和整合好這些資源,讓它們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最大的作用。課堂教學模式應該以“有效課堂教學”作為宗旨。當下我們經常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有這幾個步驟:一是導入新課,明確目標;二是自學指導,整體感知;三是檢查點撥,探尋規律;四是練習達標,拓展提高。這個模式在應對考試時可以說是一套有效的教學模式,強調的是訓練,但是對于語文素養的積累卻不是最佳的,它并沒有強調積累和感悟。這一點就跟新課改理念的“三維目標”存在差距。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時,重點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書籍閱讀,在個人的大量閱讀積累當中發生質的轉變,形成自己的感悟。
3.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最佳教學模式,它能使學生從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挺進,在使語文的工具性得到掌握的同時,使之與語文的審美性相互融合。開展語文活動課程必須堅持學生的主動參與,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內心的語文學習沖動,并努力通過活動課程使之定型,從而形成學習動機。我們學校的團隊活動給語文活動課的開展提供了多樣及有利的條件,例如藝術節的“演講比賽”,文學社及教材必修課文單元的活動設計等,都是現有的活動內容,教師可充分發揮這些資源優勢,在課堂教學當中進行課改實驗。
總之,課程目標的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賴于我們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特別是使我們的課堂成為有效教學的載體。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對改變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有著重大意義,因為有效教學的理論有強大的包容性,能吸收傳統教學的合理因素,同時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