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
高中學生因為處在特殊年齡段,很多問題不愿向別人傾訴,進入高三后,隨著課業負擔加重,學生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疏導,成績就會滑坡,甚至性格也會出現扭曲,在學校中,老師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而高三教師授課任務艱巨,和學生之間交流溝通也逐漸變少,所以很難發現學生中潛藏的問題。其實,和學生交流可以有很多形式,如果在這方面多用些心思,會收獲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下面我從一個語文老師的角度談談這方面的感受。
一、利用早讀來開導
語文早讀時間較多,而早讀又是學生一天學習的開始,如果學生有問題得不到解決,早讀就會無精打采,心緒不寧。老師在早讀輔導時發現學生一些異常,不能簡單斥責、批評,而應細心地詢問,發現問題及時開導。比如有一個男生昨天晚上和宿舍的同學發生了口角,耿耿于懷,第二天早讀時不讀書,趴在桌上似睡非睡,我把他喊到外面,沒有批評他不讀書,只說他學習一向用功,今天早上沒有精神,可能是身體不適,問他需不需要就醫。老師的關心,使學生深受感動,就把昨晚的不愉快全說出來。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我耐心地勸解了他一番,讓他拿出大丈夫的氣概學著去理解,去寬容,學生心中疙瘩解除了,也就高興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利用批改來關注
高中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他們不愿說出來,但愿意寫出來,在學生的作文、隨筆中,很多都是學生真實心理的反映,老師在批改時,可以做一個學生的知心人,利用文字和學生交流。比如有個女生在一篇隨筆中說自己總是比別人差,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萬念俱灰。我就在她的隨筆中鼓勵她,說她沒發現自己有很多優點,比如學習態度很端正,成績雖不出色但很努力,性格也很隨和,老師、學生都很喜歡她。在一次次的鼓勵中,她的隨筆中逐漸沒有了消極頹廢的氣息,人也變得更加開朗了。
再比如每次考試,對那些成績出色的學生,可以在試卷上批幾行文字,告誡他們不要驕傲,再接再厲,對那些成績較差的同學,也要批幾行文字,鼓勵他們汲取教訓,勇創佳績,這樣,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會感到老師在關注著自己,學習也就愈發有動力。
三、日常問候拉近距離
在學校里,老師和學生經常見面,但往往是學生說一句“老師好”,老師點一點頭,就匆匆而過了,這樣就錯過了很多交流的機會,如果老師能停下腳步,簡單說幾句話,可能效果會大不一樣,有次放學路上,一個學生慢吞吞前行,我碰到他,隨口問了問:“放了學別的同學都恨不得跑著回家吃飯,你怎么走這么慢,難道不餓嗎?”我一問,學生紅了臉,三言兩語中,他說自己早上跑操時褲子綻開了,又沒衣服換,生怕別人瞧見,所以不敢大步走,我教他把上衣外罩脫下來,簡單地綁在腰間,這樣既擋住了綻開的地方,又顯出了幾分瀟灑,學生一試,效果不錯,非常開心,一件小事使他更愿意走近老師,每當學習生活中有什么困惑,都敢于主動和老師溝通。
四、假日短信增進情感
對一些心理問題較重的學生,老師不僅僅要在學校關注他們,在放假的時候,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手段和學生溝通。一個性情有些抑郁的學生,在校期間,老師經常和她交流,她的情緒比較穩定,學習也較出色,但碰到五·一節、國慶節學生放長假,她自己一個人呆在家里,沒有父母陪伴,也沒有朋友關心,她的情緒就會波動,所以,在假期時,我叮囑她可以發短信訴說心里的想法,我也會時不時利用短信問一問她的情況,學生感覺到始終有人在自己身邊,內心就快樂了許多。
學生要想成為一個很出色的人,不僅僅具有相當高的知識能力,還應具有積極健康的心態,老師的恰如其分的點撥、開導,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會讓師生關系更和諧,也會讓學生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