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廷鳳
摘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和根本歸宿,是教師的歷史使命和光榮職責。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教育現代化的制高點和突破口,不僅為實現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構建了豐富的資源,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也為思想品德課教學拓寬了廣闊的空間,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要在教育信息化的環境下,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思想品德;教學改革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是指在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中,積極開發并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促進教育現代化,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人才的過程。思想品德課是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的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冻踔兴枷肫返滦抡n程標準》指出,本課程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由于初中學生涉世未深,知識結構簡單,社會閱歷有限,要實現以上目標,需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式,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學科進行深層次、高水平、有效性的整合,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
媒體是指承載、加工和傳遞信息的介質或工具。多媒體的英文單詞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兩部分組成。一般理解為多種媒體的綜合。主要包括文本、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綜合介質或工具。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整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就是把抽象的內容轉化為生動的音樂、形象的圖像、直觀的視頻、感性的游戲,從而使學生理解教材內涵,誘導思考探究,升華思想感情,陶冶品德,修養心性,規范行為。
第一,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理論聯系實際,立足社會背景,合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運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相諧,情景交融,創設豐富的視聽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真正喜歡思想品德課,切實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
例如,在教學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世界因生命而精彩”這一課時,教師播放中華古詩詞《敕勒歌》視頻,配與情真意切的誦讀:神秘恢宏、雄渾幽遠的天空,廣袤遼闊、蒼茫豐饒的草原,潔白無瑕、自由自在的飛鳥,壯美肥碩、若隱若現的牛羊。自然的歌吟,生命的律動,這里所以富饒美麗,是因為到處都散發著生命的氣息,世界也因此而顯得異彩紛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世界因生命而精彩。這樣的開頭引人入勝,為本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鋪墊烘托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第二,用多媒體展示教學內容,解決教學重點難點。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l%來自味覺。顯然加強視覺、聽覺的刺激是多獲取信息的最有效方法。而多媒體手段恰恰在視覺、聽覺效果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在思想品德課中,許多內容理論性強,抽象枯燥,難懂難記,重點、難點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費力費神。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增加教材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教學可以化抽象為形象,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共同作用以強化感知,大大增強學生對事物與過程的感受與理解,加深印象,增強記憶,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例如,筆者在開始講九年級思想品德“了解祖國愛我中華”這一單元時,首先播放 “中華誦”活動主題歌《中華誦》MV(先行版):“是誰用一片甲骨,收藏起古老的秘密;是誰用一卷竹簡,詠嘆著世間的傳奇。莊生的蝴蝶飛進了,杏花和春雨;美麗的方塊字,就刻在孔子的車轍里。……江山代有文章出,一曲中華誦,它又唱響了紅旗?!保吨腥A誦》旋律激昂,歌詞鏗鏘,內涵豐富,意蘊深刻,大氣磅礴,娓娓道來,文字、圖片、音樂、視頻同時播放,再現了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贊美了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展示了中華人文風物、華夏兒女風采神韻,加上與滿江磁性成熟、純凈嗓音完美結合,優美動聽,學生視聽覺受到強烈刺激,心靈受到極大震撼,引起學生共鳴,使學生在欣賞陶醉美的同時,學生的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歷史責任感油然而生,也對祖國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三,用多媒體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思想品德課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課時有限,用多媒體教學能擴大課堂容量,加快課程進度,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講八年級上冊《世界文化之旅》一課時,由于全球國家眾多,各個國家文化千差萬別,如果采用傳統模式上課,教師照搬課本材料,口頭講解或板書教材內容,教學進度比較緩慢。作者通過大量的圖片和影視資料,展示了有關國家標志、國旗、旅游資源、風土人情和文化代表人物,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和風俗習俗,各具特色的文化習俗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課堂效率也大大提高。
此外,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梢姡嗝襟w技術是優化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
當然,利用多媒體教學,要根據學校環境條件、教師能力和教學習慣、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等具體情況,選取適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注意克服多媒體的弊端及其局限性,比如過多過頻濫用,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影響學生思考,避免過分追求華麗形式、忽略實在內容;單純強調技術、弱化師生作用等偏差。
三、利用國際互聯網,增強思想品德課的主動性
《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中,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行為習慣。 廣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把思想品德教學置于廣闊的社會現實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為教學的主導,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的作用。例如,在教學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誠信做人到永遠》這課時,教者利用網絡信息量大,傳播快捷、開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和即時性等特點,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上網查找有關誠實守信方面的資料,特別是廣西這方面的楷模和新聞人物,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利用社會性工具,提高思想品德課的針對性
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改變了社會各階層的人際關系,也為人們交往提供了豐富的手段和工具。我們所稱的社會性工具是指以E-mail、QQ、BBS、Wiki、微博和手機等為主的網絡交流工具。它們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輔助性作用,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實現師生互動,共同交流,教學相長。例如,可以利用E-mail電子郵件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和學生提交作業;利用QQ與學生討論問題、聊天談心;利用BBS讓學生發表觀點;利用Wiki由學生提出對課程的意見和建議;利用微博與學生交流對一些時政要聞的看法和見解;利用手機短信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等等,思想品德課的時空得到大大的拓展和延伸,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針對性。
五、結束語
初中思想品德課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表明了其教學也相應具有與其他課程不同的特殊性、發展性和創新性。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信息化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的有機整合,為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豐富的資源,展現出迷人的發展前景。思想品德課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要取得明顯的成效,依賴各方面的重視與合作。需要加強系統的規劃、良好的組織、有力的措施、資金的支持、理論的指導、教學的實踐等諸多方面。惟有如此,才能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體系,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 吳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法[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
[2] 張穎. 淺析多媒體與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J] .中小學電教,2009,9.
[3] 鐘蘭.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初探[ED/LB] . http://www.studa.net/xueke/120117/1159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