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炯華
中學體操課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診療
□方炯華
通過對中學體操課中學生損傷情況的分析,探討學生在體操課中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及如何減少學生在體操課中運動損傷的發生,為提高學生學習體操興趣,發揮體操教學的功能,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中學;體操課;運動損傷;預防;治療
由于體操運動如雙杠、單杠、平衡木、跳馬等,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一旦不慎就會受傷,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因此在中學開展體操運動有一定的局限性,許多學校的管理者為確保學生上體育課不出事甚至取消了體育課中的體操內容。
體操運動雖然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如果通過合理的保護和幫助方法,不但能幫助學生熟練掌握體操動作的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減少運動中所發生的損傷。本文通過對中學體操課中學生運動損傷情況的分析,探討學生在體操課中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及如何減少學生在體操課中運動損傷的發生,為提高學生學習體操興趣,發揮體操教學的功能,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提供一點參考依據。
2.1 研究對象
東莞市厚街中學150名曾上過體操課的學生,其中男生82人,女生68人。
2.2 研究方法
2.2.1 問卷調查法:向學生發放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47份。
2.2.2 文獻資料法∶查閱運動損傷的原因、預防和急救措施等方面的資料。
2.2.3 訪談法∶對部分教師、受損傷學生進行走訪調查。
2.2.4 統計分析法∶對數據進行匯總和分析。
3.1 體操課運動損傷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表1 運動損傷原因統計表
3.1.1 身體素質較差或身體機能不良
眾所周知,身體素質是進行體操練習的基礎,是完善動作技術,提高動作質量的前提。中學生身體素質總體表現為:肌肉力量和彈性差,反應遲鈍、關節靈活性和穩定性不夠等等,這些都可成為體操課運動損傷的原因。一些學生由于課前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傷或傷病初愈,以及疲勞時,身體機能都相對下降,其力量、動作的準確性和協調能力都明顯下降,警覺性和注意力減退,機體反應遲鈍,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體操練習也易引起運動損傷。
3.1.2 動作技術出現錯誤
一般而言,中學的體操教材授課時間比較短,容易造成一部分學生對體操技術動作掌握不熟練,未能形成鞏固的動力定型,因此在動作技術上存在的錯誤比較多。因為錯誤的技術動作違反了身體結構與技術的特點,以及運動時的力學原理,所以在體操練習時容易導致損傷。因動作技術錯誤而導致的損傷在抽樣調查里占據首位。因此,加強正確動作技術的教學顯得十分重要。
3.1.3 準備活動不充分
學生在體操練習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很有必要,除了做好一般的準備活動外,還必須針對體操練習的項目增加相應的專項準備活動。學生由于準備活動不足,機體未能適時地進入工作狀態,肌肉、關節和韌帶還處于較僵硬的狀態而發生運動損傷,是體操教學中比較常見的現象。
3.1.4 心理素質不過關
學生的心理狀態與運動損傷的發生也有密切的關系,由于體操課教學器械項目比較多、動作技術復雜、完成動作時要求有較好的時空感覺,加上許多動作是在器械上,甚至空中完成,因此學生的心理負擔較大,在器械上做練習,有時因用力過猛或速度過快、方向偏離,會發生擦碰器械,拉傷肌肉甚至失手摔下。
3.1.5 場地器械不合要求、運動服裝不良
體操練習是在一定的場地上利用各種器械進行的。場地是否平整、器械安裝的好壞、器械的布置和安放是否合理、防護用具以及學生運動服裝不良等,都是影響練習者安全的因素,場地與器械、運動服裝往往是容易被練習者忽視的導致損傷的原因。因此,加強學生在這方面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視。
3.1.6 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不正確
由于學生在進行體操運動練習時運動相當劇烈,速度極快,稍縱即逝,因此,對保護與幫助技術的正確性要求更高,保護與幫助技術不當,不但會造成練習者損傷,也有可能造成保護者的損傷。

表2 損傷部位統計表
4.1 運動損傷的部位特征
表2中數據顯示,關節部位是體操運動損傷的多發部位,其中腕關節最為明顯,占總數的17.39%,膝關節和踝關節次之,分別占13.04%和8.69%。這與人體關節結構特征有關。
4.2 運動損傷的診療措施
4.2.1 關節扭傷及軟組織挫傷的診療
單純的關節扭傷和軟組織挫傷在傷后24小時內采取局部冷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局部休息,并外敷新傷藥,即用冷開水和少許蜂蜜調勻,根據損傷面積大小,攤于油紙、菜葉或紗布上,帖敷傷部,予以止痛和消腫。此時勿進行按摩。在傷后24或48小時后,可拆除包扎進行熱療,按摩,外敷活血生新劑,并根據傷情盡早開始活動。在損傷后腫脹、疼痛基本清除,關節活動功能尚未恢復,此時除繼續做按摩和理療外,還需進行一些功能鍛煉和非碰撞性活動,并可用舒經活絡,活血化瘀,祛風濕的中藥熏洗。情況嚴重者,如頭部、軀干部和睪丸挫傷有休克癥狀出現者應首先進行抗休克處理,如保溫、止痛、止血、將病人置于頭低腳高位等方法。在糾正休克后,應立即送醫院觀察治療。有肌肉、肌腱斷裂者,應將傷肢適當固定后及時送醫院手術縫合。
4.2.2 頸椎損傷的診療
頸部損傷后首先要檢查是否有骨折脫位、神經損傷等現象,然后還要檢查病人的感覺障礙,如是否有串電的感覺,四肢是否麻木等。如果有,說明頸椎很有可能骨折脫位,傷及神經。此時嚴禁推拿,頭頸軀干保持一致的姿態抬到硬板上,頭兩側放置衣物等固定頭部并立即送往醫療單位進一步檢查。如果發現已有下肢癱瘓或感覺消失,造成運動障礙,應用力捏其足趾查其有無感覺,如有感覺,說明脊椎未完全橫斷,這對今后醫生制定治療方案很有幫助。
4.2.3 腰部受傷的診療
體操運動中的腰部損傷一般表現為急性腰扭傷,一般為練習或訓練中由于姿勢不當,或受外力作用而造成的腰部肌肉、韌帶或骨骼等損傷,導致突然發生腰部疼痛,活動受限,甚至不能行走,急性腰扭傷的患者雖然大多疼痛難忍,但正確及時的處理,可緩解痛苦,幫助康復,減少慢性勞損發生的可能。首先,為了使撕裂的組織得以修復,淤血消散,適當的休息是必不可少的。嚴重的患者必須臥硬板床,腰下可墊薄枕,在癥狀緩解后不引起疼痛加重的情況下,可下床活動。其次,當扭傷剛發生時,可以采用冷敷。在家里,將冰箱里的冰塊裝在塑料袋里,用毛巾裹好,敷在疼痛的部位。傷后24~48小時內適宜冷敷,3~4天后可進行熱敷等理療。此外,可選用消炎鎮痛藥及解痙藥。有時,痛點封閉治療也有較好的療效。但藥物和封閉治療都必須由醫生進行。有時腰扭傷后會出現小腿或足部的疼痛、麻木,這有可能是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的癥狀。出現此種情況或伴隨其它癥狀,如疼痛非常嚴重的,都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以免自行處理失誤。
4.2.4 骨折的診療
如懷疑傷員骨折,應現場進行初步判斷,一切動作應輕柔、緩和,以免加重病情。確認骨折者應在現場找樹枝、木棍、木板等進行臨時固定后再搬運,其目的是避免骨折端移位,減輕疼痛和便于運送。若遇到開放性骨折,應對創口進行包扎,除了能夠止血以外,還可防止再污染。如骨折端已戳出創口并污染,不應立即復位,以防感染,應送院后處理。
5.1 合理安排準備運動
安排準備運動應循序漸進,調整好運動強度,根據項目特點來安排內容,設計安排的活動內容應從慢到快,由易到難,達到充分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使身體逐漸進入運動狀態,使與所授內容有關的肌肉群、關節、韌帶、各器官系統機能作好充分的準備,減少損傷的發生。
5.2 加強思想教育
培養學生在進行體操練習時的自信心,降低由于恐懼心理所帶來的不良因素,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學生對運動損傷的認識,要讓學生認識到運動損傷會給體育學習和個人帶來危害及損失,也要認識到運動損傷在運動過程中有時也是自然、正常的,不要因為害怕發生損傷而產生恐懼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科學地認識到某些運動損傷是可以減輕和避免的,大多數的損傷是可以很快康復的。
5.3 采用合理的保護與幫助手段
合理而有效的保護幫助,可以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增強練習者的自信心,加快動作技能的形成,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兩者雖然在含義上有所不同,但二者是密切聯系的。在動作的初學階段應以幫助為主;在動作質量的提高階段應保護和幫助并用;當練習者熟練掌握動作后應以保護為主。
5.4 增強學生的身體機能以及身體素質
體能鍛煉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內臟器官,特別是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機能,通過有氧鍛煉可以降低安靜時的心率,改善心肌的收縮能力,減少對腎上腺素荷爾蒙的心肌反映,增加血流量。體能鍛煉還可促進新陳代謝,使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得到明顯改善。運動中,肌肉活動是在神經系統的直接指揮下進行的,肌肉有節奏地收縮和放松,也對神經系統產生良好的作用。由于神經系統與身體各組織、器官的聯系加強了,因而改善和提高了彼此之間的協調能力。
5.5 合理安排難度動作練習
在進行有難度的體操動作教學訓練時,不但對學生的體力、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且對學生的心理壓力較大,學生不但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而且要克服恐懼心理。因此在練習難度動作時,練習者不但容易出現體力上的疲勞,更容易出現心理上的疲勞。所以一次練習課中,一個難度動作的練習次數不應過多。一般控制在6次以內訓練效果較好。
6.1 體操課發生運動損傷現象比較多,沒有合理地安排動作練習是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教師應對此高度重視。
6.2 應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做好保護與幫助的措施。如需進行較高難度動作的教學時,應進行分解教學,循序漸進,且做難度動作前應做相應的輔助練習,避免發生傷害事故。
6.3 加強身體全面訓練以及易傷部位的專門練習。如壓腿、踢腿、引體向上、俯臥撐、收腹舉腿等練習是必不可少的。
6.4 重視準備活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一旦發生運動損傷,及時治療最為重要。
6.5 如遇到學生發生傷害事故,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取得最佳的療效。
[1]程曉峰,周亞琴.對中學體操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體育函授通訊,2001,17(4)
[2]丁香.關于如何消除體育教學中學生運動心理障礙問題的探討.南平師專學報,2000,19(4)
[3]顧勇.談體操教學中的保護與幫助.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4,22(3)
[4]黃祖文.體操課運動損傷的特征及預防措施.遼寧師專學報,2005,7(2)
[5]李愛紅.中學體操開展“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廣東省東莞市厚街中學 52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