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與會稅差異
——基于我國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的經驗研究

2012-06-01 07:15:28孫曉妍
財經問題研究 2012年1期
關鍵詞:差異影響

蓋 地,孫曉妍

(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天津 300222)

一、引 言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使委托代理關系成為企業(yè)契約集合中一對重要的契約關系,如何監(jiān)督企業(yè)經營活動并合理地分配利潤成為所有者與管理者之間的博弈。當稅務機關強行加入企業(yè)契約關系、參與利潤分配時,企業(yè)管理者要分別向稅務機關和所有者傳遞不同內容的會計信息,即納稅申報表和財務會計報告,以實現不同的會計目標,由此形成企業(yè)管理者與企業(yè)所有者和稅務機關微妙的三角關系。當企業(yè)實行激勵措施,管理者的薪酬與經營業(yè)績相關聯時,企業(yè)管理者便始終處于盈余管理與避稅的矛盾權衡過程中。一方面,持續(xù)、穩(wěn)定的高額利潤可以最大化管理者的薪酬,管理者具有平滑各期利潤的盈余管理動機;另一方面,企業(yè)所得稅在利潤分配前的繳納,高額利潤勢必造成納稅支出的增加,管理者又期望通過納稅籌劃以減少稅前利潤或增加稅前扣除。

我國企業(yè)在遵從稅收法規(guī)和執(zhí)行會計準則過程中采取適度分離的模式,企業(yè)按會計準則對外公布的財務會計報表是其填制納稅申報表的基礎。無論是財務會計的利潤總額(賬面利潤)與稅務會計的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額,或是對應計項目的盈余管理,還是避稅行為,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會稅差異,即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的差異。Desai研究發(fā)現,在20世紀90年代末增加的盈余管理和避稅行為都在不同程度上解釋了會稅差異的顯著增加[1]。

基于以上分析,足以看出會稅差異背后隱藏著各種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財務會計報告的各項指標也是這場多頭博弈最終結果的貨幣化表現,本文以2005—2009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采用經驗研究方法,擬從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視角全面分析影響會稅差異的重要因素,揭示不能貨幣化的非財務指標對會稅差異的影響。

二、相關文獻綜述

美國企業(yè)的會稅差異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2-3],但正會稅差異在2000年以后才開始大幅上升,終于引起學者們的密切關注。Manzon和Plesko研究1988—1998年美國上市公司的會稅差異及其來源時發(fā)現,公司的避稅行為、經濟和制度因素均是造成會稅差異的主要原因[4]。Desai認為,折舊計提方法、境外收益的披露、員工補償的本質變化是構成美國上市公司近20年會稅差異大幅攀升的主要因素[1]。

Penman運用會稅差異檢測關鍵費用的調整,即若公司估計某項目的實施將產生較高的會計收益,該公司便會確認更多的遞延所得稅[5]。Revsine等把會計收益/應稅收益比率作為考察會計穩(wěn)健性的指標,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或資產)的突然增加(或減少)是收益質量惡化的標志[6]。Palepu等研究表明,會稅差異的增加是公司盈余可能存在危險的信號[7]。Hanlon、Hanlon和Shevlin研究持續(xù)性問題時,發(fā)現高額會稅差異的公司具有較差的持續(xù)性,投資者也會把高額的正會稅差異作為危險信號,降低該類公司的未來盈余持續(xù)性的預期[8-9]。

在公司持續(xù)經營假設下,無論管理者如何進行各期盈余管理,收益總額等于現金流量總額,管理者最終會把前期提高(或降低)收益的應計項目在以后期間轉回[10],而應計項目的轉回會增加當期的會計收益,降低未來的盈余及應計項目的持續(xù)性,造成遞延所得稅項目的波動。

Mills和Newberry運用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分析稅收成本和非稅成本對會稅差異的影響,發(fā)現較高財務會計報告成本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大的會稅差異,更高的非稅成本發(fā)生在較高債務水平的非上市公司或處于財務困境的公司,與非稅成本相關的分紅計劃和財務會計報告模式均影響上市公司的會稅差異[2]。Phillips等在假設GAAP比稅法更具有謹慎性,且管理者基于謹慎原則調增會計收益不影響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的前提下,研究遞延所得稅費用檢測盈余管理的有效性,得出盈余管理造成的會稅差異可增加遞延所得稅費用的結論[11]。在檢測運用盈余管理以避免收益下降和虧損時,Phillips等[11]認為遞延所得稅費用比Jones[10]模型中采用的總體應計項目和異常應計項目更為有效。

Lev和Nissin認為,FAS第109號的實施并不影響應稅收益/會計收益比率對盈余變動情況的預測能力,即實行FAS第109號之前,納稅情況與同期的收益/價格比率無關,而與后期的股票回報率顯著相關;實行FAS第109號之后,納稅情況與同期的收益/價格比率顯著相關,而與后期的股票回報率弱相關[12]。Weber的研究表明,證券分析師的預測出現失誤后,會稅差異無法繼續(xù)預測未來盈余,股票定價出現錯位[13]。

目前,國內的會稅差異經驗研究較少。王延明在定義實際稅負率(即本期所得稅費用/稅前會計損益)和執(zhí)行稅率(即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損益)的前提下,分析我國上市公司1994—2001年會稅差異,發(fā)現投資收益是引起會稅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14]。葉康濤和陸正飛在研究2002年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所得稅支付的關系時,把會稅差異和納稅調整項目作為研究變量[15],與王延明[14]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15]。基于稅法與會計制度的相互協調,戴德明和姚淑瑜考察我國上市公司2001—2004年會稅差異的成因,認為制度因素是造成會稅差異的主要因素,其中以固定資產折舊和投資收益為主[16]。關于盈余管理與稅費負擔之間的關系,田培源等借助會計差錯更正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通過盈余管理虛增盈余的上市公司并未增加稅負,納稅申報反而發(fā)生虛減現象,對會稅差異的分析可有效地揭露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行為[17]。

以上文獻研究結果基本上都是結合財務會計報表中引起會稅差異的項目、股票回報率及盈余的持續(xù)性,探討引起會稅差異的原因、會稅差異的解釋能力或盈余管理的程度等財務問題。本文認為,財務會計和稅法(通過稅務會計)的會計基礎差異是影響會稅差異的財務指標,而會稅差異還應與管理層人員變動、兼任情況及激勵措施的實施等非財務指標有關,即管理層人員變動直接影響固定資產折舊處理方法和投資決策等重大措施的實施;管理層兼任情況主要會影響到董事會對重大事項的決策;激勵措施與管理者的薪酬相關,是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動機之一;重大會計差錯會對企業(yè)的當期納稅情況產生影響;若股票回報率較高,則管理層可能會在應稅收益不變的情況下調高會計收益。最終,這些非財務指標都會間接地影響會稅差異。因此,有必要在模型中引入管理層人員變動、兼任情況及激勵措施的實施等變量,融合財務狀況和盈余管理的財務指標研究結果,全面解釋會稅差異,這也是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

三、研究的基本理論前提

(一)有限理性經濟人

經濟學中最經典的基本假設是經濟人,斯密描述其為經濟活動中通過得失與精密計量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新古典經濟學把經濟人劃分為兩類:一類界定為理性經濟人,把人們的行為刻畫為有意識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從而規(guī)避所有的風險與不確定;另一類稱為有限理性經濟人,人們的理性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以及所處環(huán)境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決策者追求的利益只是有限理性下的次優(yōu)標準。

(二)信息不對稱

基于當前經濟現象的經驗研究結果,信息經濟學認為,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會造成雙方利益的失衡,影響資源配置的效率,占有信息優(yōu)勢的一方在交易中獲取更多的剩余,交易雙方始終在進行無休止的信息博弈。稅法是剛性的,任何企業(yè)都應依法納稅。企業(yè)的應稅收益是在其財務會計收益真實、有效、及時的假設前提下,在會計收益的基礎上調整而得。但因稅務機關無法完全掌握企業(yè)真實、完整的經濟活動情況,稅務機關與企業(yè)管理者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對稱,再精確的財務會計報告也只能是企業(yè)真實經營情況的近似映像。

(三)機會主義行為

在有限理性經濟人與信息不對稱共同作用下的產物便是人們的機會主義行為。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人們?yōu)楂@取自身的更大利益,具有不完全如實披露信息的動機,甚至還會做出損人利己的行為,這樣就會增加契約雙方的交易成本。如果說有限理性制約決策的最優(yōu)程度,那么,機會主義行為則影響他人的最優(yōu)決策,納稅人的逃稅行為便是機會主義的行為表現。

四、研究設計

(一)會稅差異的推算

本文的研究起點是會計收益和應稅收益。盡管我國稅法具有統(tǒng)一所得稅稅率,但因稅法的復雜性、納稅申報表的保密性、稅率和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多樣性等因素,導致會稅差異存在較大的計量誤差,削弱研究結論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在推算會稅差異時,給予統(tǒng)一的界定:

第一,應納所得稅=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當期發(fā)生額-遞延所得稅負債當期發(fā)生額。

第二,應稅收益=應納所得稅/適用的所得稅稅率。

第三,會稅差異=會計收益-應稅收益=利潤總額-應稅所得。

第四,企業(yè)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取自RESSET數據庫,若適用的所得稅稅率=0,則應稅收益=0。

第五,若公司當期利潤總額≤0,則應稅收益=0。①因本文引入非財務指標,則保留應稅收益=0的研究樣本。

第六,當財務會計報告中出現合并財務會計報表時,選取合并財務會計報表適用的所得稅稅率。

第七,若企業(yè)適用的所得稅稅率=0,則應稅收益=0,會稅差異=利潤總額。

(二)研究假設

財務狀況是企業(yè)在特定時點的資金籌集與運用的狀況,是資金運動相對靜止時的表現,通過貨幣化形式反映企業(yè)經營活動的狀況。資本結構是考察企業(yè)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可按價值基礎具體劃分為資本的賬面價值結構和資本的市場價值結構、資本的目標價值結構。相對于發(fā)行(增發(fā))股票,借款具有稅盾的功能,可減少所得稅的支出,企業(yè)有利用借款達到避稅的目的,從而引起會稅差異的波動。MM理論指出,在理想條件下,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無關;若存在公司所得稅,公司價值會隨負債的增加而增加。根據前文界定的應稅收益推算方法,本文認為,公司所得稅=0時,公司價值不隨資本結構波動發(fā)生改變,會稅差異達到最大;公司所得稅>0時,公司價值隨資本結構的上升而增加,盡管負債的增加可減少所得稅的支出(稅盾),但不會降為零。相對于所得稅=0時產生的最大會稅差異,公司所得稅的存在,會縮小會稅差異,而且會稅差異與資本結構的變動方向相反。因此,MM理論隱含著資本結構與會稅差異之間的關聯。據此,本文采用資本的市場價值結構作為財務狀況的替代變量。雖然國外的經驗研究已經證實會稅差異是管理層盈余管理結果的反映,但國內仍停留在規(guī)范研究的階段,鮮有經驗研究的論證。由于企業(yè)的應稅收益是依據稅法對會計收益的強制調整,方法選擇的彈性很低,而會計政策和估計卻具有較大的選擇彈性,使會計收益具有一定的隨意性[9]。因此,相對于會計收益來說,應稅收益是固定的,企業(yè)可在相對固定的應稅收益情況下調節(jié)會計收益,實現主體收益的最大化。本文在證實企業(yè)確有盈余管理的基礎上,提出會計差異與盈余管理之間的假設,采用利潤總額/總資產考察盈余管理的替代變量。本文提出第一個假設:

H1:會稅差異與企業(yè)的財務狀況負相關,與盈余管理顯著正相關。

為全面考察會稅差異,本文引入股票回報率的同時,還在模型中采用管理層的人員變動、兼任情況、激勵措施的實施和重大會計差錯等非財務指標,全面探討這些非財務指標對會稅差異的影響,并由此提出第二個假設:

H2:管理層兼任情況、管理層人員變動、激勵措施的實施、重大會計差錯和股票回報率對會稅差異影響較弱。

(三)模型設計

模型中所涉及的變量界定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界定

(四)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3—2009年在滬深兩市交易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不含金融類上市公司),并按模型中變量的設定,從中截取2005—2009年的相關數據,剔除數據不全的已退市、ST的上市公司,共獲得1 177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本文所得稅稅率來自RESSET數據庫,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其余數據均來自CCER數據庫,分析工具是Eviews和Excel。

五、實證檢驗與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

本文按計量經濟學中面板數據分析的要求,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只有具有平穩(wěn)性的序列才能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本文涉及的各變量單位根檢驗如表2所示。由于PARTTIME、ACCERROR和INCENTIVE是為研究而設置的名義變量,故不考察其平穩(wěn)性。本文運用IPS檢驗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本文涉及的各變量均具有平穩(wěn)性,無需協整檢驗,可進行面板數據的繼續(xù)分析。

表2 各變量單位根檢驗匯總表

(二)描述性統(tǒng)計

本文僅列出BTDIFF按年度的描述性統(tǒng)計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BTDIFF按年度的描述性統(tǒng)計

根據表3中BTDIFF的均值,可得到2005—2009年會稅差異的均值變化情況,與美國企業(yè)日益擴大的正會稅差異不同的是,我國上市公司的會稅差異為負,且波動幅度較大,猶如坐上“過山車”。會稅差異在2006年度便開始向上攀升,在2007年度達到最大值,2008年度急劇下降至最低點,2009年度又迅速回升。

從樣本總體的標準差來看,2005年的標準差最接近樣本總體的標準差,這說明研究樣本的數據在其他年度的起伏較大,主要是2007年實施的新會計準則和2008年實施所得稅法導致的。同時,不排除有的上市公司在2006年公布新會計準則后,有目的地進行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的可能性,導致2006年的數據受到影響,進而間接地影響以后年度的數據。

基于我國上市公司會稅差異的描述性統(tǒng)計,除了會計準則和企業(yè)所得稅稅法,企業(yè)外部的經濟環(huán)境劇烈波動也是影響上市公司會稅差異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估計結果及分析

本文進行Hausman檢驗,以確定應采用的模型類型。3個模型的Hausman檢驗結果均表明應采用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進行面板分析。

1.財務狀況分析

模型(1)主要刻畫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估計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模型(1)ELMV估計結果

相對來說,若不考慮前期AR(1)和AR(2)的影響,ELMV受OF、POR和EBIT的影響顯著,受RE的影響較弱,其中與OF和POR為顯著負相關,說明OF和POR引起ELMV的反向變動,RE和EBIT引起ELMV的正向變動。該結果表明,企業(yè)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流向更能影響資本結構。

2.盈余管理分析

模型(2)主要刻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估計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模型(2)ETP估計結果

若不考慮前期AR(1)和AR(2)的影響,當期分析中的AE對當期ETP的影響最大,GPM的影響次之,OAE和ALR對ETP產生負的影響,說明OAE和ALR引起ETP的反向變動,GPM和AE引起ETP的正向變動,但OAE和ALR對ETP的影響遠不及AE和GPM的影響。由此可見,若上市公司較多地運用AE和GPM調整利潤,會比運用其他變量更易實現期望目標。

綜合對模型(2)的分析,本文認為若上市公司結合前期財務會計報告的業(yè)績,有目的地調整模型中涉及的指標,會導致利潤指標的大幅波動,上市公司運用模型(2)的自變量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加大。

3.會稅差異分析

結合ELMV和ETP的估計結果,模型(3)主要描述會稅差異與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估計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模型(3)BTDIFF估計結果

若不考慮前期AR(1)和AR(2)的影響,當期分析中的BTDIFF受到ETP的顯著影響,ELMV的影響較弱且為負,PARTTIME、REPMO、INCENTIVE、ACCERROR和SR對BTDIFF的影響則非常微弱。估計結果表明:首先,盈余管理指標(ETP)引起會稅差異非常顯著的正向變動,說明對利潤的盈余管理行為(模型(2)中的各自變量)是引起會稅差異的重要因素,盈余管理后的利潤總額單位變動,引起會稅差異87%的波動幅度,管理層極有可能在保持應稅收益不變的前提下,提高會計收益,最大化其任期的個人收益;相反地,財務狀況(ELMV)引起會稅差異的反向變動,即資本結構的上升增加上市公司利用稅盾進行避稅的可能性,會稅差異縮小,資本結構的單位變動引起會稅差異縮小23%,估計結果支持H1。其次,管理層兼任情況(PARTTIME)、管理層人員變動(REPMO)、激勵措施的實施(INCENTIVE)、重大會計差錯(ACCERROR)和股票回報率 (SR)對會稅差異的影響不大,分別為0.01、0.01、-0.002、0.01和0.01,估計結果支持H2。事實上,PARTTIME、REPMO和INCENTIVE對BTDIFF的影響也可佐證Watts和Zimmerman提出的分紅計劃假設,即PARTTIME可影響董事會對會計政策選擇、重大發(fā)展戰(zhàn)略的決策,REPMO通過管理層持股比例的變化影響其個人收益,INCENTIVE可影響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薪酬。ACCERROR對BTDIFF的影響較小,說明對外公告的重大會計差錯更正中,上市公司對前期差錯涉及所得稅補交的比例不大,不是影響會稅差異劇烈波動的重要因素。另外,若SR能顯著影響B(tài)TDIFF,管理者也有可能會在應稅收益不變的前提下,提高會計收益,從而加大BTDIFF。但估計結果顯示管理者與股東之間是一種松散的約束,SR不能引起管理者對BTDIFF的大幅調整。

六、研究結論與建議

1994年,我國實施工商稅制改革,采取稅收制度與會計制度適度分離的模式,這種分離造成的會稅差異波動在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和企業(yè)所得稅法相繼實施之后顯得愈加明顯。當契約理論最終促使企業(yè)管理者、所有者與稅務機關之間形成相互博弈的三角關系之后,管理者如何運用盈余管理和避稅行為等手段以實現其個人收益最大化、公司稅負最小化,便成為管理者重點關注的事項。會稅差異的經驗性研究是國外學者關注的重點,而我國的研究文獻囿于理論分析與預測,受限于數據的收集及計量的困難,一直難有突破。鑒于此,本文根據上市公司列報的會計信息,以2003—2009年1 177家上市公司為樣本,推算會稅差異,并得出如下結論:暫時性差異的存在使會稅差異受前期影響較大,但不排除管理層運用暫時性差異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對利潤的盈余管理會顯著地影響會稅差異,是構成會稅差異劇烈波動的首要因素,對利潤的調整程度越大,會稅差異的波動越明顯;上市公司確實存在避稅行為,與會稅差異負相關,是會稅差異上下波動的主要原因,影響程度僅次于盈余管理;雖然會稅差異受管理層兼任情況、管理層人員變更、重大會計差錯、激勵措施和股票回報率的影響較小,但這些非財務指標對會稅差異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會影響到財務會計報告的列報,也為會稅差異的經驗研究提供新的成果。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首先,本研究證實盈余管理和財務狀況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會稅差異,稅務機關可針對會稅差異波動較大的企業(yè)進行重點稽查和監(jiān)控。其次,由于企業(yè)可在相對固定的應稅收益情況下調節(jié)會計收益,實現主體收益的最大化,稅務機關應加強稅法與會計的內在協調,壓縮會稅差異的波動空間,避免盈余管理的過度濫用。再次,雖然企業(yè)可運用債務進行避稅(資本弱化),但應有度,因為資本弱化行為不但使會計收益和應稅收益都下降,還導致企業(yè)償債負擔增加,甚至財務狀況惡化的不良后果,是得不償失的避稅行為。最后,有關上市公司的非財務指標也是影響會稅差異的因素,上市公司除了有度地運用借款的稅盾,降低公司的所得稅稅負,還應關注非財務指標的影響。若財務指標造成的會稅差異縮小,非財務指標(即使與會稅差異的相關性不變)對會稅差異的影響被相對地放大。因此,非財務指標與財務指標同樣重要,都是會稅差異的影響因素,只是在不同時間、不同企業(yè)對會稅差異的影響不同。

[1]Desai,M.A.Tax Policy and Economy [A].Poterba, J.The Divergence between Book and Tax Income [C].Massachusetts:MIT Press,2003.169-206.

[2]Mills,L.,Newberry,K.The Influence of Tax and Non-Tax Costs on Book-Tax Reporting Differences:Public and Private Firms[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2001,23(1):1-19.

[3]Ettredge,M.L.,Sun,L.Is Earnings Fraud Associated with High Deferred Tax and/or Book Minus Tax Levels?[J].Audit,2008,27(1):1-33.

[4]Manzon,G.,Plesko,G.The 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and Tax Reporting Measures of Income[J].Tax Law Review,2002,55(2):175-214.

[5]Penman,S.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Security Valuation[M].New York:McGraw-Hill Irwin,2001.127-180.

[6]Revsine,L.,Collins,D.,Johnson,B.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 [M].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 Hall,2002.654.

[7]Palepu,K.G.,Healy,P.M.,Bernard,V.L.Business Analysis and Valuation Using Financial Statements:Text and Cases[M].Mason:Thomson Southwestern,2003.267-280.

[8]Hanlon,M.The Persistence and Pricing of Earnings,Accruals,and Cash Flows when Firms Have Large Book-Tax Difference[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1):137-166.

[9]Hanlon,M.,Shevlin,T.Book-Tax Conformity For Corporate Income:An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s[J].Tax Policy and the Economy,2005,19(1):101-134.

[10]Jones,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9(2):193-228.

[11]Phillips,J.,Pincus,M.,Olhoft,S.Earnings Management:New Evidence Based on Deferred Tax Expense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78(2):491-521.

[12]Lev,B.,Nissin,D.Taxable Income,Future Earnings,and Equity Valu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4,79(4):1039-1074.

[13]Weber,D.P.Do Analysis and Investors Fully Appreciate the Implications of Book-Tax Differences for the Earning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9,26(4):1175-1206.

[14]王延明.公司所得稅負擔研究:來自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35-43.

[15]葉康濤,陸正飛.盈余管理與所得稅支付:基于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差異的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6,(4).

[16]戴德明,姚淑瑜.會計—稅收差異及其制度因素分析——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06,32(5):48-59.

[17]田培源,崔學剛,李欣憶.盈余管理與稅費負擔——基于會計差錯更正數據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5):78-85.

[18]孫崢嶸.會計—稅收差異、盈余管理及市場反應[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24-32.

猜你喜歡
差異影響
相似與差異
音樂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找句子差異
DL/T 868—2014與NB/T 47014—2011主要差異比較與分析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媽媽寶寶(2017年3期)2017-02-21 01:22:28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中文在线|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国产爽妇精品| 亚洲精品777| 亚洲一级毛片|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大尺度在线|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99国产精品国产|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91国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天堂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拍在线|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视频网|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日韩在线第三页|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亚洲永久视频|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色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欧美午夜久久|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 无码福利视频| 在线99视频|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国产特一级毛片| 国产视频欧美|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av在线无码浏览|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黄片在线永久| 另类欧美日韩|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青青操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拍爱|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第八页| 色国产视频|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