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武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簡稱功血,好發于青春期和更年期。更年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分泌激素功能下降所引起的婦科內分泌疾病。米非司酮為抗孕激素藥,具有抗排卵、抗著床、擴張和軟化宮頸的作用,常用于早期妊娠的終止治療[1]。近年來,米非司酮還常用于更年期功血患者的治療,本研究采用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血,獲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更年期功血患者160例,年齡44~56歲,平均年齡為(50.1±5.2)歲,病程為2~11月不等,并排除患者其他合并癥。患者的主要的癥狀、體征為月經周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月經量增多、貧血貌,部分患者還伴有潮熱、出汗等更年期癥狀。所有患者肝腎功能及心電圖檢查均正常,陰道B超檢查排除患者子宮、卵巢占位性病變。按隨機數字法將患者隨機分至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患者的年齡、病程長短、治療前性激素水平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米非司酮12.5 mg po qn,陰道流血停止后改為5 mg po qn,連續服藥3個月。
對照組:醋酸甲羥孕酮4 mg po qd,己烯雌酚0.5 mg po qd。兩藥連服22 d為一個治療周期,三周期為1療程。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均檢查血常規、FSH、LH、P、E2的水平。比較兩組的治療療效、性激素水平、疾病復發率等。
1.4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 ①治愈:服藥治療期間無不規則陰道流血,停藥后恢復規律的月經周期或絕經。②有效:停藥后無不規則陰道流血,但月經周期延長,月經量減少。③顯效:治療期間無不規則陰道流血,停藥后更年期功血癥狀反復。④無效:服藥期間仍有不規則陰道流血,癥狀無明顯變化[2]。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兩組各指標時,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二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愈率、1年復發率分別為58.75%、16.25,對照組分別為18.75%、31.25%,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2.2 性激素水平下降程度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P、E2明顯下降,且二者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但兩組FSH、LH下降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性激素水平下降程度比較()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性激素水平下降程度比較()
?
隨年齡增長所導致的卵巢內分泌功能下降是無排卵型更年期功血的主要原因之一[3],孕激素水平的降低使內膜受到雌激素的影響,從而使其呈現非同步性的生長及脫落,從而引起不規則的陰道流血[4]。近年來,臨床通常使用雌孕激素聯合/序貫療法治療更年期功血,但其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雌激素可加快乳腺癌等雌激素依賴性腫瘤的快速生長及增加子宮內膜癌發生率。
米非司酮與子宮內膜的孕激素受體具有較高的親和力,為孕激素受體阻斷劑。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一方面米非司酮可通過作用于下丘腦,從而影響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而減少LH、FSH的產生,另一方面,還可直接作用于垂體降低LH、FSH水平[5],從而使卵泡發育受到抑制。米非司酮可使子宮內膜萎縮,并可加快顆粒細胞的凋亡,從而使更年期功血患者提早絕經,降低了疾病的發生率[6]。
本研究采用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血,與醋酸甲羥孕酮+己烯雌酚相比,其臨床治愈率高達58.75%,1年復發率低至16.25%,且可使P、E2明顯下降,故該療法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1]趙穎.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臨床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0,8(13):123-124.
[2]李亞杰,蔣萍,康健.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臨床觀察.中國婦幼保健,2009,24(17):2396.
[3]施寶美,張虹.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療效觀察.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27(2):224-225.
[4]許少敏.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療效觀察.中國民康醫學,2006,18(5):348.
[5]尹秀琴.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8例療效觀察.濱州醫學院學報,2002,25(5):356-357.
[6]冉麗萍.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1,9(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