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菊
〔關鍵詞〕 基礎教育;發展方向;思考
〔中圖分類號〕 G5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1—0018—02
隨著我省“兩基”順利通過國家級驗收,表明我省的義務教育已達到了“辦學”的基本要求。在新時期,進一步明確我省基礎教育發展的方向將直接關系到辦人民滿意教育和人才強省戰略的實施。對此,筆者談幾點自己的思考。
一、從基本普及轉向穩步提高,推動基礎教育內涵式發展
借助兩基國檢的東風,我省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實現了跨越式轉變,兩基達標期間,我省所采取的“領導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的行政運作模式,也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快速改善辦學條件探索出了一條有效的途徑。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為了促進義務教育更快更好的發展。驗收通過只是表明我省基本上解決了義務階段學生“上學難”的問題,但社會關注的“擇校熱”、“入園難”、學生學習負擔重、素質教育實施難等熱點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辦好學”,推動基礎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將是我省今后基礎教育工作的重點。
內涵式發展是指從受教育者的內在需求出發,建立“以人為本”、科學育人的機制,實現教育科學化發展。具體來說,第一,政府要保證基礎教育發展的足額投入,相關的教育資金必須盡快落實到位,以為教育的持續發展、均衡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第二,實現特色化辦學,擯棄以升學率和學生成績為標準的功利性評價方式,構建有利于學校發展、學生成長的評價機制,解決“辦好學”的問題;第三,加快學前教育的發展,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解決適齡幼兒“入園難”的問題;第四,加快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和社會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問題。
二、從注重單極發展轉向多極共同發展,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擇校熱是我省教育發展不均衡的集中體現。而造成擇校熱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兩點:其一,我省辦學條件好的學校相對較少,這是造成“擇校熱”的主因。其二,以教材為中心、以考試為手段、以考試成績為標準評價學校辦學的模式,違背了教育需求決定教育供給的規律,影響了學生及學校的發展,反過來高密度的單一的教學供給又左右了教育的需求,使教育呈現單極化發展趨勢。這也是造成“擇校熱”的一個重要原因。要解決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第一,教育資源要均衡配置,即教育經費、教學設備設施、師資、生均教育資源等配置要向薄弱學校和農村偏遠地區傾斜,加強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標準化建設;第二,解決教育整體發展不均衡問題,鼓勵學校揚長避短,實現“千校千面”的特色發展;第三,建立教師區域流動機制,促進城鄉之間教師和校長的合理流動,鼓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教師培訓要向薄弱學校傾斜。
三、從注重單一發展轉向多元化發展,促進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
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及“辦好學”的需要,是進一步推動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深入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特色化發展就是讓不同需求、不同層次的學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學校應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減少傳統中“要西紅柿結蘋果”的教育失誤。特色化學校的顯著標志是學生沒有好壞之別,只有為夢想努力拼搏的程度差異,學校培養出的是擁有健康體魄,思維活躍,充滿活力,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公民。
高中特色辦學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轉變教育觀念,擯棄“千校一面”拼高考的教育模式,改變“以考定教,以考定學”的局面;二是全面落實國家課程實施方案,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課程,尤其是體音美等課程,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保障;三是落實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有關理念,開設綜合實踐和通用技術課程,促進學校特色化發展;四是加快多元化評價機制的建立,為學生個性發展、學校特色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從注重兩基轉向發展學前教育,促進學前教育快速發展
幼兒“入園難”是多年來困擾我省學前教育的熱點問題之一。因過去我省基礎教育重點放在兩基攻堅上,無暇顧及學前教育,導致學前教育發展欠賬太多,如,幼兒園數量嚴重不足,許多適齡幼兒不能入園;幼兒教師工作量大,工資低,待遇差,并且專業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嚴重短缺;學前教育質量低下,大都限于保育階段。
學前教育目前要做的:一是增加投入。由政府按照國家規定的人口比例投入經費建立一定數量的幼兒園,盡可能地保證所有適齡幼兒能進入幼兒園;出臺統一的辦園標準,推進全省幼兒園標準化建設;借鑒兩基經驗對幼兒人均教育經費進行定額投入,保證學前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二是強化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強化現有幼兒教師和園長的培訓,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提高幼兒教師準入門檻,改善幼兒教師的待遇,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投身于學前教育行業。三是強化學前教育質量的監測和評估。維護幼兒人身安全,盡可能地消除安全隱患;推行以游戲為主,發展幼兒動作技能,增強幼兒體質,愉悅幼兒身心的教學模式;堅決抵制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傾向,以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五、從注重普及轉向提高教育實力,推動職業教育快速發展
發展職業教育是發達國家實施國家戰略,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其通常被作為國家行為,統一規劃,大力推進。而我省屬于追趕型國家中的追趕型省份,正處于社會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升人才競爭力將為我省教育強省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發展職業教育當前要做的:一是建立政府主導,緊扣勞動力市場需求,行業企業積極參與的辦學模式;二是調動學校、企業、學生及家長的積極性,促進產學結合,校企聯盟;三是推進中專招生制度改革,讓大批有志于就讀職業學校、有特長的學生及早地從中考的壓力下解脫出來;四是加強職業學校專業的設置和調整,使人才培養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同步變化,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五是提高職業學校教育質量,強化示范性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讓職業學校成為能學到技術,對學生真正有吸引力的學校;六是構建職業院校集團化、連鎖化發展模式,為中職學生進入高校開辟“上行通道”,并強化職業學校與企業的聯系,為中職學生就業打通“下游出口”,努力把我省現有的人口負擔轉變為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源優勢,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以促進全省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