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芳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學;學習興趣;問題情境;創新;
提問;“任務驅動”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1—0083—01
人類社會已步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課程在中職學校也已正式開設。它與語文等基礎學科大有不同,其內容十分豐富而且實踐性強。要想讓學生學好信息技術,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信息技術教學充滿活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
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往往能夠觸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與探究動機,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與探究問題的欲望,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探究習慣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動畫故事式、生活事例式、故設懸念式、拓展活動式等等。比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一課是關于Photoshop圖像處理的,我就抓住學生喜歡追星的特點,創設了一個“我與明星近距離接觸”的情境,讓學生嘗試用套索工具和基本操作把自己的生活照與明星照合為一張。同學們興趣大增,主動去探索。這樣不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把信息技術課程要求掌握的內容學會了。
二、開拓創新
鼓勵學生動手創作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信息技術為創作提供了許多方便。職校學生能夠很容易在信息技術學習中體會到創作的快樂,而由此所激發出的興趣是不可估量的。在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內容是制作動態效果。課后,我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自由創作。于是學生通過自己或集體的努力創作出許多有趣的作品。下次上課時,我將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同學們看著一幅幅優秀的創作,欣賞著、討論著,還不時地進行評價。不少學生沉浸在一種難以言喻的興奮中,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三、隨機提問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能總是讓教師講,學生被動地聽。信息技術課教師在上課時可隨機提問,不斷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比如,我上課的時候,用VB軟件編寫了一個隨機抽取學生學號和姓名的程序,備課時先把自己所任教的每個班級的學生的學號和姓名分別輸入不同的VB程序內,然后再把每個班的VB程序生成不同的執行文件來使用,并且還可以發出聲音。筆者發現,每次在隨機抽取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都非常興奮,課堂氣氛很好。隨機抽到的學生同樣會覺得自己很幸運,如果隨機抽到的學生在課堂上答對了題目,他自己會感覺到很自豪;如果他當時不會做,他就會想到在下一次上課時要認真一點。這樣,給學生帶來了一種神秘感與刺激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操作性極強的學科,應該說上機時間占70%,理論課時只占30%。學生上機操作的過程是一個融閱讀、理解思考和驗證于一體的過程。學生剛開始學習時還有興趣,但慢慢地對信息技術的熱情就會下降,不感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疑難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上機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現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上機時間,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操作技能。當學生發現通過自己的上機操作能夠解答某一問題時,必將會努力掌握該項操作技能,從而增添一分喜悅之情,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
實踐證明,學生如果對所學的知識有濃厚的興趣,會變被動為主動,由強迫學變為自覺學,心情會變得愉快,主動學習的愿望才會強烈。在教學中我們只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