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聚焦:
在中國人眼中,受教育不是為尋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質量,而是身份和顯赫地位的象征和標志。中國知識分子從別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為他們為了別人的幸福做過什么,而是因為他們獲得占有了相當的知識。事實上,他們中大多數只是一群僅通曉考試卻從不關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光頭王凱:一方面是大學生軍訓站一排倒幾個沒事兒就去校醫院。另一面中小學體育課形同虛設,甚至有的小學為了逃避責任課間休息時不放學生到操場活動。中小學生的體育成績逐年下降,長此以往國將不國。體魄與信心有關更與精神共存,身體上的不自信必然傳導到各個領域,最后,就怕喊一句“釣魚島是我的”都不敢了。
@楚桀11:【金魚缸效應】金魚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里面的情況都一清二楚?!敖痿~缸效應”也可以說是“透明效應”。它是一種比喻,也就是極高透明度的民主管理模式。運用到企業管理中,就是要求企業領導增加企業各項工作的透明度,透明公開是防止腐敗和不正之風的法寶之一。
@鄧飛: 3年前,我去河南、湖北調查丹江口水庫移民,記錄他們數十年的悲歡離合。任何浩大工程背后是一個個具體人的痛楚傷害,以國家的名義要求底層人民犧牲和持續犧牲,而不能足夠彌補善待,是沒有道義的,更需要科學決策和細致工作。
@葉匡政:人們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時,往往因熱愛或其他一些情感,帶來認知的偏差。人們總喜歡尋找歷史中那些讓人激動和驕傲的部分,故意忽略那些邪惡和苦難之處。這種情感雖然自然,但如果它使我們偏離了對歷史真相的發現時,就構成了對集體記憶的傷害。雖然它常頂著愛國主義的帽子,但仍然是真理的敵人。
@時論聚焦:所謂導向,即是把需政治改良的具體問題引導到抽象的道德層面。比如:將找不到公廁而無奈騎墻排泄的市民歸結為“素質太低”,而不斥責市政當局的設施投入不足;將拾荒老人獨自撫養數十孤兒稱贊為“無私奉獻”,而不提政府部門管理失職;人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一切問題的本質所在。
@王冉:中國需要穩定,內部和外部都需要。內部維穩要靠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切實保障公民權利,靠削弱行政盤剝和國有壟斷切實還富于民;外部維穩則要靠政治智慧和外交謀略保證美俄兩國不更深地卷入亞洲事務維持各方勢力的均衡。至于那些一天到晚張嘴就打啊打啊的人,不妨回家看著自己的老婆孩子再仔細想想。
@芮必峰:在網上看到有商家將女模上衣脫光,乳房上繪上國旗,小腹上繪有釣魚島,著實有些吃驚,但轉念想想近來發生的事情,似有所悟:其實釣魚島只是個“能指”,有人用它泄憤,有人借它還魂,有人拿它說事,有人以它營利……這些天發生的許多事,并不奇怪,“能指的狂歡”而已。
@許紀霖:中國古代有悠久的唯心論傳統,儒家肯定民生,但認為其只有工具性價值,更重視人性中的精神尊嚴和內在德性。近代之后,西方傳來的唯物論風靡神州,無論是霍布斯的占有式個人主義,還是別的傳統,都將人的物質生存和欲望滿足視為第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