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
希臘又見全國性大罷工
9月26日,希臘主要工會組織舉行全國性罷工和示威活動,抗議政府擬推行的新一輪緊縮措施。希臘主要私營及公共部門工會稱,當天有超過10萬人參加了24小時罷工和示威活動。此次罷工是薩馬拉斯政府上臺以來希臘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罷工。
野田聯大表現“自欺欺人”
9月25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利用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機會,會晤多國領導人尋求對方在釣魚島問題上對日方的“理解”。野田在系列會晤后的記者會上說:“重要的是雙方不丟失大局觀,避免日中整體關系因尖閣諸島問題受到負面影響。”就中日外長紐約會談無果而終,日本官房長官藤村修26日表示,“外交不存在妙招,只能通過各種渠道相互認清大局開展對話。”
從釣魚島危機演進過程來看,野田內閣確實沒有什么“妙招”,但“損招”卻層出不窮。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公開否認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存在“擱置爭議”的共識,打破了中日40年來的政治默契。日本政治分析人士森田實認為:“野田佳彥和玄葉光一郎領導下的日本外交顯得很外行。政府犯了一個嚴重錯誤,給雙邊關系造成了巨大傷害。”
把中日領土爭端帶到聯合國,也很難看出野田內閣顯示出了“大局觀”。對野田內閣來說,美國“美日安保條約適用于釣魚島”的表態很給力,如果再能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那無異于錦上添花。但現實或許沒那么美好,野田聯大游說效果幾何暫且不論,釣魚島危機無限升級,不僅沖撞中日關系的底線,也在以美國不希望的方式挑戰其對盟友的安全承諾。野田內閣若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改變做法,最終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朝鮮議會未言“經濟改革”
9月25日,朝鮮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第六次會議在平壤舉行。這次會議未如此前外界猜測的那樣公布經改舉措,僅通過了將義務教育由11年延至12年的法令以及人事任免方面的微調。最高人民會議一年兩度召開,在朝鮮歷史上比較罕見,會議未言及經濟領域的議題,同樣也令外界意外,因為金正恩上臺以來的多項政策措施,均指向經濟領域。
韓國分析人士認為,會議沒有提及經濟改革表明平壤仍未準備好從試驗階段進入制度化改革的階段。不過韓國的朝鮮問題專家白鶴淳表示:“這并不意味著朝鮮正在放緩致力于潛在改革的努力。”朝鮮向來在政治上諱言“改革開放”,但經濟領域的政策調整事實上已經悄然展開。無論在對外經濟合作、吸引外資還是相應的政策法律配套上,金正日執政后期就已開始緩步推進。
朝鮮歷次經改嘗試,與國內經濟困局密切相關,政策調整幅度謹慎地保持在可控范圍內。此外,作為受國際制裁最多的國家之一,朝鮮在經濟改革上的作為空間也相對有限。金正日的突然逝世,讓朝鮮意外地先于周邊國家以及美國之前實現了“政府換屆”,金正恩體制推行重大經濟改革,不得不考慮相關國家對朝政策因素,而這些目前都還存在很大變數。
周邊
菲促在華日企赴菲投資
據法新社9月26日報道,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副部長克里斯蒂?諾潘利略當天表示,菲律賓政府正在邀請受到中日領土爭端影響的日本企業赴菲律賓投資。潘利略對記者說:“我們不想說我們希望利用其他人的煩惱,但我們正在盡力以務實的態度幫助日本人。”他表示,菲律賓政府已經命令駐中日兩國的貿易專員與這些日本企業進行接觸。
評:從中日矛盾中發現“商機”,菲律賓的做法無可厚非。只是對外投資并不如商品買賣那么簡單,經濟區域化背景下的經濟互動也并非簡單的此消彼長。
美巴尋求修復雙邊關系
據法新社9月21日報道,巴基斯坦外長希娜?拉巴尼?哈爾表示,巴基斯坦和美國正在修復跌入歷史最低谷的關系,盡管巴爆發了反美暴力抗議活動。哈爾在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舉行會談時說:“過去18個月是一段非常困難的日子。”她說,幾個月來兩國為恢復關系作出了努力,現在“機會在向我們招手”。希拉里表示,兩國共同的首要任務是“追求共同的反恐目標,以確保美國和巴基斯坦兩國公民的安全”。
評:反美浪潮席卷阿拉伯世界,改善與巴基斯坦關系的“機會”真的來了。考慮到2014年撤軍后的中亞局勢,美國對巴政策或許更需要從長計議。
俄追加南千島群島投資
據俄媒報道,俄總理梅德韋杰夫9月24日表示,他已簽署一項政府令,旨在促進千島群島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為該地區一些建設項目追加資金,其中為俄日爭議島嶼擇捉島的公路項目追加1.2億盧布。梅德韋杰夫說:“我希望我的上述決定能夠迅速實施,毫不拖拉,并且完整地落實項目施工,國家不能遺忘這些偏遠的角落。”梅德韋杰夫曾于2010年和2012年兩度登上俄日爭議島嶼南千島群島,引發了日本的外交抗議。
評:在俄日島嶼爭議問題上,俄總統與總理的角色“相得益彰”。如果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年底能成功實現訪俄,北方四島問題或許是他不太愿意但又不得不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