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黃 謹
(梧州學院 外語系,廣西 梧州 543002)
翻譯不僅是把一種語言轉(zhuǎn)換成另一種語言,更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好的翻譯除了內(nèi)容的忠實再現(xiàn)之外,還要求在譯文中重構原文的風格及在風格中展現(xiàn)趣味(王賓,2004)。中國古詩以它特有的形式及東方審美情趣迥異于西方文化,尤其古詩中的意境如何在英譯本中體現(xiàn)出來,這對譯者來說,是一大難題。筆者試用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的主位理論分析唐詩《登幽州臺歌》及其四個英譯版本,討論其得失,從而確定主位的選擇和古詩的意境還原之間的關系。
黃國文(2006:15-178)曾就系統(tǒng)功能語法在中國古詩的翻譯研究的領域做過深入的探討,討論了古詩翻譯中的形式對等、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表現(xiàn)等問題。如他分析了《天凈沙·秋思》和三個英譯文的詞組和句法結構,提出“形式是意義的體現(xiàn);在翻譯像《天凈沙·秋思》這樣的名曲,應該盡可能在形式和意義兩方面做到對等”;而在討論《江雪》和它的十一種譯文時,則提出“原詩的靜態(tài)意義或動態(tài)意義可以在譯文中找到對等的譯法,也可找到不對等的譯法……譯者選擇了哪種形式,實際上意義就隨著形式的選擇而選擇了”。
本文要探討的是主位和意境的關系。黃國文(2006:15-178)在討論形式對等、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表現(xiàn),以及英譯中的引述現(xiàn)象、時態(tài)選擇等,都涉及“意境”,但沒有深入討論。吳靜(2006)認為“意境是通過‘意象’來體現(xiàn)的”;通過分析《楓橋夜泊》和二十一種英譯文的及物性,她討論了意象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轉(zhuǎn)換,認為“靜態(tài)的意象具有描摹寫意的效果,主要通過關系過程和名詞短語的形式體現(xiàn);動態(tài)的意象則有敘述和寫實的效果,主要通過物質(zhì)過程體現(xiàn)”。筆者希望另辟蹊徑,從主位入手,以《登幽州臺歌》為例,討論它的四個英譯文在還原原詩的意境上的得失。
在此之前,已經(jīng)有不少學者把主位理論應用于英漢/漢英翻譯研究,如楊信彰(1996)就認為在翻譯時應該保持譯文主位和原文主位的一致,他說:“英語原文和漢語譯文中主位的錯位會影響原文和譯文之間意義傳遞的效度。譯文中出現(xiàn)的主位錯位會破壞原文的信息結構,造成意義的不連貫?!秉S國文(2006:11)認為:“不同的成分充當主位就意味著小句有不同的起點和注意點。敘述(描述)的出發(fā)點不同,所傳遞的意義和小句的信息中心也會不同。”可見,在翻譯的時候,如果不注意主位的選擇,就不可能準確地把原文的信息傳遞出來。
1.1 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的主位+述位理論
主位+述位(Theme+Rheme)理論屬于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有關語言的三大元功能中的語篇功能。主位表示小句的內(nèi)容是關于什么的,而述位是講話者要傳遞的信息。韓禮德認為講話者在傳遞信息時是按一定的結構來組織語言的,在這個結構中,主位通常都會放在小句的開頭。(Halliday,1994/2000:37-38)換句話說,小句的開頭是關于講話者要傳遞的信息的方向,是講話者希望聽者關注的范圍。
主位可以分為“單項主位(simple theme)”、“復項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項 主位(clausal theme)”(Halliday,1994/2000:37-58)。
1.2 意境
《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79:1353)對意境是這樣解釋的:“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diào)。”顯然,吳靜(2006)采用了這個解釋。筆者認為這個解釋把意境簡單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學藝術都非常講究意境的創(chuàng)造,這個意境絕不僅僅是意象。宗白華(1986:160)認為意境是“主觀的生命情調(diào)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樂黛云等(1993:681-683)認為意境是在時間和空間上對于有限的“象”的突破,是“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它凸顯的是一種“特定的人生觀、歷史觀、宇宙觀”。筆者更認同后兩者的觀點,意境是“意”和“境”的結合,它首先包含意象,在此基礎上,再賦予意象某些特定的心理因素和文化信息,它能引導讀者進入它所創(chuàng)造的時空環(huán)境中,觸動讀者內(nèi)心能與之共鳴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從而產(chǎn)生美感。許淵沖(1979)曾提出譯詩的“三美”理論,即“意美”、“音美”和“形美”;并且認為“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這其中的意美,除了要求準確表達原詩的意義之外,當然還包括對原詩意境的還原。
《登幽州臺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代表作之一,作于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描寫了一個簡單的情景:詩人登上高臺,有所感觸而落淚。
筆者收集了此詩的四個英譯版本,作主、述位劃分如下表所示。

表:《登幽州臺歌》原詩及譯文的主位和述位
譯文(A)的譯者是翟理斯(H.A.Giles),是比較早期的翻譯,(B)的譯者是許淵沖,這是流傳比較廣的版本,(C)、(D)則譯者不詳,相同的是這四個譯本都按照原詩的形式翻譯成四行。
2.1 分析一
原詩第一、第二句的主位分別是兩個相互對應的表示時間的名詞“前”和“后”,以這兩個字作為出發(fā)點,原詩從一開始就跳出了短暫的人生對個人的視野的限制。而且,在漢語中,“前”、“后”除可以表示時間的前后外,還可以表示方位的前后,因此,這兩句詩在表達時間綿延的同時,還描繪作者在作詩時身處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作者獨處高臺思索歷史人生的孤獨蒼茫的意境。
譯文(A)的翻譯和原詩相差甚遠,它其實只翻譯了原詩的前兩句,除“念”和“涕下”之外,原詩后兩句的意思基本被略去,其他三個譯本則基本保持了原詩所提供的信息。在前兩句的主位的選擇上,四個譯本有很大不同。譯本(A)第一個小句的主位是my eyes,第二個小句是復項主位and now,第三個小句是句項主位I sweep-to think.和原詩的“前”、“后”相比,my eyes,and now和I sweep-to think立足于作者的體驗,比較準確地表達了原詩作為作者自我感想的抒發(fā)的本意,但原詩中宏大蒼茫的意境卻沒能成功還原出來。
譯文(B)和(C)都選擇了where作為主位,不同的是,(B)把原詩的前兩句譯成一個小句復合體,而(C)譯成兩個小句。Where是疑問詞,以where作主位,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疑問句,是說話者在尋找某人(物),并希望得到答案。原詩“前”、“后”的工整對仗是詩人對人生的感慨,并不是在現(xiàn)實中尋找“古人”和“來者”,因此,譯文(B)和(C)在還原原詩的意境上可以說是有所偏離了。
譯文(D)中的ahead和behind是兩個既可以表示時間,又可以表示方位的副詞,和原文的“前”、“后”一致。而且,ahead和behind在結構上也有著對仗的效果,相比前面三個譯本,譯文(D)比較貼近原詩。
2.2 分析二
原詩第三行的主位是一個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念”,第四行是一個表示心理感受的形容詞“獨”。從這兩個主位的選擇可以知道,詩人在這里要表達內(nèi)心的思考。
譯文(A)的第三行選擇了句項主位Isweep-to think,把原詩后面“涕下”的意思提到了這里。這個改動,原詩先“念”而后“涕下”的心理活動過程被弱化了,讀者在這里只看到一個流淚的詩人的形象,不用說,原詩“思索”的深層意境沒有翻譯出來。
譯文(B)第三行的主位是sky and earth,顯然從人的心理活動“念”轉(zhuǎn)變成了環(huán)境“天地”,人的活動被抹去了。第四行以lonely作為主位,和原詩的“獨”相一致。
譯文(C)第三行的主位是I,第四行選擇了一個復項主位and I;譯文(D)把這兩行譯成一個小句,主位也是I。這兩個譯本在處理這兩行時都突出了感知者。以I作主位在英語句子中是常見的,但中國古詩卻不常見“我”。宗白華(1986:162)說意境“是使客觀景物作我主觀情思的象征”。中國古詩更習慣用自然景物來表現(xiàn)人的思想感情,寄情于物,這也是古詩的意境所在。以I作為主位,讀者的注意力容易被轉(zhuǎn)移到“人”上,而不是“念”這個行為本身。
筆者應用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的主位理論分析了《登幽州臺歌》及其四個英譯版本,從而探討不同的主位選擇在還原原詩的意境上的得失。如上所言,主位的選擇不同,敘述的出發(fā)點就不同,所傳遞的意義和信息中心也就不同。在中國古詩的翻譯上,同樣,選擇不同的主位也會影響原詩意境的還原。
由于英語的表達習慣和中文不同,加上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英譯文的表達要比中文原詩要直白得多,而中國古詩中恰恰喜歡用“留白”來表達意境。詩歌翻譯畢竟不同于散文的翻譯,詩歌要求言簡意賅,因此翻譯古詩除了要求意思貼近原詩外,還要求在有限的字句內(nèi)盡量還原原詩的意境。如何才能做到這點,筆者認為,謹慎選擇主位是譯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1]黃國文.翻譯研究的語言學探索[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樂黛云,葉朗,倪培耕,主編.世界詩學大辭典[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3.
[3]王賓.“不可譯”面面觀[J].現(xiàn)代哲學,2004(1).
[4]吳靜.《楓橋夜泊》英譯文的及物性和意象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
[5]蕭滌非,等編.唐詩鑒賞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6]許淵沖.如何譯毛主席詩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79(2).
[7]許淵沖,陸佩弦,吳鈞陶,編.唐詩三百首新譯[M].北京/香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88.
[8]楊信彰.從主位看英漢翻譯中的意義等值問題[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6(1).
[9]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0]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1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Beijin:Edward Arnold(Publishers)Limite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