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薇
(紅河學院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云南 蒙自 661100)
程度副詞“很”在漢語里使用頻率很高,而外國學生在使用時卻常常出錯。筆者對以越南語為母語的留學生習得“很”的偏誤情況進行了調查,數據來源于8所云南高校中越南學習者的作文、試卷、作業、書信等書面語語料中的例句256條。經過整理,留下98條作為研究樣本。筆者首先從意義、用法兩個角度對漢語和越南語中“很”作簡單的對比,觀察其意義、用法、搭配及入句條件等方面有何異同,為考察越南學習者的習得偏誤提供依據。筆者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總結出越南學習者對“很”習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希望對學習者及對外漢語教學者有所幫助。
漢、越語中的程度副詞都是相對封閉的,內部成員不多。漢語中的程度副詞可以用來對形容詞、表心理活動的動詞進行修飾,對其程度進行定量。而越語中的程度副詞則經常修飾形容詞,表示性質、狀態的不同程度,用來修飾形容詞或者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作表示程度的狀語,如表1所示。

表1 漢越程度副詞對比(很、rat、lam)
經過對比發現,漢語和越語的程度副詞從意義上來看,沒有顯著的差別。但從句法功能來看還是有差別。漢語中一般來說程度副詞不能修飾名詞,但越語中有極少數副詞可以修飾名詞,如“rat”(很),名詞有改變事物性質、現象的趨向。如:首相范文同評價胡志明主席的詩:“vua rat tho,vua
rat相當于漢語的“很”,它必須放在形容詞或動詞的前面,它可用于書面語和日常口語之中。
lam也相當于漢語的“很”,它必須放在形容詞或動詞的后面,如果形容詞或動詞帶有補語,則lam要放在補語的后面,常用于日常口語。rat thep.(又很詩,又很鐵)”①
漢語、越語副詞“很”還有一個顯著的區別是在和否定副詞“不”的連用上。漢語中有兩種格式:A、不+程度副詞+形容詞/動詞;B、程度副詞+不+形容詞/動詞。而越語中的“很”和“不”連用的時候只能放在句尾,不能放在“不”的前后,這時“很”是用作補語。如:
Toikhong(不)thich nhac co dien lam(很).我很不喜歡古典音樂。(李鴻卿)
漢語中可以帶“得、不”的結構做補語,但越語就不行。如:
這幾天熱得很。May ngay nay troi nong lam.
另外漢語的“很”作補語的時候不能重疊,而越語中的“很”可以重疊,加強語氣,如:
Cam on lam lam.太感謝了。
感謝 很 很
程度副詞多用來表達某種性狀所達到的程度,所以后面一般跟形容詞或表示心理狀態的動詞(如“喜歡、想、討厭、愿意、怕”等)。另外,一部分程度副詞(如“更、更加、稍微”等)常常用在“比”字句中,如“他比我稍微高一點兒”。另一部分(如“很、非、常、最、頂、極、十分、太”等)則不能用在“比”字句中,如“他比我很高”。
“很”可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高,比如:很好、很高興、很嚴重等;可用在助動詞或動詞短語前,表示程度高,比如:很應該、很會唱、很支持、很有禮貌等;也可以用在‘不’前,比如:很不好、很不簡單等,如:
(1)我愛她愛得很。
(2)越南婚禮很高興和熱鬧。
(3)圖書館里很干凈和安靜。
(4)小蘭比小紅很可愛的。
(5)我希望我說漢語和英語很流利。
(6)因為人多,所以車上的空氣很污染。
(7)她做飯很好吃。
(8)他學很好。
(9)這個學期我的學習很不差。
(10)他每天上班的很早,下班的很晚。
(11)老師教很好和很熱情。
例(1),“很”可以用在“得”后作補語,表示程度高,比如:好得很、仔細得很、熱鬧得很等等,但在普通話里,能用在“得很”前的形容詞、動詞不多,本句中的“愛”就不行。
例句(2)-(3)中,“很”可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高,但三個句子中都用了連詞“和”,兩個形容詞之間不能用“和”連接,可以換用逗號、用“又……又……”格式或把“和”改為“而且”。
例(4)漢語、越語中副詞“很”都不能用于比較,不能用于“比”字句。Tieu Lan sovoi Tieu Hongratdethuong.(×)越語中比較句的結構是“A比B+形容詞或A比B(還、更)+形容詞”,如Tieu Lan con dethuonghon Tieu Hongnhieu.小蘭比小紅更可愛。
例(5),漢語中習慣把狀語放在動詞前,再加上標志詞“地”,應該改為“我希望我很流利地說漢語和英語。”
例(6),“很”修飾形容詞,“污染”不是形容詞,可以改為“污濁”。
例(7)“很好吃”修飾的是“飯”這個事物,而不是“做飯”這個動作。可以改為“她做的飯很好吃”。
例(8),在漢語中,如果要在動詞或形容詞后加上補語的話,需要加上結構助詞“得”。越語中沒有這種用法。
Anh ay hoc rat gioi.
他 學 很 好例(9),按照多項狀語的排列順序,應該是否定副詞在前,程度副詞在后。
例(10)狀語用來修飾動詞或動詞短語,要放在前面;另外“的”要用在名詞前。
例(11),動詞和補語中間需要結構助詞“得”;另外“教得很好”和“很熱情”不是并列結構,中間不能用“和”,而越語中可以用“va”連接兩個結構。
Giao vien day rat tot va rat nhiet tinh.
老師 教 很 好 和 很 熱情
目前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副詞的偏誤類型大致分為誤加、遺漏、誤用、錯序四種,本文對語料中的偏誤用例進行了統計,得出表2。(注:有些例句中包含兩種以上的偏誤;或是難以歸入上述四種類型,放入“其他”留待將來再作進一步考察。)

表2
從以上統計可以看出,越南學習者在習得程度副詞“很”時,偏誤率較高的是誤加和錯序,如:我愛她愛得很。
“很”可以用在‘得’后作補語,表示程度高,比如:好得很、仔細得很、熱鬧得很等,于是學生想表達程度高的時候,就會用這樣的結構,但他不知道的是,在普通話里,能用在“得很”前的形容詞、動詞不多,上句中的“愛”就不行。因此筆者推斷這個偏誤是由目的語泛化造成的,教師在講授程度副詞“很”的時候可以順帶補充這個知識點。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得出越南學習者在學習漢語程度副詞“很”時,產生偏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母語的負遷移。
學生(尤其是成年學生)由于受到自己母語的影響,在使用漢語時,會參照母語——越語的語法規則來對應或類推目的語——漢語,這種由母語的影響而造成的偏誤,即母語的遷移。母語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兩種。當越語語法規則與漢語的語法規則相同時,會產生正遷移(例如音同義同的漢越詞);而當越語的語法規則與漢語語法規則出現差異,尤其是表面相似但實際不同時,往往會產生負遷移,這時便會造成學生的語言錯誤及學習困難,這種情況在初級階段尤為突出。
當然,造成偏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母語負遷移、目的語知識的泛化、學習者個人因素、教材教法、環境、文化等方面,但具體是哪方面的原因影響最大,還需要將來有更廣泛的數據支持及作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注釋:
①李鴻卿[越南].漢越副詞對比研究,廣西師范大學,2006.
[1]周小兵,趙新等.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副詞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2]齊滬揚.對外漢語教學語法[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9.
[3]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商務印書館,1999.1.
[4]黃敏中,傅成劼.實用越南語語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4.
[5]魯健驥.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詞語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