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寧,廖林清,羅 靜,胡 飛
(重慶理工大學 a.重慶汽車學院;b.汽車零部件制造及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54)
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和國家經濟轉型升級,我國各行業急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在全國740所本科院校中,地方本科院校有634所,占總量的85.7%[1],對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起到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要進一步發展就要滿足地方社會經濟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要,因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動手能力強,“基礎扎實、積蓄后勁”的高級應用型本科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務之一。
產學合作教育是地方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渠道[2],它可以增強高校與社會的聯系,促進高校結合區域或產業實際辦出特色學科或專業,改進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自覺地培養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通過產學合作教育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模式比較成熟。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開展產學合作教育的數量則較少,主要是缺乏符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要求的合作教育模式。因此,研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對產學合作教育模式的要求,構建符合校、企兩方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產學合作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關鍵。
教育質量觀是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與當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水平相關。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標準在很大程度上轉向了評價高等教育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程度,有學者將這種教育質量觀稱為“合需要性”質量觀[3]。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提出“合需要性”教育質量觀的要求。“合需要性”教育質量觀以滿足企業和學生需要程度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評價標準。
產學合作教育是“合需要性”教育質量觀指導下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學校通過產學合作教育來滿足合作目標企業對擁有更好的員工人力資源的需要,滿足學生實現自我發展、提升社會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的需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合需要性”教育質量觀要求產學合作教育培養模式應該很好地結合校、企雙方實際。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課程模式是由不同的課程平臺和課程模塊組成的,“知識面寬,應用性強,理論與實踐滲透”的多元課程模式,這是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新目標的前提[4]。目前,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推行學分制,學分制下的人才培養方案的選修課模塊具有很大的彈性,這為產學合作培養內容鍥入選修課模塊提供了條件。產學合作培養內容包括合作企業根據自身對后備人才的培養要求,增加了企業文化、職場素養、企業實訓等內容。這些課程或實踐環節是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如周末、假期)進行。產學合作培養內容鍥入到選修課模塊后,能夠得到學校對課程學分的認定,使得學生能夠按照課程要求認真學習。
產學合作教育通常涉及企業的導入培訓、生產實習和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等環節,這些環節通常在企業進行。產學合作教育模式中需要有對學生在各環節學習效果進行評估的機制。校方應積極幫助企業制定符合理論課程或實踐環節特點的科學評估辦法。
所謂“三段式”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指通過企業和高年級本科生的雙向選擇,將有意向在畢業后進入企業工作的學生,組建成產學(或校企)合作教育項目班后,經過分析產學合作教育的內在規律,以“理論培訓”、“生產實習”和“崗位實習”作為合作教育的三個任務階段,并配套相關機制,從而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培訓的有機結合,在完成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完成企業對“準員工”的培訓,保證合作教育成功開展。
該模式將產學合作教育過程分為三段:第一段“理論培訓段”,以幫助學生熟悉企業文化和管理規章,提升其綜合素質為任務。根據課程內容,主要由企業派出培訓師負責授課,企業也可以邀請學校教師上課。第二段“生產實習段”,以讓學生熟悉企業生產現場,提高學生實際能力,增進學生和企業間了解和熟悉為任務,利用周末、假期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第三段“崗位實習段”,以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企業工作,實現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變為任務,組織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將企業實際項目融合到學生畢業設計中。三段過程的相互關系如圖1。

圖1 三段過程的相互關系
“三段式”產學合作教育模式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操作性。該模式能夠滿足不同企業提出的合作模式要求,以學生在不同階段接受的培養任務來劃分,它不同于“3+1”、“7+1”或“5+2+1”等以學年或學期來劃分的傳統模式。這種基于任務的模式可以在學生的第五學期實施,也可以在第六學期實施,具有良好的時間彈性,能夠滿足不同企業不同的業務內容和工作節奏的實際情況。模式的整合和規范也有利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通過校企共同研究,制定與企業或行業發展相匹配的課程體系,增加了企業文化、企業規章、素質拓展、職場技能、企業新技術等內容。為切實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學校制定了詳盡可行的實習方案,一方面由企業選派實習導師;另一方面注重畢業設計選題和生產實踐相聯系,由校、企各派一個導師聯合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還利用學分制特點,將企業培養模塊“鍥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選修部分,并對項目增設的課程按學校的選修課程同等對待,承認課程的學分。
根據三個階段的不同學習內容與要求,制定相應的學習考核辦法。通常在“理論培訓段”采取書面考試的方式;在“生產實習段”采用撰寫實習報告,檢測上線操作熟練程度等方式;在“崗位實習段”采取導師對員工崗位表現進行評分的方式。企業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成績情況進行優勝劣汰,進一步選拔企業滿意的學生。
自2006年5月來,重慶理工大學與隆鑫通用動力有限公司、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大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相繼開展“三段式”產學合作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參加項目班的本科學生約500人。本文以重慶理工大學和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學合作教育實踐為例介紹“三段式”產學合作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適應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要大量儲備能夠參加自主產品設計的研發技術人才,特提前3個學期在重慶理工大學的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與制造、熱能與動力工程等5個專業的大三學生中選拔“準員工”。截至目前為止,“長安”產學合作教育項目已經開展了4期,共171名學生參加項目班。
1.三段培養任務的設計
項目本著理論體系與實踐環節有機結合的原則進行設計三個階段的培養任務的設計,如表1所示。
2.產學合作教育課程的設置與學分認定
按照企業崗位對知識、能力與素質的要求,制定了與企業發展相匹配的課程安排。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研發班課程體系和工藝班課程體系。公司開設了學校專業必修課程、企業文化類課程、規章制度類課程、職場技能類課程、業務基礎課程、技能培訓等。根據對研發人才的業務要求,開設的課程內容包括新產品開發、發動機電子控制、汽車底盤總體結構知識、汽車車身結構及設計、汽車整體性能分析、整車開發試驗介紹、汽車工藝知識、研發項目管理和產品開發流程等。根據工藝人才的業務要求,開設的課程內容包括模具制造技術、材料成型、金屬塑性成型工藝及模具、鍛造工藝及模具設計、汽車沖壓工藝基礎知識、汽車焊接工藝基礎知識、汽車涂裝工藝基礎知識、汽車總裝工藝基礎知識等。在實踐環節,開設戶外拓展訓練、軟件、拆裝訓練等。

表1 三段培養任務
3.人才培養模式的評估機制
根據不同階段的目標要求與內容不同,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手段。根據評價結果情況,公司可以淘汰考試最末幾名的學生。在理論培訓段,以課程考試為方式。在生產實習段,要求學生撰寫實習心得;上線操作的,則由企業導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分。在崗位實習段,導師對員工崗位工作表現、業績進行評價;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制定的學習計劃進行網上測試。
4.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機制
一是建立了以市場和企業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邀請行業主流企業作為合作單位,及時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將行業最新技術融入教學。二是建立了產學合作培養內容“鍥入”機制,根據合作企業對員工的培養要求,增加了企業文化、職場素養、實訓、先進技術等課程內容,這些環節是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進行。將產學合作培養內容鍥入到選修課模塊,由學校認定鍥入課程的學分。三是建立了產學合作培養內容考核機制,確保產學合作教育環節的人才培養質量。通常在“理論培訓段”采取書面考試的方式;在“生產實習段”采用撰寫實習報告,測試操作準確程度等方式;在“崗位實習段”采取企業導師對準員工在崗表現進行評分的方式,而畢業設計則根據學校要求進行考核。四是建立了“班導師+雙導師”工作機制,在合作教育期間,成立了產學合作教育項目班,由學校派班導師對學生集中開展教育管理;另外,由企業挑選業務骨干,學校選派專業老師,共同對學生進行畢業設計指導。
1.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了企業用人滿意度和學生就業滿意度
企業(以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反饋結果顯示:相比普通畢業生而言,參與項目的畢業生忠誠度更高,平均離職率是普通畢業生的1/3;工作業績更好,年度績效考核中結論為良好以上的人數占比是普通畢業生的1.6倍;工作經驗在3年以上的項目班學生,約有80%已經成為基層技術骨干和管理骨干。
曾參加項目班的學生認為:通過提前接觸企業,工作上手快,受企業重視;學會了從企業和工程實際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有效提高了學習新技術、新知識的自覺性,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了社會適應能力;增強了就業競爭力。
2.改進了人才培養內容與做法,豐富了人才培養方案
“三段式”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共同研究制定與企業或行業發展相匹配的課程體系,增加了職業人生規劃、企業文化、素質拓展、專業綜合知識等內容。為切實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制定了詳盡可行的實習方案,由企業選派實習導師。為保證合作教育質量,做到了對每個環節進行監督和考核。還注重畢業設計選題和生產實踐相聯系,由校、企各派一個導師聯合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通過以上做法,學校將企業培養模塊有機結合到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選修部分,豐富了人才培養方案。通過這種校企導師間的聯系,加強了學校和企業間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聯系,提高了教師對工程技術理解和注意,企業也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法。
[1] 李雪林.數據顯示:地方大學數量占全國高校總數94.2%[EB/OL].[2008 -04 -30].http://www.jyb.cn/high/gdjyxw/200804/t20080430_158628.html.
[2] 周文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開啟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教育的金鑰匙[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3):20 -22.
[3] 胡弼成.高等教育質量觀的演進[J].教育研究,2006(11):24-28.
[4] 齊平,朱家勇.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及其實現之策略[J].高教論壇,2010(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