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恕 (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123)
技能大賽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著,產生了積極的效應,比如促進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學生技能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發展和加強了校企合作等等。但是,我們也看到技能大賽熱背后的一些負面影響,比如 “精英教育”、過分突出 “技能教育”等。
本文針對中職物流技能大賽的現狀,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理性的探究。
中職物流技能大賽設有物流進出庫作業、叉車作業和物流單證處理三個項目。
其中,物流進出庫作業由三名選手分別擔任信息員、倉管員、操作員,完成入庫、補貨、整箱出庫和揀選出庫作業。涉及到的設備與設施包括:倉儲管理系統、手持終端、托盤貨架、電子標簽系統、流利貨架、周轉箱、手動搬運車、半電動堆高車、手推車、半自動打包機、條碼打印機、打印機、托盤、貨品和紙箱等。
叉車作業考核選手叉車駕駛技能和存取貨品的安全規范操作情況。具體內容有:開車前準備、啟動叉車、叉取托盤貨品、帶貨繞樁、貨品上架、貨品下架、存放托盤貨品、提取水箱倒行通過約束區、提水通過繞樁區、穿過車庫、存放水箱、叉取籃球、叉車投籃球、入車庫停車。涉及到的設備與設施包括:電瓶叉車、托盤貨架、托盤和貨物等。
物流單證處理考核選手根據案例背景資料,運用倉儲、運輸和國際物流等相關物流業務知識,對信息進行組織、整理,并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物流單證的填制。涉及到的設備與設施主要是單證競賽系統。
從中職物流技能大賽設置的三個項目中不難看出,中職物流專業人才就業的崗位群定位涵蓋了倉庫管理員、配送員、叉車工、報關員、電腦操作員、網絡管理員,等等。所以,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掌握物流倉儲配送和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物流倉儲實務操作技能、配送實務操作技能,及物流信息采集、分析和處理能力,能夠從事制造業、連鎖超市、第三方物流企業、物流配送中心等相關部門的倉儲管理和貨物配送工作,物流信息處理工作,擁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復合型中等職業技術人才。
中職物流專業的課程設置要體現實用性、適應性、可操作性和先進性。結合技能大賽的三個項目,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增加 《倉儲與配送實務》、 《物流信息技術應用》、 《國際物流實務》、 《報關實務》等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并通過集中實踐的方式,強化倉管員、單證員和叉車駕駛等技能,實踐教學進程表 (不含課內實踐教學環節)見表1。

表1 中職物流專業實踐教學進程表
但是,職業教育并不等同于 “技能教育”,在加強技能培養的同時,不能忽略實際操作賴以支撐的理論知識以及相關的人文素養的培養。所以,增設了 《職業道德與法律》、 《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 《客戶關系管理》、 《商務談判與推銷》、 《企業經營模擬》等課程,側重對學生為人處世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銷售能力等多種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
(1)課堂教學與項目化實訓相結合,使學生從單調枯燥的理論學習中擺脫出來,投入到邊學邊做的職業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增強學生的質量意識,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2)建立校內物流實驗基地,包括為滿足技能大賽所需的倉儲實訓室、叉車訓練基地和物流信息系統實訓室,以及能夠模擬企業實際流程的國際物流實訓室、ERP沙盤實訓室、國際貿易實訓室、保稅區生產加工實訓室、港口集裝箱作業實訓室,在這些實訓室里,可以進行案例教學、角色模擬、互動學習,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和校內技能比拼,使每位學生能公平享受教學資源,并有機會參加技能競賽,從而避免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輔導極個別有希望參加大賽獲獎的學生身上,從而忽視了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嚴重背離了職業教育面向人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向,避免 “精英教育”。
“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技能大賽在全國范圍的開展,一線教育者只有理性分析技能大賽的積極效應和負面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多思考、多改革,才能使技能大賽成為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推進器。
[1] 彭年敏.對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熱的辯證思考[J].問題探討,2010(4):135-136.
[2] 劉銳.中職物流操作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高教版),2009(2):135-136.
[3] 陳兆芳.對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理性思考[J].職教論壇,201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