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湖斌 (上海金融學院,上海 201104)
2009年3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 《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指出,將在2020年內基本形成服務優質、功能完備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作為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目標,并給予政策支持。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經過多年的建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各項服務功能不斷加強,同時也加快了現代航運各功能要素的聚集,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現代航運服務業網絡體系。
現代航運服務業并不是簡單的水路運輸概念,而是在國際航運物流產業價值鏈背景下,中游航運企業通過整合上游航運衍生服務業和下游航運輔助業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全套航運物流服務的產業集群,其產業鏈分工清晰明確 (見表1)。
表1 現代航運服務業產業內部分類特征
1.1 現代航運服務上游產業 (航運衍生服務業)。現代航運服務上游產業是指為現代國際航運提供的融資保險、海事規范、政策咨詢、技術標準等相關服務,主要包括為航運企業提供的船舶建造或購買融資、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擔保、船舶航行過程中的海事法律咨詢與海事仲裁、國際性航運交易、航運船舶及相關設備的法定檢驗、海上航行技術規范制定等非航運直接經營業務的服務內容。
1.2 現代航運服務中游產業 (航運主業)。現代航運服務中游產業是指為現代航運提供的國際中轉貿易運輸、大型國際郵輪進出港服務、各類海上運輸船舶租賃及船舶修理等相關服務,主要包括國際集裝箱中轉運輸、依托自由港相關政策所形成的國際貿易中轉、各類船舶租賃業務、國際航線船舶中途進出港維修與保養,以及為各類進出港船舶提供船舶拖帶等與航運直接相關的經營業務。
1.3 現代航運服務下游產業 (航運輔助業)。現代航運服務下游產業是指為現代航運提供碼頭倉儲、內陸運輸、報關代理等相關業務,主要包括貨物裝卸、倉儲運輸、貨運代理、船舶供應、船舶廢油與含油污水處理,以及船員勞務外派等以碼頭經營為主的港航業務。
2.1 在航運產業鏈中上海航運服務發展還比較滯后。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歷程一般是以低端產業起步,到了成熟期則集中于高附加值的高端產業,但仍然通過轉型適當地保留中低端產業,以滿足各方面的需求。比較上海、新加坡和倫敦三地的現代航運服務產業鏈可以發現:上海的航運服務業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低端;新加坡各種功能齊備,中端較強;而倫敦則在航運服務高端領域處于世界領導中心的地位,尤其是航運金融和海事服務方面 (見圖1)。
2.2 上海高附加值海事服務行業發展滯后,航運金融領域規模較小。航運服務業包括低附加值的服務業和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后者主要指航運金融服務和專業海事服務等,航運金融服務主要包括航運融資、海上保險、船舶融資咨詢等。目前,國際航運金融市場多由幾大國際航運中心所掌控,如倫敦控制了全球船舶融資市場的18%,油船租賃業務的50%,散貨租賃業務的40%;在航運保險領域,英國、日本、德國、美國等國控制了全球海上保險市場60%的份額,而倫敦占據23%的航運保險市場,且全球船東保賠協會67% 的保費基本都集中于倫敦。
當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已進入一個全新發展階段,建立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相配套的航運金融服務產業,形成航運金融聚集區是當前緊迫需要。因此,應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航運金融服務,使航運服務功能從較低層次向高端的航運金融服務產業發展 (見圖2)。
2.3 上海現代航運服務業體系還不夠完善。從航運服務業聚集形成和發展過程來看,上海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但尚未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航運服務體系,尤其是航運交易、航運信息、航運咨詢、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商務和海事法律服務等行業還存在不足,尚未形成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相適應的航運服務軟環境。其次,海事服務業集群發展的氣候和環境尚未形成。世界著名國際航運中心的形成都與政府為其創造的良好支持和保障體系密不可分,如高效的口岸服務環境、完善的自由港政策、自由的貨幣政策和優惠的船舶登記政策等。上海市口岸軟環境和相關政策與世界知名國際航運中心相比差距很大 (見表2)。
現代航運服務業的國際化、周期性、資本密集以及涉及企業類型眾多等特點決定了航運業與金融業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并且使得航運業本身出現了金融化趨勢,而航運金融市場正是航運市場與金融市場相結合的產物,因此,航運金融市場也具有獨特的特征與發展條件。
3.1 資金交易規模巨大,產品種類復雜。現代航運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所需投資額巨大,投資回收期較長,而且風險性高,這些特點決定了航運企業很難依靠自身力量滿足其融資需求以及進行投資活動,而是需要從諸多的融資渠道中選擇適合本公司的最有利的籌集資金方式。
為了滿足航運企業巨大的、多樣化融資需求,航運金融市場對于資金規模需求巨大,涉及到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融資租賃公司、證券公司、信托公司投資基金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和外匯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衍生工具市場等金融市場,融資形式包含了貸款、貿易融資、融資租賃、發行債券、吸收個人股權投資、投資基金、資金信托、私募股本、公募股本等金融產品。
3.2 周期性強,資本密集,風險較大。航運需求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巨大影響,航運市場與國際經濟周期波動具有較強的相關性,這就決定了航運業務的高風險特征。另外,航運企業對于成本十分敏感,而且航運業的主要成本包含了重要的金融因素,在航運的成本構成中,燃油影響最大,而燃油成本隨著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而波動,燃油價格的波動本身就是國際金融市場活動的結果。
表2 上海與倫敦、中國香港地區現代航運服務業比較
航運業務對于風險和成本的敏感性既決定了航運企業對于航運金融產品的需求特征,要求金融機構與市場能夠提供滿足航運企業風險控制和成本控制需求的產品,也決定了航運金融產品本身的高風險性,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具有較強的產品設計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
3.3 對完善的航運金融市場中介機構有較大的依賴性。在航運市場包含了各種類型的輔助機構,如經紀人公司、信息研究咨詢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這些航運中介機構不僅有利于航運企業的經營活動,而且也是航運金融市場發展的基礎。航運金融企業為了有效控制風險,就必須充分掌握航運企業的各種信息,從而能夠對于航運金融企業的信用風險以及航運業務的市場風險做出恰當的評估,并且根據風險決定航運金融產品的均衡價格。
因此,航運市場中介機構的發展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便于金融機構用較低的成本獲取航運企業和市場的有關信息,從而為金融機構的產品設計、定價和風險管理提供依據,降低航運金融產品的成本。否則,金融機構不能用合適的成本獲得信息和進行風險控制,就會制約金融機構滿足航運企業金融需求的能力。
3.4 航運產品本身表現出較強的金融化特征。除了航運業的發展與金融業之間存在內在的聯系,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化浪潮下,航運市場也開始出現顯著的金融化特征,而航運金融化的趨勢也強化了航運金融市場的復雜性。現在船舶、運費指數甚至訂單都可以被當作商品一樣進行交易。例如運費指數,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大的交易市場。
目前的參與者不僅是航運商、貿易商、生產商,還包括了各種金融機構,這些機構在航運產品市場的交易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際航運市場的價格波動。
現代航運服務業涉及的企業類型眾多,業務交叉性強,不同企業的金融需求差異較大。
4.1 船舶制造類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上游船舶企業包括船舶制造企業和配套設備制造企業,主要涵蓋了船舶和船載設備、港務機械、集裝箱等航運所需設備的生產制造,屬于傳統的裝備制造企業。資本密集、勞動密集和技術密集是這個行業的共同特征。總體而言,整個行業基礎投入較大,資金需求主要集中在固定資產投資以及船舶融資領域,對融資依賴度高。
4.2 航運服務類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中游航運企業包括船公司、船務代理和貨運代理等。航運能夠直接為最終客戶服務,成為鏈接上、下游產業的紐帶。由于航運業國際化、網絡化的發展趨勢,使得原本經營相對單一業務的公司都在向兩端延伸,以現代航運物流網絡的形式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這些企業經營活動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其金融需求的特點主要是境內外公司差異較大,應收賬款較為安全等交易性金融服務需求。
4.3 港口經營及臨港制造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下游企業包括港口及臨港制造服務業。從近些年的發展來看,港口企業及臨港制造服務業綜合功能得到強化,從而決定了對于金融服務的全面需求。
表3顯示了現代航運服務業不同企業對金融產品需求的共性需求和差異性需求。
航運金融通常是指航運企業運作過程中發生的融資、貨幣保管、兌換、結算、融通等經濟活動而產生的一系列與此相關業務總稱。航運金融不僅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對國際航運市場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航運金融中的融資業務能為航運業提供巨大的資金支持;航運金融中的海上保險能使航運企業合理地規避海上運輸的巨大風險。
表3 現代航運服務業不同企業對商業銀行金融產品需求差異比較表
現代航運服務業的發展需要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特別是航運金融的服務,主要體現在航運融資、航運保險、資本運作與兼并收購、航運基金、船舶租賃與融資、航運金融信息服務、航運信托、航運金融期貨、航運會計服務、海事仲裁與法律服務和航運教育與培訓等 (見表4)。從表中可以看出,航運金融服務內容廣泛,需求市場巨大,發展空間廣闊。
表4 現代航運金融服務體系表
航運金融的發展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相輔相成,有著密切的聯系。如紐約、香港、東京、倫敦、新加坡等五大國際航運中心都是著名的國際航運金融中心。統計資料顯示,當前全球每年與航運相關的金融交易規模高達幾千億美元,其中,船舶貸款規模約3 000億美元,船舶租賃交易規模約700億美元,航運股權和債券融資規模約150億美元,航運運費衍生品市場規模約1 500億美元,海上保險市場的規模約250億美元。
[1] 任聲策,宋炳良.航運高端服務業的發展機理[J].上海經濟研究,2009(6):112-117.
[2] 王列輝.高端航運服務業的不同模式及對上海的啟示[J].上海經濟研究,2009(9):99-106.
[3] 戴勇.國際航運金融業務的發展與借鑒[J].上海經濟研究,2010(1):73-81.